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EM教育源于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STEM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学习四个学科知识,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幼儿园实际活动为例,在分析STEA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萌芽后,结合自身实践重点谈谈STEA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案例;实施策略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各行各业对STEM的理论都很重视,大多数中小学也将STEM理念引入教育,但相對于观念比较保守的幼儿教育来说,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幸我园在高校幼儿专业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题为《STEAM教育理念下构建幼儿园木工课程的实践研究》,近日又阅读了一篇题为《你不得不知的STEM教育九大特征,缺一不可》的文章,从中得知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九大特征。在熟知特征的情况下,结合在木工活动中老师与孩子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对话,发现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开始萌牙了。
一、案例分析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欢迎新朋友出场!”
“哇!!!!这么小巧可爱的玩具!!!好像我玩过的陀螺。”
“这个陀螺是老师在木工坊里做的,你们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这一师幼互动体现了STEM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境性。把多学科知识融入有趣、具有挑战性、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中,从而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教授学生孤立的、抽象的概念或知识。)
“我知道!我知道!是用小木板和钉子做的”“还需要锤子”……
“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陀螺吧”
“老师我想做个圆形的”“老师我要把它涂成彩色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那请你们把你想做的陀螺画下来吧”孩子们纷纷拿起纸和笔将自己的“设计”画下来。
(这一环节体现了STEM教育的设计性与艺术性)
“老师,为什么我的陀螺转不起来呢?”“为什么我的陀螺没他的转的久呢?”“你和那个转得起来的或那个转得久的比一比,看一看,你们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会儿孩子高兴的跑过来对老师说:“我知道啦,原来他的钉子钉在木板的中间的,我钉偏了。我要重新再做一个转得久的陀螺。”
(这一环节通过幼儿自我感知、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体现了STEM教育的协作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
接着有的孩子在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有的孩子在进行陀螺比赛,好一幅“自由散漫”的情境。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体验为主,没有老师教的痕迹,体现了STEM教育的趣味性、体验性。)
陀螺制作的过程本身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比如:钉钉子;玩陀螺时是科学现象的呈现;而寻找制作陀螺的中心点又体现了数学的概念;最后陀螺运动是一种民风民俗,体现了东方民族崇尚礼仪、以和为贵的社会氛围;因此这一活动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社会、数学、艺术领域的融合,可见STEM教育理念已在幼儿园开始萌芽了。
二、实施策略
萌芽的STEM教育新理念如何在幼儿园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此来促进和培养师幼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结合我园实践的研究,认为在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STEM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建构跨学科知识地图的能力。它并不是简单的“玩教具、做游戏、拼手工”,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但纵观全局总是很重视集体教学活动,而华东师大朱家雄教授概括当前的集体教学活动20%有害,50%可上可不上,20%才有效。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回归点,目标的制订否准确,不仅影响着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2.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评价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师在教育活动方法、手段及情境创设的设计上是否体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方式,是否能满足幼儿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性,是否能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等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如果方法不正确,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而STEM 教育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比如:《陀螺》这一活动是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经验,正是STEM教育方法的体现。
3.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可以满足儿童探究的本能,使其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可以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而STEM学习正是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一个完整的STEM教学应该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因此,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
4.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
STEAM课程要体现科技时代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抽象的原理中,而是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例如:我们开展的木工活动《陀螺》中,陀螺是孩子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是让幼儿在制作、玩陀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科学现象生动有趣的融入其中,让科学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STEM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科学精神植入幼儿心中。
参考文献:
[1]黄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瑾, 2014.
[2]余胜泉. 你不得不知的STEM教育九大特征,缺一不可[EB/OL].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5/18/31913486_562241354.shtml, 2016-05-24。
[3]杨国珍. 在“项目课程”中让STEAM软着陆.[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11): 49-50.
关键词:案例;实施策略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各行各业对STEM的理论都很重视,大多数中小学也将STEM理念引入教育,但相對于观念比较保守的幼儿教育来说,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幸我园在高校幼儿专业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题为《STEAM教育理念下构建幼儿园木工课程的实践研究》,近日又阅读了一篇题为《你不得不知的STEM教育九大特征,缺一不可》的文章,从中得知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九大特征。在熟知特征的情况下,结合在木工活动中老师与孩子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对话,发现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开始萌牙了。
一、案例分析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欢迎新朋友出场!”
“哇!!!!这么小巧可爱的玩具!!!好像我玩过的陀螺。”
“这个陀螺是老师在木工坊里做的,你们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这一师幼互动体现了STEM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境性。把多学科知识融入有趣、具有挑战性、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中,从而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教授学生孤立的、抽象的概念或知识。)
“我知道!我知道!是用小木板和钉子做的”“还需要锤子”……
“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陀螺吧”
“老师我想做个圆形的”“老师我要把它涂成彩色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那请你们把你想做的陀螺画下来吧”孩子们纷纷拿起纸和笔将自己的“设计”画下来。
(这一环节体现了STEM教育的设计性与艺术性)
“老师,为什么我的陀螺转不起来呢?”“为什么我的陀螺没他的转的久呢?”“你和那个转得起来的或那个转得久的比一比,看一看,你们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会儿孩子高兴的跑过来对老师说:“我知道啦,原来他的钉子钉在木板的中间的,我钉偏了。我要重新再做一个转得久的陀螺。”
(这一环节通过幼儿自我感知、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体现了STEM教育的协作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
接着有的孩子在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有的孩子在进行陀螺比赛,好一幅“自由散漫”的情境。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体验为主,没有老师教的痕迹,体现了STEM教育的趣味性、体验性。)
陀螺制作的过程本身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比如:钉钉子;玩陀螺时是科学现象的呈现;而寻找制作陀螺的中心点又体现了数学的概念;最后陀螺运动是一种民风民俗,体现了东方民族崇尚礼仪、以和为贵的社会氛围;因此这一活动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社会、数学、艺术领域的融合,可见STEM教育理念已在幼儿园开始萌芽了。
二、实施策略
萌芽的STEM教育新理念如何在幼儿园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此来促进和培养师幼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结合我园实践的研究,认为在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1.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STEM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建构跨学科知识地图的能力。它并不是简单的“玩教具、做游戏、拼手工”,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但纵观全局总是很重视集体教学活动,而华东师大朱家雄教授概括当前的集体教学活动20%有害,50%可上可不上,20%才有效。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回归点,目标的制订否准确,不仅影响着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牵制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2.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评价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否有效主要看教师在教育活动方法、手段及情境创设的设计上是否体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方式,是否能满足幼儿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性,是否能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等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如果方法不正确,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而STEM 教育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比如:《陀螺》这一活动是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经验,正是STEM教育方法的体现。
3.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可以满足儿童探究的本能,使其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可以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而STEM学习正是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一个完整的STEM教学应该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因此,幼儿园开展STEM教育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
4.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
STEAM课程要体现科技时代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抽象的原理中,而是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例如:我们开展的木工活动《陀螺》中,陀螺是孩子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是让幼儿在制作、玩陀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科学现象生动有趣的融入其中,让科学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STEM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科学精神植入幼儿心中。
参考文献:
[1]黄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黄瑾, 2014.
[2]余胜泉. 你不得不知的STEM教育九大特征,缺一不可[EB/OL].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25/18/31913486_562241354.shtml, 2016-05-24。
[3]杨国珍. 在“项目课程”中让STEAM软着陆.[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11):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