品“言”外之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散文的语言最能凸显出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最易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秉性。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品读语言,作者隐藏在文字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就会透过语言文字一点点的向读者披露开来。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体会并适当运用一些技巧去品味语言的妙处,那么文字的美韵、文字的寓意、文字的艺术魅力也就慢慢地在品读中呈现出来了。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实用类文本的简练明白,它具有委婉含蓄、内蕴丰富的特点。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我们不能只是粗略地阅读一遍文章,就匆匆对其表达的内涵下结论,而应将文本的解读细化到词语,再在词语的基础上,完成对文句的解读,进而完成对篇章的正确解读。这就要求阅读者应具备识别和提炼出解读文句中关键词的能力。这些关键词通常是一些表意不是十分清楚的词语,如代词、比喻词、象征词、活用词等,或者是一些内涵较为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只要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那么整个文句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我与地坛》“这园里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时,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开东就让学生从文句中的“车辙”和“脚印”入手,分析文句深刻的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更是作者的心灵求索之旅;“脚印”是母亲留下的足迹,代表了母亲一次次默默地守候。而“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说明作者每一次的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混合着母亲的精神鼓励,都含有母亲的忧虑和哀伤。而且,“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还象征着母亲和地坛的重合——地坛是“我”再生的母亲,而母亲的博大是虚化的地坛。在理解这个文句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全文,就能明确作者之所以能战胜自我,从悲伤绝望中走向人生的辉煌,离不开地坛蓬勃生命力的影响,也离不开母亲坚韧和毫不张扬的爱对他的濡养。王开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的咀嚼、探究,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细致而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提炼关键词的意识。
  找矛盾是孙绍振教授还原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发现存在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散文的内蕴丰富,有时候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只是冰上一角,要想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文学文本中有许多前后矛盾之处,而我们的思维常常在此处停顿一下就将其越过了。孙绍振教授说:“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不一定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把矛盾揭示出来。”如果能深入探究这个矛盾,我们就能够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一些深刻内涵挖掘出来。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矛盾,明确矛盾的类型,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
  在教学《我心归去》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之前在文章中写到“你到了悬崖的边缘……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可以说,用极其夸张的笔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几近疯狂的寂寞孤独,但是紧随其后,他又说“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这又该如何理解?他好像前言和后语发生了矛盾,怎样理解这里的矛盾呢?学生通過仔细推敲,发现作者的寂寞孤独客观存在,而且程度很深,作者并非不害怕寂寞,而是对亲人的惦念程度超过了对孤独寂寞的感受,或者也可以说,对亲人惦记,加深了他的孤独寂寞感。而在此时,教师又可以进一步追问,如果作者的家人来到了身边,他就不再寂寞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结合后文说“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就能理解作者寂寞的真正原因是惦记亲人生活的、自己生活过的那片热土,这才是“我心归去”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整个教学阶段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掌握识字和写字的方法,以及自主识字的能力,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识字课堂上狠下功夫,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字和认字。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 识字教学 减负增效  一、合理运用游戏  低年级学生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然而,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尚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策略  初中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足够重视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
摘要: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品鉴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法与日益革新的科学技术、学生的诉求产生了巨大矛盾。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的背景下,教师应力求探究古诗词教学多元化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关键词:古诗词 多元化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的逐渐革新,以及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需求,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摘要: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兴起,为实现高校学生的良好的健康教育,顺应社会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应逐渐深化,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篮球作为一门较为重要的体育选项课,教师应充分落实篮球教学目标,贯彻健康教育理念,充分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教学法的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实验研究入手,分析了比赛教学法,探讨了其对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摘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时,还应为学生设计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美术修养。本文从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活动及美术展示活动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美术活动课程的创设。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活动 课程创设  美术活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美术知识,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美术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美
课堂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有关课程的结构、类型,以及怎样备课和上课等问题,教育学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有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早已经得到解决,但如果认真研究起来,你会发现尚有未被人们探索的方面。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链接生活,丰富儿童的表达资源;融入生活,拓宽学生思维;贴近生活,回归学生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一、链接生活,丰富学生的表达资源  小学阶段的基础课
读与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导致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不佳。部分教师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教學中,要想实施读写结合,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工读学校是转化行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问题学生”的专门学校,其工作重心是德育。本文从工读学校的德育内容展开论述,探讨了工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工读学校 德育 素质教育  在国外,青少年时期也被称为危险年龄,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但由于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在面对各种不良诱惑和社会问题时
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成长的,而早期阅读强调的是,在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能力。作为阅读的启蒙,早期阅读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价值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活动中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很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平等、自由、自主、愉
摘要: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微课逐渐进入课堂,许多教师开始使用微课。目前,网络上各类微课平台的崛起、各种微课的比赛都反映了人们对在线教育这种新型学习模式的追捧,但是教师在充分享用其独特的有利条件之外,更应看到与之俱来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困惑 对策  从2015年起,笔者开始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近四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微课非常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它不仅能够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