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情怀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更是对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关切,人文精神应贯穿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始终。文章详细论述了人文情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内在联系,并为实际的课堂展开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案例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人文情怀;核心素养;教学运用
“人文,人之道也。”人文情怀或称人文精神,原指文艺复兴运动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而本文中,笔者侧重从现实价值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文情怀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更是对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关切。人文情怀当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胸怀,是为人类的利益及事业的奉献精神,是对现世具有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感。
许多人诟病政治学科作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精神建设基础性学科,却在核心素养中未提及人文精神,是不应当的。实则不然,人文精神应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中,贯穿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始终。党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本文将讨论人文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及课堂运用。
一、人文情怀与政治认同
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就是培養学生以公民的姿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般认为《政治生活》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比较枯燥,讲授起来难免落入说教的窠臼,实则是因为教师在引导时并没有注意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处理,没有灵活地将身边的事进行细化与加工。笔者曾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深圳中学高级教师王成启老师执教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深受震撼与启发。
王老师将10个问题贯穿于课堂,层层递进。
设置问题:①你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②你能读准所有民族的名称吗?(列举56个民族的全称)③你了解珞巴族吗?(包括人口、分布、宗教信仰、生活状态)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学生大多只能简单地说出几个常见的民族名称。可见,学生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知之甚少。我们总是将“56个民族是一家”挂在嘴边,却连“家人”的名字都不能准确说出。在引发学生的愧疚感的同时,对其进行关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历程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了解,掌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我国民族关系的理解就不只是停留在说教上了,而是发自内心地从“家人”或“一分子”的角度去给予关注与关爱。
设置问题:④中国56个民族齐全的城市是哪个?⑤深圳聚齐第55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⑥深圳的少数民族人口是多少?(100万)⑦在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我的好朋友,你能做得到吗?⑧现在你怎样理解深圳是“移民文化”?⑨对“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宣传语,你是否有新的认识?⑩“人口迁徙——文化传播的途径”,你和我都是践行者?
通过“移民文化”“成为好朋友”“来了就是深圳人”等引导学生消除民族偏见,尊重少数民族,认可少数民族的价值观,继而达到真正的以平等的观念去团结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
王老师的设计思路切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使学生的政治认同逐渐由认知到情感进而上升到信仰、维护与实践中去,最终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分裂民族的极端思想。笔者相信,唯有如此发展而来的政治认同,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政治信仰的公民。
二、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一)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联系
实质上,核心素养所提到的科学精神并不与人文精神相对立,它恰恰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原则,否则,科学精神就容易陷入“唯科学主义”的误区。新课标对科学精神的解读,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由此可见,科学精神强调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思维的科学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一切以人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人性代替神性,主张现世的自由生活和幸福,反对教会将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天堂和来世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主张尊重人的理性,认识自然,追求知识,反对蒙昧主义。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倡导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才能呼唤出理性之光。
(二)课堂中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与落实
在新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笔者运用了林丹与李宗伟的经典对决——“林李之战”作为课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林李之战”的观感,继而引出热烈讨论:“有人说,林丹是不败的王,而李宗伟则是‘千年老二’的代名词。这真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引导学生得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正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等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坚持矛盾具有普遍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
在最后通过设计“与对手和解”这样一个环节来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置“你心中有想要超越的人吗?他是谁?你为什么想要超越他?他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优点吗?你对你的对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等问题,让学生谈谈看法,进而引导学生懂得竞争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对手,向对手学习,摒弃妒忌的不良心理,明白“胜利更应该是在追逐战胜对手的同时不断战胜自身,超越自我”的道理。同时,使学生即使是在屡遭挫折或失败时也能学会欣赏拼搏、顽强奋斗的自己,获得虽败犹荣的慰藉感。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通过矛盾观知识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更能使人文情怀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并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人文情怀与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备受关注的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去思考。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该片讲述的是印度神油小贩程勇,通过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介绍开始走私并售卖与正版抗癌药“格列宁”药效相同的印度仿制药。程勇实现了从一名只为牟利挣钱的小贩向人们心中舍利取义的“药神”的转变。虽然程勇的主观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最终也因自己的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们不禁思考:在电影中,医药公司所做的事情是错的吗?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众多的科研力量去研制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物。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售卖这种方式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的最根本手段,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电影中的公检法机关所采取的措施有错吗?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售卖这种从印度来的没有许可、没有检验的假药,从他们的职责来说,就应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就应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难道获刑被判的商人有错吗?一开始程勇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赚钱救自己父亲的性命,后来他为了白血病患者的利益,在亲眼见证他们的痛苦之后,倒贴钱卖药只为救人,他所拥有的是一份善心,但是依旧获刑。学生难免會觉得困惑,这三者看似谁都没有错,各有各的理由与关切,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在疾病与药物供给的怪圈之中,又有谁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呢?
其实该片凸显了“法”“理”“情”之间,形式逻辑与实质价值判断之间价值选择的问题。法是法律、法治,更是一种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弛则国家弛。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底线,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它为“理”与“情”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根据电影中的判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的法治社会应当如何遵循“法—理—情”的逻辑顺序,妥善化解矛盾。
首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刑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威慑,更在于其不可避免性,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影片中程勇虽然是出于好心而走私、贩卖假药,但他仍然要为犯罪行为付出代价。这表明只有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才能够实现司法公信、维护国家和公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结合常理之判断。影片中程勇的现实原型——陆勇最终被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处理。《释法说理书》认为“如果认定陆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将背离刑事司法应有的价值观……”。现代刑事司法要求保障人权,重视刑事法治。因此,必要时需结合当地特殊的人文风俗、历史习惯作出实质的价值判断。
最后,融入情感之交汇。法律不仅是严谨、苛刻的,更是具有温度的。程勇虽有贩卖假药的犯罪行为,并对医药公司的利益存在客观上的侵害,但程勇最终的主观目的是治病救人,并且事实上也真正帮助了成百上千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延续了生命。影片中法院最终判定程勇犯走私罪、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起刑点)。该判决结果既体现了司法的刚度,也体现了法治的温情。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法律为感情和道德提供保障,感情是道德的基本内涵,而道德又是法律的重要来源。这也正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我们提倡的法治并非是苛刻死板的法治,而是关注人、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
四、人文情怀与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的内涵要求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强调的是使政治学科回归到生活与实践中去的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实质上,在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时就已经体现了国家对人的一种尊重与保护。这也是由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在讲授《政治生活》模块时,教师可以通过公民的政治参与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政治。笔者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为学生展示了自己大学时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选票,以自身投票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为政府的某些特别项目或计划出谋划策,自觉参与公共管理、公共决策、公共监督。
其次,笔者认为在讲述《文化生活》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时,亦可以很好地将公共参与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笔者在新授此课时,特意邀请了班上的一位家长—— 一位资深的志愿服务工作者,来为学生分享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趣事和辛酸事,使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榜样力量,了解并感受到书本以外的世界,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他们背后或幸福或悲伤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恻隐之心,使学生学会关注及关爱他人,自愿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若条件允许的话,亦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结伴组队参与自愿活动的打卡任务。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有益的公共服务活动,也能使他们在参与和分享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价值及他人价值的肯定,培养他们“兼济天下”的高尚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课堂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有思辨思维和人文情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情感贯通,以人文情怀串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才是真正具有温度和深度的学科教学,才是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的育人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学术界,2005(01).
[2]王成启.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人文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1).
[3]唐韵.理性思维转化——里约奥运会折射出的人文情怀[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
[4]周蓉晖,李宏亮.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7).
[5]李晓东,陈曲.政治认同及其教学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7).
[6]李晓东,白杨.科学精神及其教学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0).
【关键词】思想政治;人文情怀;核心素养;教学运用
“人文,人之道也。”人文情怀或称人文精神,原指文艺复兴运动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而本文中,笔者侧重从现实价值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文情怀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更是对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关切。人文情怀当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胸怀,是为人类的利益及事业的奉献精神,是对现世具有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感。
许多人诟病政治学科作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精神建设基础性学科,却在核心素养中未提及人文精神,是不应当的。实则不然,人文精神应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中,贯穿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始终。党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本文将讨论人文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及课堂运用。
一、人文情怀与政治认同
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就是培養学生以公民的姿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般认为《政治生活》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比较枯燥,讲授起来难免落入说教的窠臼,实则是因为教师在引导时并没有注意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处理,没有灵活地将身边的事进行细化与加工。笔者曾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深圳中学高级教师王成启老师执教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深受震撼与启发。
王老师将10个问题贯穿于课堂,层层递进。
设置问题:①你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②你能读准所有民族的名称吗?(列举56个民族的全称)③你了解珞巴族吗?(包括人口、分布、宗教信仰、生活状态)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学生大多只能简单地说出几个常见的民族名称。可见,学生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知之甚少。我们总是将“56个民族是一家”挂在嘴边,却连“家人”的名字都不能准确说出。在引发学生的愧疚感的同时,对其进行关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历程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了解,掌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我国民族关系的理解就不只是停留在说教上了,而是发自内心地从“家人”或“一分子”的角度去给予关注与关爱。
设置问题:④中国56个民族齐全的城市是哪个?⑤深圳聚齐第55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⑥深圳的少数民族人口是多少?(100万)⑦在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我的好朋友,你能做得到吗?⑧现在你怎样理解深圳是“移民文化”?⑨对“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宣传语,你是否有新的认识?⑩“人口迁徙——文化传播的途径”,你和我都是践行者?
通过“移民文化”“成为好朋友”“来了就是深圳人”等引导学生消除民族偏见,尊重少数民族,认可少数民族的价值观,继而达到真正的以平等的观念去团结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
王老师的设计思路切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使学生的政治认同逐渐由认知到情感进而上升到信仰、维护与实践中去,最终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分裂民族的极端思想。笔者相信,唯有如此发展而来的政治认同,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政治信仰的公民。
二、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一)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联系
实质上,核心素养所提到的科学精神并不与人文精神相对立,它恰恰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原则,否则,科学精神就容易陷入“唯科学主义”的误区。新课标对科学精神的解读,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由此可见,科学精神强调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思维的科学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一切以人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人性代替神性,主张现世的自由生活和幸福,反对教会将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天堂和来世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主张尊重人的理性,认识自然,追求知识,反对蒙昧主义。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倡导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才能呼唤出理性之光。
(二)课堂中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与落实
在新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笔者运用了林丹与李宗伟的经典对决——“林李之战”作为课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
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林李之战”的观感,继而引出热烈讨论:“有人说,林丹是不败的王,而李宗伟则是‘千年老二’的代名词。这真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引导学生得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正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等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坚持矛盾具有普遍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
在最后通过设计“与对手和解”这样一个环节来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置“你心中有想要超越的人吗?他是谁?你为什么想要超越他?他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优点吗?你对你的对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等问题,让学生谈谈看法,进而引导学生懂得竞争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对手,向对手学习,摒弃妒忌的不良心理,明白“胜利更应该是在追逐战胜对手的同时不断战胜自身,超越自我”的道理。同时,使学生即使是在屡遭挫折或失败时也能学会欣赏拼搏、顽强奋斗的自己,获得虽败犹荣的慰藉感。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通过矛盾观知识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更能使人文情怀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并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人文情怀与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备受关注的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去思考。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该片讲述的是印度神油小贩程勇,通过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介绍开始走私并售卖与正版抗癌药“格列宁”药效相同的印度仿制药。程勇实现了从一名只为牟利挣钱的小贩向人们心中舍利取义的“药神”的转变。虽然程勇的主观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最终也因自己的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们不禁思考:在电影中,医药公司所做的事情是错的吗?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众多的科研力量去研制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物。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售卖这种方式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的最根本手段,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电影中的公检法机关所采取的措施有错吗?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售卖这种从印度来的没有许可、没有检验的假药,从他们的职责来说,就应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就应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难道获刑被判的商人有错吗?一开始程勇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赚钱救自己父亲的性命,后来他为了白血病患者的利益,在亲眼见证他们的痛苦之后,倒贴钱卖药只为救人,他所拥有的是一份善心,但是依旧获刑。学生难免會觉得困惑,这三者看似谁都没有错,各有各的理由与关切,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在疾病与药物供给的怪圈之中,又有谁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呢?
其实该片凸显了“法”“理”“情”之间,形式逻辑与实质价值判断之间价值选择的问题。法是法律、法治,更是一种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弛则国家弛。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底线,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它为“理”与“情”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根据电影中的判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的法治社会应当如何遵循“法—理—情”的逻辑顺序,妥善化解矛盾。
首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刑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威慑,更在于其不可避免性,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影片中程勇虽然是出于好心而走私、贩卖假药,但他仍然要为犯罪行为付出代价。这表明只有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才能够实现司法公信、维护国家和公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结合常理之判断。影片中程勇的现实原型——陆勇最终被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处理。《释法说理书》认为“如果认定陆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将背离刑事司法应有的价值观……”。现代刑事司法要求保障人权,重视刑事法治。因此,必要时需结合当地特殊的人文风俗、历史习惯作出实质的价值判断。
最后,融入情感之交汇。法律不仅是严谨、苛刻的,更是具有温度的。程勇虽有贩卖假药的犯罪行为,并对医药公司的利益存在客观上的侵害,但程勇最终的主观目的是治病救人,并且事实上也真正帮助了成百上千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延续了生命。影片中法院最终判定程勇犯走私罪、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起刑点)。该判决结果既体现了司法的刚度,也体现了法治的温情。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法律为感情和道德提供保障,感情是道德的基本内涵,而道德又是法律的重要来源。这也正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我们提倡的法治并非是苛刻死板的法治,而是关注人、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利益的法治。
四、人文情怀与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的内涵要求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强调的是使政治学科回归到生活与实践中去的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实质上,在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时就已经体现了国家对人的一种尊重与保护。这也是由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在讲授《政治生活》模块时,教师可以通过公民的政治参与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政治。笔者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为学生展示了自己大学时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选票,以自身投票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为政府的某些特别项目或计划出谋划策,自觉参与公共管理、公共决策、公共监督。
其次,笔者认为在讲述《文化生活》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时,亦可以很好地将公共参与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笔者在新授此课时,特意邀请了班上的一位家长—— 一位资深的志愿服务工作者,来为学生分享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趣事和辛酸事,使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榜样力量,了解并感受到书本以外的世界,感受到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他们背后或幸福或悲伤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恻隐之心,使学生学会关注及关爱他人,自愿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若条件允许的话,亦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结伴组队参与自愿活动的打卡任务。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有益的公共服务活动,也能使他们在参与和分享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价值及他人价值的肯定,培养他们“兼济天下”的高尚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课堂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有思辨思维和人文情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情感贯通,以人文情怀串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才是真正具有温度和深度的学科教学,才是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的育人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学术界,2005(01).
[2]王成启.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人文情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1).
[3]唐韵.理性思维转化——里约奥运会折射出的人文情怀[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
[4]周蓉晖,李宏亮.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7).
[5]李晓东,陈曲.政治认同及其教学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7).
[6]李晓东,白杨.科学精神及其教学实施[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