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与计算机有机结合以成为促进现代医疗工作优化的重要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医疗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并在该技术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已逐渐发展为医疗人才的必备技能。医学院校作为医疗专业人才的直接输出地,有意识地实现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简要地就实现计算机课程优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现状展开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就实现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院;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改革策略
  计算机的应用推广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推广对于实现医疗企业管理,先进医疗设备应用与创新都提供了重要的发展途径,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升。各大医学院校也逐渐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优化。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在医学院校中的设置时间不长,其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掌握造成了较大的限制。积极实现课程问题的解决是当前教学工作重点。
  一、实现医学院计算机课程优化的重要性
  医学专业具有较大的职业性,医学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匹配程度的培养,积极从学生的职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展开教学工作。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企业管理与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深入,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专业人才的必备要求,是医学人才进行工作管理与技术能力优化的重要基础。所以,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求学生熟练计算机技术的多种功能操作。计算机本身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主要是针对社会信息进行处理,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實现信息处理、筛选以及传达,对于各个医学岗位都有着重要的工具作用。所以,医学院校加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完善的改革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实现学生的个人技能提升,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现代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二、当前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单一
  当前,各大医学院校在展开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大多都将计算机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计算机实用知识的讲解与教学。同时,学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没有就相关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考虑,以至于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学的计算机课程存在内容重叠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脱离应用实际
  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大多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教材,缺乏教学创新。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实际计算机应用需求存在脱离,没有在现代教育观念下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较为死板
  医学院校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更加重视专业教学,缺乏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与开展的意识。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进行自我观点陈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课程教师也遵循传统教学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水平难以提高。
  (四)计算机课程缺乏针对性教学
  医学院校内的专业虽然都属于医学大范围,但专业方向存在差异,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需求也存在着不同,只有实现计算机课程与学生本专业的积极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价值。但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缺乏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结合的意识,在多个专业中运用统一的计算机课程体系,针对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
  (五)缺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
  要满足当前医学岗位对学生提出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医学院应当积极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保证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实用价值。但当前的医学院校大都缺乏学科交叉理念的应用深入,导致课程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六)计算机课程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教学优化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所实行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为简单,通常是采用平时练习加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考查。而在考试后,教师也没有就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系统分析,缺乏专门的教学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全面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掌握,无法实现教学体系的创新。
  三、实现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探究
  (一)不断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
  在计算机课程开展之前,相关教师应当通过计算机入学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掌握,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差异与发展需求来实现计算機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在进行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时,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设置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专业应用需求进行操作性内容的添加,积极引进现代化的计算机知识。另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学习,学校还可进行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在选修课中进行自我计算机能力的优化。
  (二)积极转变计算机教学观念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新旧技术更替水平较高。所以,教师在展开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保证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并加强对计算机新技术与新思想的引进。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让学生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就计算机创新发展进行思考,促进自身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教师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还应当积极实现动态构建理念的深入,及时就课程内容中的落后内容进行调整或取消。   (三)积极实现趣味性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不仅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积极实现趣味性教学。面对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医疗专业,缺乏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就难以实现计算机课程与学生本专业的相互融合。而在课程教育方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当思考教学手段,积极实现调动学生机的学习兴趣。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供广阔的平台与条件。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游戏教学与竞赛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融入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根据学生专業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医学院校的专业种类较多,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医学院校应当避免统一的大规模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展,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教学方案的制定。这主要是根据该专业的特性以及实际岗位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展开分析,划定专门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水平等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要注重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就专业特点进行专门化的课程制定。
  (五)注重学科交叉相融建设
  学科交叉相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实现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提高学生对多个学科的深入理解。在医学行业当中,计算机和学生的多个专业之间都存在着紧密关系,是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在为其他学科提供发展支持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当积极实现该学科教学与其他专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交叉式教学。此外,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计算机应用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融合。
  (六)积极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计算机教学与学习评价主要是为教师提供教学体系改革依据,全面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培养。当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中,往往缺乏对评价工作的重视,采用传统评价模式进行。相关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模式。首先,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积极从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掌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多个角度展开评价分析。同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明确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四、结束语
  医疗行业作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计算机技术是该行业人才的必备要求。为满足学生对该行业的适应能力,医学院校应当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开发与完善。首先,医学院校应当明确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就该课程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站在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的角度,实现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尽可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塑造,推动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涛.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53-255.
  [2]王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36:138-139.
  [3]陈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85.
  [4]汤军.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4.
  注:课题名称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865。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家庭几乎都重才智而轻德育,使实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陷入了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通识  当前,我国社会正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学校普遍仅把思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当下大学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1.自主创建新企业  全新企业的建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企业初创过程中可以对企业的布局规划、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进行自主安排,创业的自主性强。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创建新企业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期刊
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高职學校学生的课程管理越来越严格,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全面。与此同时,班主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规划的主要领路人,班级发展的良好方向与班主任的职业核心素养也是息息相关的。文章立足于当前社会高职院校班级的发展趋势对于班主任的要求作出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发展方向  自班主任制度与授课系统相继出现后,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班
期刊
摘 要:周恩来同志極为关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和引路人,重温周恩来同志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认识和论述,是新形势下提高辅导员自我修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指导,充分发挥辅导员特殊角色,用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实践锻炼、严爱相济等多种方法提升工作实
期刊
摘 要:定义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阐述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包括校内校外的社会服务,服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较分析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专业社会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包括有偿和无偿的社会服务,含有公益服务和公益活动。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专业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有偿与无偿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欧洲地方高校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逐步成长,并在其赠地学院中发展形成高校为社
期刊
摘 要:朋辈辅导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新途径。当前高校对朋辈辅导在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朋辈辅导员的辅导能力也有待于加强。建议从就业创业朋辈辅导政策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朋辈辅导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朋辈辅导;就业创业;应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朋辈辅导指的是年龄相仿、彼此有过交集的人(同学、职场同龄人、校友等)单向地或者双
期刊
摘 要: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入手,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认为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最终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功能  大学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热点话题之一。科学技术哲学具有文理交融的学科性质,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它与通识教育所倡导的“通才教育”理
期刊
摘 要:古典文学是培养学生爱祖国情操,树立文化信心的有效渠道。在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古典文学起到了生动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人文思想的重要作用。对于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将古典文学真正融入學生的学习环境中,则需要从人文角度思考,因此本文就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导向功能,分析了高等教育融合古典文学的有效方式,旨在运用古典文学促进高等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导向;高等教育;古
期刊
摘 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所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高素质的师资的缺乏,软硬件设施不足以满足留守儿童的“缺失性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于留守儿童“补偿性需求”的满足,农村学校教育举步维艰。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五条可行性的路径来改善此现状:一是,要做好教师的录用、培训、评价及生活保障工作;二是,要建设
期刊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铜仁幼儿师专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科生的学习动机现状,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专科生学习动机现状不理想;2.学前教育专科生学习动机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3.学前教育专科生选择专业时较盲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科生;学习动机  一、问题提出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根据学生动机的类型与性质,心理学将其明确区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