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在差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的重点所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规律之一的“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性教学”。笔者就在现实教学中如何面对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进行以下分析。
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差异类型分析
1.学生学习经历差异。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将信息技术课定为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小学、初中各个学校自身条件的差异,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别,生源为城市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信息技术;生源为农村的学生有的从没接触过电脑,有的也因设备数量少的原因而对信息技术掌握甚少。这种学校经历直接造成我校招收的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参加过竞赛,而有的则连电脑都没接触过。再加上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3.学习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打字;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喜欢制作多媒体作品;有的学生喜欢玩游戏;而有的学生则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平时对组装机器有兴趣的学生,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听得比较认真;而平时就喜欢上网的学生,在讲解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方面,就会集中精神;而平时喜欢flash的游戏动画的学生,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时,就会比较积极。
4.学习态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自己也认真进行上机实践练习,积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但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采取混日子的态度,不认真学习。
二、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论》一书把差异教学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这些差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从而使教育均衡发展。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减少差异的策略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性教学手段,势在必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课堂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创作空间,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交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产生创作的灵感。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机房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浏览不健康网站,严禁喧闹,严禁在机房吃零食。通过在第一节课宣布一系列的课堂纪律,让学生认识到在机房里上课也应当遵守纪律。课堂讲解应用“全体广播”;学生在练习时,教师用“监视”功能,监视学生的课堂上机行为,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上机行为。
3.对学生及时进行有差异评价。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及时获得反馈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富有激励性地差异评价,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
四、注意差异性教学的协调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把学生分为几种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注意知识的连贯与联系的协调。差异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都更为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更为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着眼于教材的整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分层总目标,然后分散到各内容体系,再分配到课。
2.把握好协作的“度”。为了防止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分层推进的同时,采用分组协作。将好、中、差有意搭配,组成一个个“互帮互学小组”。在协作内容的布置上,要着眼于基础,由基础内容起步。基础差的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理解基础内容;中等生巩固基础内容后,在优生启发下能拓展一些其他能力;基础好的学生由基础内容出发,往较难内容突破。
3.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真正做到既“转差”,又“培优”。
总之,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差异类型分析
1.学生学习经历差异。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将信息技术课定为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小学、初中各个学校自身条件的差异,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别,生源为城市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信息技术;生源为农村的学生有的从没接触过电脑,有的也因设备数量少的原因而对信息技术掌握甚少。这种学校经历直接造成我校招收的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差异。
2.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参加过竞赛,而有的则连电脑都没接触过。再加上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也不同,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3.学习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打字;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学生喜欢制作多媒体作品;有的学生喜欢玩游戏;而有的学生则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平时对组装机器有兴趣的学生,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听得比较认真;而平时就喜欢上网的学生,在讲解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方面,就会集中精神;而平时喜欢flash的游戏动画的学生,在讲解flash动画制作时,就会比较积极。
4.学习态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自己也认真进行上机实践练习,积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但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采取混日子的态度,不认真学习。
二、差异教学的概念
《差异教学论》一书把差异教学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这些差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要求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从而使教育均衡发展。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减少差异的策略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性教学手段,势在必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课堂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气氛,自由的创作空间,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交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产生创作的灵感。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机房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浏览不健康网站,严禁喧闹,严禁在机房吃零食。通过在第一节课宣布一系列的课堂纪律,让学生认识到在机房里上课也应当遵守纪律。课堂讲解应用“全体广播”;学生在练习时,教师用“监视”功能,监视学生的课堂上机行为,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上机行为。
3.对学生及时进行有差异评价。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及时获得反馈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富有激励性地差异评价,从而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
四、注意差异性教学的协调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把学生分为几种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注意知识的连贯与联系的协调。差异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都更为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更为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着眼于教材的整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分层总目标,然后分散到各内容体系,再分配到课。
2.把握好协作的“度”。为了防止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分层推进的同时,采用分组协作。将好、中、差有意搭配,组成一个个“互帮互学小组”。在协作内容的布置上,要着眼于基础,由基础内容起步。基础差的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理解基础内容;中等生巩固基础内容后,在优生启发下能拓展一些其他能力;基础好的学生由基础内容出发,往较难内容突破。
3.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真正做到既“转差”,又“培优”。
总之,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