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而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核心理念,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必须面临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教师积极实行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月球与月相》第一课时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教学案例回放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晴朗的夜晚,我们都会看到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关于月球,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不少美丽诗句,民间也流传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吗?
甲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乙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丙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丁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戊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兔捣药。
师:这些美丽的诗句和神话故事曾给许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遐想,那么对于月球,想知道哪些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甲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乙生: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又是怎么回事?
丙生:为什么月球上引力会变小?
丁生: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适不适合地球人居住?
戊生:月球上有没有液态水和空气?
己生:我想知道在月球上能不能放风筝和溜冰?
庚生:我想知道在月球上能不能用手机打电话?
师:很好,大家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大家对科学具有强烈的探索热情,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共同探究科学的真谛。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介绍月球表面“环形山”及其形成原因,月球表面温度、月球半径、体积、质量、地月距离、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师: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需要无数人的艰辛努力,不过到现在为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够明白,那就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呢?
甲生:由于地球各种能源有限,到月球去开发矿产资源,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
乙生:我们去月球开发一条旅游线路,让更多人去月球旅行。
丙生:去探究月球到底适不适合人类居住,若可行的话,那等地球即将毁灭时,人类可以移居月球。
丁生:可以了解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广寒宫,有没有月兔和嫦娥?
师:很好,看来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很棒,最后老师有个要求,请你以《月球之旅》为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科幻文章,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你在月球上的奇闻趣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案例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1.开放性
本案例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引入开放。本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他们不能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月球,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本案例让学生列举古代有关月球的诗句和神话故事作为切入点,具有开放性,既让学生领略了诗句中美好的意境,又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开放。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点提出了三个开放性问题:一是你对月球了解了多少,二是你对月球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三是假如你到月球旅行需作哪些准备。通过这三个问题把整个关于月球的知识串通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3)教学结尾开放。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提出人类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作为结束点,体现了开放性这一教学特点,一方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散了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
2.互动性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本案例从提出对月球有哪些诗句和神话故事开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进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最后,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帮忙解决,更是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互、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特点。
通过开放和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与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教学案例回放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晴朗的夜晚,我们都会看到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关于月球,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不少美丽诗句,民间也流传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吗?
甲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乙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丙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丁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戊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兔捣药。
师:这些美丽的诗句和神话故事曾给许多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遐想,那么对于月球,想知道哪些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甲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乙生: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又是怎么回事?
丙生:为什么月球上引力会变小?
丁生: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适不适合地球人居住?
戊生:月球上有没有液态水和空气?
己生:我想知道在月球上能不能放风筝和溜冰?
庚生:我想知道在月球上能不能用手机打电话?
师:很好,大家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大家对科学具有强烈的探索热情,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共同探究科学的真谛。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介绍月球表面“环形山”及其形成原因,月球表面温度、月球半径、体积、质量、地月距离、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师: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需要无数人的艰辛努力,不过到现在为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够明白,那就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呢?
甲生:由于地球各种能源有限,到月球去开发矿产资源,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
乙生:我们去月球开发一条旅游线路,让更多人去月球旅行。
丙生:去探究月球到底适不适合人类居住,若可行的话,那等地球即将毁灭时,人类可以移居月球。
丁生:可以了解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广寒宫,有没有月兔和嫦娥?
师:很好,看来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很棒,最后老师有个要求,请你以《月球之旅》为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科幻文章,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你在月球上的奇闻趣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案例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1.开放性
本案例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引入开放。本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他们不能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月球,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本案例让学生列举古代有关月球的诗句和神话故事作为切入点,具有开放性,既让学生领略了诗句中美好的意境,又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开放。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点提出了三个开放性问题:一是你对月球了解了多少,二是你对月球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三是假如你到月球旅行需作哪些准备。通过这三个问题把整个关于月球的知识串通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3)教学结尾开放。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提出人类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作为结束点,体现了开放性这一教学特点,一方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散了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
2.互动性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本案例从提出对月球有哪些诗句和神话故事开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进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特别是最后,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以一个未知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帮忙解决,更是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互、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特点。
通过开放和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与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