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学习就存在于学生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真真切切地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之花盛开。
关键词:探究学习;质疑;解疑;揣摩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就存在于学生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真真切切地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之花盛开。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生探究學习。
一、 在质疑问难中尝试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在疑问中,学生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探讨问题,自主学习。
(一)教师示“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关键处,学生的盲点处提出疑问,让学生探究学习。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老师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疑:“诸葛亮神在何处?妙在何方?”学生饶有兴趣地边学边究,他们从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算准了天气,争取到了鲁肃,揣摩到了曹操,巧妙地安排借箭……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进行剖析,其乐无穷。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大门。
(二)学生质“疑”
学生学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从中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雨》)。教师提示:只要读懂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注意前后联系,就能找到答案。由此学生读文探究,解答疑问题。
当然,教是为了不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质疑方法:①对题目提出疑问。②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③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④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⑤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⑥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⑦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⑧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
二、 在解疑明理中善于探究学习
质疑是探究学习的前提,解疑是探究学习的深入。教师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疑,也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解疑的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教学时,有位学生提说课题应改为《草船骗箭》,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时许多学生站起来反驳,但都没答到关键点,为此让学生将问题带回家探究。第二天讨论时,一位学生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用《草船借箭》与课文内容呼应。”另一位学生随机说出自己的理由:“我也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把借来的箭又还给曹操,这不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吗?”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了。”面对富有个性的理解,我引导道:“大家的见解独特,思维严谨。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勇于探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成功之门已向你敞开。”接着老师问:“为什么昨天大家都没有答中关键,而今天却讲得如此深刻、精彩呢?”此刻学生们又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们回家后又认真地学习课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仔细加以琢磨,并联系上下文得到答案;有的说我们是通过阅读《三国志》的有关章节而想到的;也有的说是在上网中查阅资料和咨询他人得知的;还有的说是联系小说的意图以及课文的写作目的分析明白的。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要认真琢磨所给的材料,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查阅有关资料,尤其是借助网络,大量获取、收集、积累、分析、筛选、整理、利用资料,如果是调查实践性的,就用调查、采访等方法。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总结学法,就一定能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 在时时练习中勤于探究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教师首先应该抓住课中的预习、探讨、朗读、辩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勤于探究,形成能力。
(一)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正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如果能通过竞争,比一比,抓好学生预习,就能更好地促进课文的探究学习。例如,在预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有的学生提出追悼周总理时人们为什么是那么压抑?为此,有的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同学咨询爷爷、奶奶;有的同学上书店了解等;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与当年“天安门事件”参与者对话,掌握了详实的资料,自然也就解疑了。课上大家一交流,学生对时代背景较为清楚,学文自然明理动情。对预习中勇于质疑解疑的学生提出表扬,评为本课“学习小明星”。这样调动了学生认真预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探讨
教学中即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重视求佳,使探究深入进行。例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除了砸缸的营救方法,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使孩子得救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去找梯子。”有的说:“去叫大人。”有的说:“让会游泳的一位跳进去救。”……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问,看哪种办法最好。于是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探究学习,通过联系课文中讲到的具体情形,分析对比当时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以及孩子的能力,觉得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在探究中求佳。
(三)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指导朗读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但他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部分时,采用“层层深入地揣摩探究”的方法,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自然流利但缺乏感情。教师说:“揣摩人物的情感,抓住邱少云的动作、表情,谁能读得更好?”另一位学生读,他能表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让学生抓住“我”看到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内心描写的语句揣摩后来读,这位学生朗读,能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接着再让学生抓住邱少云纹丝不动的表现揣摩后朗读,这时的朗读分明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敬佩。通过不断地探究学生起了质的飞跃,学生也从前后朗读的对比中感受到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辩论
辩论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参加辩论时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能力,流利的口语表达、严密的思维、超强的探究力、敏锐的反应能力等。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探究学习,是丰厚的积累。为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引进辩论这一环节。在教《将相和》一课时,我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個题目: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辩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双方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都埋头探究起来。
四、 在拓展课外学习中乐于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一)抓课外延伸学习
新教材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外延伸学习,课后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作业,非常适合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如《七律长征》课后的延伸学习:选读毛泽东的诗词,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由于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毛泽东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大家都积极踊跃地采用各种方式查找诗词,了解诗意,欣赏吟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渔等十几首诗词。有些同学觉得吟之不够还写之画之,还有位学生这样评价道:“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代伟大的词人,他的诗词气势豪迈,气魄宏大、气度从容,读后让人振奋。”也有的同学编小报介绍毛泽东。是呀,同学们有了探究的方法,又有了好的主题,自然学得乐融融。
课外延伸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延伸阅读。②读写结合。如《穷人》学后安排:想象一下桑娜一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发生的故事。③主题创意。《只有一个地球》学后提出:制作一档集音乐、宣传语、画面为一体的公益广告。④综合实践。如《夜莺的歌声》学后安排:试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⑤思辨内省。如《圆明园的毁灭》学后安排辩论: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你赞同吗?
(二)抓语文小课题研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的小课题,学生在研究小课题时,兴趣特别的高。如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实践活动——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教师可以配合家乡“南武夷”的开发、宣传,进行“爱我南武夷”课题研究。研究性课题有多种多样的,如:
1. 观察性课题
学习了《春天在哪里》后让学生研究“春天万物之变化”,写出研究性的小论文或随笔小散文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 调查性课题
学习《为人民服务》后展开调查,了解社会职能部门对人民的关注,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或建议书。
3. 收集性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学后写研究报告。如“文字的发展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由疑入手,注重课内外结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那么探究学习之花一定会盛开。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作者简介:
肖世友,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关键词:探究学习;质疑;解疑;揣摩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就存在于学生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真真切切地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之花盛开。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生探究學习。
一、 在质疑问难中尝试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在疑问中,学生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探讨问题,自主学习。
(一)教师示“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关键处,学生的盲点处提出疑问,让学生探究学习。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老师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疑:“诸葛亮神在何处?妙在何方?”学生饶有兴趣地边学边究,他们从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算准了天气,争取到了鲁肃,揣摩到了曹操,巧妙地安排借箭……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进行剖析,其乐无穷。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大门。
(二)学生质“疑”
学生学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从中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雨》)。教师提示:只要读懂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注意前后联系,就能找到答案。由此学生读文探究,解答疑问题。
当然,教是为了不教,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质疑方法:①对题目提出疑问。②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③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④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⑤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⑥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⑦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⑧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
二、 在解疑明理中善于探究学习
质疑是探究学习的前提,解疑是探究学习的深入。教师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疑,也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解疑的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文教学时,有位学生提说课题应改为《草船骗箭》,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时许多学生站起来反驳,但都没答到关键点,为此让学生将问题带回家探究。第二天讨论时,一位学生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用《草船借箭》与课文内容呼应。”另一位学生随机说出自己的理由:“我也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把借来的箭又还给曹操,这不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吗?”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了。”面对富有个性的理解,我引导道:“大家的见解独特,思维严谨。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勇于探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成功之门已向你敞开。”接着老师问:“为什么昨天大家都没有答中关键,而今天却讲得如此深刻、精彩呢?”此刻学生们又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们回家后又认真地学习课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仔细加以琢磨,并联系上下文得到答案;有的说我们是通过阅读《三国志》的有关章节而想到的;也有的说是在上网中查阅资料和咨询他人得知的;还有的说是联系小说的意图以及课文的写作目的分析明白的。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要认真琢磨所给的材料,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查阅有关资料,尤其是借助网络,大量获取、收集、积累、分析、筛选、整理、利用资料,如果是调查实践性的,就用调查、采访等方法。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总结学法,就一定能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 在时时练习中勤于探究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教师首先应该抓住课中的预习、探讨、朗读、辩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勤于探究,形成能力。
(一)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正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如果能通过竞争,比一比,抓好学生预习,就能更好地促进课文的探究学习。例如,在预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有的学生提出追悼周总理时人们为什么是那么压抑?为此,有的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同学咨询爷爷、奶奶;有的同学上书店了解等;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与当年“天安门事件”参与者对话,掌握了详实的资料,自然也就解疑了。课上大家一交流,学生对时代背景较为清楚,学文自然明理动情。对预习中勇于质疑解疑的学生提出表扬,评为本课“学习小明星”。这样调动了学生认真预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探讨
教学中即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重视求佳,使探究深入进行。例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除了砸缸的营救方法,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使孩子得救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去找梯子。”有的说:“去叫大人。”有的说:“让会游泳的一位跳进去救。”……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问,看哪种办法最好。于是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探究学习,通过联系课文中讲到的具体情形,分析对比当时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以及孩子的能力,觉得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这样在探究中求佳。
(三)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指导朗读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但他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部分时,采用“层层深入地揣摩探究”的方法,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自然流利但缺乏感情。教师说:“揣摩人物的情感,抓住邱少云的动作、表情,谁能读得更好?”另一位学生读,他能表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让学生抓住“我”看到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内心描写的语句揣摩后来读,这位学生朗读,能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接着再让学生抓住邱少云纹丝不动的表现揣摩后朗读,这时的朗读分明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敬佩。通过不断地探究学生起了质的飞跃,学生也从前后朗读的对比中感受到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辩论
辩论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参加辩论时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能力,流利的口语表达、严密的思维、超强的探究力、敏锐的反应能力等。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探究学习,是丰厚的积累。为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引进辩论这一环节。在教《将相和》一课时,我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個题目: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辩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探究课文的兴趣,双方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都埋头探究起来。
四、 在拓展课外学习中乐于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一)抓课外延伸学习
新教材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外延伸学习,课后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作业,非常适合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如《七律长征》课后的延伸学习:选读毛泽东的诗词,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由于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毛泽东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大家都积极踊跃地采用各种方式查找诗词,了解诗意,欣赏吟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渔等十几首诗词。有些同学觉得吟之不够还写之画之,还有位学生这样评价道:“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代伟大的词人,他的诗词气势豪迈,气魄宏大、气度从容,读后让人振奋。”也有的同学编小报介绍毛泽东。是呀,同学们有了探究的方法,又有了好的主题,自然学得乐融融。
课外延伸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延伸阅读。②读写结合。如《穷人》学后安排:想象一下桑娜一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发生的故事。③主题创意。《只有一个地球》学后提出:制作一档集音乐、宣传语、画面为一体的公益广告。④综合实践。如《夜莺的歌声》学后安排:试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⑤思辨内省。如《圆明园的毁灭》学后安排辩论: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你赞同吗?
(二)抓语文小课题研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的小课题,学生在研究小课题时,兴趣特别的高。如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实践活动——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教师可以配合家乡“南武夷”的开发、宣传,进行“爱我南武夷”课题研究。研究性课题有多种多样的,如:
1. 观察性课题
学习了《春天在哪里》后让学生研究“春天万物之变化”,写出研究性的小论文或随笔小散文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 调查性课题
学习《为人民服务》后展开调查,了解社会职能部门对人民的关注,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或建议书。
3. 收集性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学后写研究报告。如“文字的发展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由疑入手,注重课内外结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那么探究学习之花一定会盛开。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旭彤.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作者简介:
肖世友,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