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作文教学越发异彩纷呈。本文从“用好微课,激发兴趣,丰富素材”几个方面阐述微课对提升学生小习作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兴趣;丰富素材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当着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呢?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微课这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
一、巧用微课,激发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学好——爱上的内驱力。微课能将图、文、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新奇的教学环境,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习作《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时,我就从学生最动画人物着手,搜集有关图片,影视资料整理,配上文字和解说,制成一节微课。生动有趣的微课,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已有的体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反思:为什么动画中的人物会让我如此之喜爱?是作者与编导的细致刻画;作者为什么会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之好?是因为他们从语言、动作、心理等作出恰如其分的描写……微课看完,思路也打开了。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便会在兴趣盎然中领会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知识,避免了老师“干巴巴”的讲解。微课,把时间浓缩,把空间压缩,把人物聚集,带着儿童异想天开,给儿童最大的想象空间,让儿童充分发挥,使习作妙趣横生,课堂童趣满溢,效率更高。
二、巧用微课,情境再现
学生习作,往往会觉得“無话可说”。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习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儿童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但他们却经常感觉到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从身边的事例着手,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进行情境再现。所以,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微课,把相关的内容再次呈现在学生眼前;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进行观察,加强学生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再现生活经历
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如第一次“憋尿”。老师可播放一个相关“憋尿”的动画,再有选择地将孩子们的这些体验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就一些习作的要点,相应地进行点拨,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让学生注意观察,在在鲜活的情境感染下,孩子们自然兴趣盎然,会身同感受感触良多,自然能下笔如有神。
2.再现活动场景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老师留心孩子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在跳绳、打羽毛球等活动中的一言一行,纯真的笑脸,快乐的语言,令人发笑的动作……在习作课上,老师用微课将之重现,引导学生写好这些细节,他们就不会抓耳挠腮,文枯词穷了。
如要写《拔河比赛》一文,写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老师录制好视频,制好微课。在指导写作时,适当插入微课,通过微课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活动的气氛,双方角力的情况,再细致观察某一同学比赛时的一些细节:用力时手与脸、脚等特写镜头,用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回想自己在比赛中的心情。在微课的指导下学习细心地观察,多渠道地感受,多方位地想象。于是习作的欲望被激起,一篇篇优秀作文诞生了。课后,我把微课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孩子们反复欣赏,有个孩子还就此写了一篇日记,感叹微课真是太神奇了,老师真是太聪明了,我乐开了怀。
三、巧用微课,丰富素材
古人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一定的写作材料,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可有的学生没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少之又少。虽然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都给忽略了。在作文教学时,老师们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
我在指导学生写有关诚信的事的时候,当时觉得题材容易找,在这方面我就不作详细指导,但收学生的作文上来改时,发现同学们写的题材千篇一律是相约图书馆,因下雨而失信的事。针对这个问题,我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素材(图片、视频),加上文字,制作成微课。学生看了之后,写作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很细小的事也可以写得很生动,这些例子在自己的身上也发生过,孩子们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多了。
作文教学与微课巧妙结合,活跃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作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晓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训练 [OL] 小精灵.
关键词:微课;兴趣;丰富素材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当着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呢?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微课这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
一、巧用微课,激发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学好——爱上的内驱力。微课能将图、文、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新奇的教学环境,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习作《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时,我就从学生最动画人物着手,搜集有关图片,影视资料整理,配上文字和解说,制成一节微课。生动有趣的微课,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已有的体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反思:为什么动画中的人物会让我如此之喜爱?是作者与编导的细致刻画;作者为什么会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之好?是因为他们从语言、动作、心理等作出恰如其分的描写……微课看完,思路也打开了。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便会在兴趣盎然中领会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知识,避免了老师“干巴巴”的讲解。微课,把时间浓缩,把空间压缩,把人物聚集,带着儿童异想天开,给儿童最大的想象空间,让儿童充分发挥,使习作妙趣横生,课堂童趣满溢,效率更高。
二、巧用微课,情境再现
学生习作,往往会觉得“無话可说”。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习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儿童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但他们却经常感觉到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从身边的事例着手,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进行情境再现。所以,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微课,把相关的内容再次呈现在学生眼前;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进行观察,加强学生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再现生活经历
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记忆深刻:如第一次“憋尿”。老师可播放一个相关“憋尿”的动画,再有选择地将孩子们的这些体验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就一些习作的要点,相应地进行点拨,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让学生注意观察,在在鲜活的情境感染下,孩子们自然兴趣盎然,会身同感受感触良多,自然能下笔如有神。
2.再现活动场景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老师留心孩子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在跳绳、打羽毛球等活动中的一言一行,纯真的笑脸,快乐的语言,令人发笑的动作……在习作课上,老师用微课将之重现,引导学生写好这些细节,他们就不会抓耳挠腮,文枯词穷了。
如要写《拔河比赛》一文,写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老师录制好视频,制好微课。在指导写作时,适当插入微课,通过微课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活动的气氛,双方角力的情况,再细致观察某一同学比赛时的一些细节:用力时手与脸、脚等特写镜头,用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回想自己在比赛中的心情。在微课的指导下学习细心地观察,多渠道地感受,多方位地想象。于是习作的欲望被激起,一篇篇优秀作文诞生了。课后,我把微课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孩子们反复欣赏,有个孩子还就此写了一篇日记,感叹微课真是太神奇了,老师真是太聪明了,我乐开了怀。
三、巧用微课,丰富素材
古人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一定的写作材料,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可有的学生没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少之又少。虽然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都给忽略了。在作文教学时,老师们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
我在指导学生写有关诚信的事的时候,当时觉得题材容易找,在这方面我就不作详细指导,但收学生的作文上来改时,发现同学们写的题材千篇一律是相约图书馆,因下雨而失信的事。针对这个问题,我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素材(图片、视频),加上文字,制作成微课。学生看了之后,写作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很细小的事也可以写得很生动,这些例子在自己的身上也发生过,孩子们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多了。
作文教学与微课巧妙结合,活跃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作文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晓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个性化训练 [OL] 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