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新闻节目,没有会议找不到新闻,没有领导活动采不到新闻的现象尤为突出,很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写的新闻没有新鲜语言,反去复来就是那么一套,形成电视新闻的“八股文”。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源越来越丰富,县级台如何在日益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找准定位是关键。因此,市县电视台要把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报道质量作为宣传创新的主战场和着力点,不断改进常规报道,突出地域特色,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报道方式。
【关键词】本土;服务;创新;广播电视台
一、改进常规报道
目前,全国广播电视实行“四级办台”,市县一级广播电视台是全国最基层的新闻媒体,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广大受众,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手“接力棒”与“传声筒”,因而必须在改进常规报道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重点要积极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深入挖掘会议和领导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提高报道质量,减少报道数量,避免“领导开会”,成了“领导排队”。要注重选择群众关心的重要信息,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到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群众关心的实质性内容,杜绝“领导日记式”的单纯行踪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其次,同样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文件法规,中央台和省台一般以综合发布政策的内容为主,而市县地方台则必须从当地群众关注的视点出发,反映这项政策如何在本地区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节目与受众越贴近,越有针对性,观众就越爱看。
第三,对于季节性和生产性的报道,要在指导性、实效性等方面多下功夫,避免枯燥无味的数字罗列,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善于寻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具体事例,善于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总结和报道推广,县级台要扬长进短,在新闻的“精”、“深”、“活”上下功夫,尽量挖掘新闻的丰富内涵,精心采写、精心编排,在有限的容量里包含最大的信息量。
东山广播电视台在《东山新闻》节目中对常规报道进行了改革,首先打破常规,动静结合,编活编好每组新闻,打破以往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新闻排头条的常规,以重大活动的亮点新闻为头条,提高整组新闻的鲜活性和可看性,其次对会议报道进行了改革,非特别重要会议不单独进行报道,会议报道摆脱“仪式化”,突出“新闻点”,从会议的内容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受到群众欢迎。
二、凸显地域特色
有专家稱全国省级上星节目几十套,如果去掉台标,谁也分不清是哪个台,一语道破了当前电视节目雷同、无特色的弊端。那么,县级台要办好节目,同样要在特色上狠下功夫,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安排等方面都要打“特色牌”,唱“拿手戏”。有特色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从新闻题材中寻求地域的接近性,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可以凸显自我特色,保持观众对地域文化的维系力,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市县一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区域性“小台”,要集中精力办好地方新闻节目,必须扎根地方,关注本土文化,注重传播的地域性,办出地域特色。
东山是个海岛县,同时也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是我省重要的对台交流窗口,“海”与“台”是东山县的特色,近年来东山广播电视台从突出“台”的特色,作活“海”文章入手,推出对台广播节目《海峡七彩虹》,受到广大台商台属的好评。《海峡七彩虹》是一档闽南语节目,设有《历史渊源》、《乡情乡音》、《两岸快讯》和《交流交往》四个栏目。乡音乡情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增强了台胞的文化认同感。节目播出几年来,广受赞誉,成为东山广电的名牌栏目。
三、增强服务意识
县级台自办节目要抓住受众,必须突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让受众在上级台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弥补,特别在节目内容上,既要继续搞好新闻宣传,更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服务节目的份量,既要导好向,更要为县域受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搭好桥、引好路,送上一把金钥匙。
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联系当地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特点,利用自己与本地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把日常新闻宣传与群众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看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仍然较低,极少订阅报刊杂志,获得资讯的时新性和信息量明显不足,乡村干部常用的墙报、标语等宣传形式由于过于“老套”,很难吸引农民的目光。而通过电视进村入户,服务三农,就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有效载体。市县地方台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多报道一些农村改革、农民减负、实用技术、致富门路、市场信息、普法知识、移风易俗、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对那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信息,要不惜版面、时段,全方位展开宣传。东山是个海岛,每年夏季都时常遭受台风暴雨袭击,由于群众无法及时掌握台风动态,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淡薄,往往给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来,东山广播电视台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每当台风可能登陆和防汛部门发出台风紧急警报时,立即组织力量,在《东山新闻》中制作防台抗台特别报道,打破常规,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帮助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实时了解台风动向,明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防台抗台工作,把灾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这种配合中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方式,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四、创新报道方式
记者编辑要善于在新闻报道中寻求“独到”和“最佳”,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平凡的事物中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新颖的题材、独特的构思、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新闻宣传要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就应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与中央台、省台相比,市县一级地方台制作节目不可能投入过多的人力、时间和经费。然而,市县台的记者编辑在基层人面熟络,新闻信息来源广,反应机动灵活,往往可以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这又是中央台、省台的记者无法企及的。因此,“小台”要扬长避短,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多捕捞一些“鲜鱼”、“活鱼”,多采写一些以小见大、短小精悍的消息,多一些生动活泼的现场新闻和社会新闻。同时,要注意选择新颖独特的角度,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避免凌空出世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使群众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应多一些泥土的芳香,用创新的面孔来吸引受众,以更多的有用的节目来服务受众,以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满足受众,用“地域特色”吸引受众,留住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本土;服务;创新;广播电视台
一、改进常规报道
目前,全国广播电视实行“四级办台”,市县一级广播电视台是全国最基层的新闻媒体,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广大受众,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手“接力棒”与“传声筒”,因而必须在改进常规报道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重点要积极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深入挖掘会议和领导活动本身的价值、意义,提高报道质量,减少报道数量,避免“领导开会”,成了“领导排队”。要注重选择群众关心的重要信息,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到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群众关心的实质性内容,杜绝“领导日记式”的单纯行踪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其次,同样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文件法规,中央台和省台一般以综合发布政策的内容为主,而市县地方台则必须从当地群众关注的视点出发,反映这项政策如何在本地区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节目与受众越贴近,越有针对性,观众就越爱看。
第三,对于季节性和生产性的报道,要在指导性、实效性等方面多下功夫,避免枯燥无味的数字罗列,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善于寻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具体事例,善于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总结和报道推广,县级台要扬长进短,在新闻的“精”、“深”、“活”上下功夫,尽量挖掘新闻的丰富内涵,精心采写、精心编排,在有限的容量里包含最大的信息量。
东山广播电视台在《东山新闻》节目中对常规报道进行了改革,首先打破常规,动静结合,编活编好每组新闻,打破以往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新闻排头条的常规,以重大活动的亮点新闻为头条,提高整组新闻的鲜活性和可看性,其次对会议报道进行了改革,非特别重要会议不单独进行报道,会议报道摆脱“仪式化”,突出“新闻点”,从会议的内容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受到群众欢迎。
二、凸显地域特色
有专家稱全国省级上星节目几十套,如果去掉台标,谁也分不清是哪个台,一语道破了当前电视节目雷同、无特色的弊端。那么,县级台要办好节目,同样要在特色上狠下功夫,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安排等方面都要打“特色牌”,唱“拿手戏”。有特色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从新闻题材中寻求地域的接近性,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可以凸显自我特色,保持观众对地域文化的维系力,增强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市县一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区域性“小台”,要集中精力办好地方新闻节目,必须扎根地方,关注本土文化,注重传播的地域性,办出地域特色。
东山是个海岛县,同时也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是我省重要的对台交流窗口,“海”与“台”是东山县的特色,近年来东山广播电视台从突出“台”的特色,作活“海”文章入手,推出对台广播节目《海峡七彩虹》,受到广大台商台属的好评。《海峡七彩虹》是一档闽南语节目,设有《历史渊源》、《乡情乡音》、《两岸快讯》和《交流交往》四个栏目。乡音乡情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增强了台胞的文化认同感。节目播出几年来,广受赞誉,成为东山广电的名牌栏目。
三、增强服务意识
县级台自办节目要抓住受众,必须突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让受众在上级台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弥补,特别在节目内容上,既要继续搞好新闻宣传,更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服务节目的份量,既要导好向,更要为县域受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搭好桥、引好路,送上一把金钥匙。
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联系当地实际,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特点,利用自己与本地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把日常新闻宣传与群众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看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仍然较低,极少订阅报刊杂志,获得资讯的时新性和信息量明显不足,乡村干部常用的墙报、标语等宣传形式由于过于“老套”,很难吸引农民的目光。而通过电视进村入户,服务三农,就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有效载体。市县地方台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多报道一些农村改革、农民减负、实用技术、致富门路、市场信息、普法知识、移风易俗、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对那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信息,要不惜版面、时段,全方位展开宣传。东山是个海岛,每年夏季都时常遭受台风暴雨袭击,由于群众无法及时掌握台风动态,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淡薄,往往给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来,东山广播电视台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每当台风可能登陆和防汛部门发出台风紧急警报时,立即组织力量,在《东山新闻》中制作防台抗台特别报道,打破常规,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帮助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实时了解台风动向,明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防台抗台工作,把灾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这种配合中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方式,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四、创新报道方式
记者编辑要善于在新闻报道中寻求“独到”和“最佳”,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平凡的事物中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新颖的题材、独特的构思、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新闻宣传要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就应该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与中央台、省台相比,市县一级地方台制作节目不可能投入过多的人力、时间和经费。然而,市县台的记者编辑在基层人面熟络,新闻信息来源广,反应机动灵活,往往可以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第一时间深入新闻现场,这又是中央台、省台的记者无法企及的。因此,“小台”要扬长避短,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多捕捞一些“鲜鱼”、“活鱼”,多采写一些以小见大、短小精悍的消息,多一些生动活泼的现场新闻和社会新闻。同时,要注意选择新颖独特的角度,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避免凌空出世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使群众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应多一些泥土的芳香,用创新的面孔来吸引受众,以更多的有用的节目来服务受众,以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满足受众,用“地域特色”吸引受众,留住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