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der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能力是表达能力的一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3、4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阶段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低年级作文教学来说,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教给学生“怎样写”、“写什么”。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一、二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自发地经常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此,我谈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收集材料。这就需要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而积累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在学生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他们学习说话,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丰富源泉。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写作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感人。因此,起步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现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教师应选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事物来写。观察事物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仔细、全面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在有了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再用心去想。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仔细地观察事物,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让学生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杨梅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杨梅的颜色、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水果的写法。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要写的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
  
  二、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新大纲对作文有新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质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还要勇于激发学生奇思异想,让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意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景,引导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精彩的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习作七——听音乐写童话,跟课文《七色花》联系起来,学生已学过这篇课文,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展示很多声音,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声音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在这种情景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诱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就充实生动,充满感情。
  
  三、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当文章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储备到一定数量时,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要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叫学生每天读半小时书;坚持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古诗及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开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每周一次精彩的朗诵比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尽量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为作文积累下丰富的素材。此外,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利用互联网查资料、做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得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美,写出的作文也能生动感人。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真切、生动的好文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为培育二十一世纪新人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629100四川省蓬溪县高坪镇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是学生要对这堂课乃至这门学科感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他不愿意学这门学科,根本不听,提高效率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愉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肯定在心理上对该学科有偏
期刊
在中国当代的散文领域里秦牧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内容广博,文笔细腻,情趣盎然,风格独特而饮誉文坛。  翻开秦牧的散文集,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被领进一个意境清新的天地。在这里,小到石块沙砾、大到天体宇宙;从自然界的花草动物到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都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人们会立即感到视野开阔,神思飞跃,好象走进了一个纷繁万千,辽阔深邃的世界。在他的散文中,人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产生出一种感奋
期刊
一、开篇标目    历代佳作,能一箭中鹄者,常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头,可引人入胜;头没开好,则使人兴味索然,不愿卒读。但文无定法,开头应因人、因文而异。  文首标目的方法很多。现略举例如下:  (1)单刀直入法。阐明旨意,不用任何曲笔。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想和做》开头单刀直入:“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篇首开宗明义,落笔入题,简洁明了。说明文《宇宙有什么》开篇出示了说明对象: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一大亮点。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重心应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转为重视语文实践,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下面笔者以小说教学为例,谈谈对新课标指引下小说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语
期刊
【摘要】“于勒叔叔”是构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关键的线索人物;“于勒叔叔”的形象在当时、现在和将来对青少年都有着重要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该作品时应对“于勒叔叔”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鉴赏。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 “于勒叔叔” 形象 分析 鉴赏    我认为,教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除了引导学生对文章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尤其是菲利普的妻子克拉丽丝不顾亲情、
期刊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里师生最头痛的就是作文。老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很多学生只要见老师布置作文就是“难”字当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写的东西知之甚少,不知该写什么,或者对所写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由作文。  自由作文这种训练方式,已越来越多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它主要是在内容、形式上不受任何题材、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是联系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了解学生,把握思想命脉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全面细致地,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如:和学生一道参与劳动、游戏,体育课等和学生促膝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特点、
期刊
我接管新的班级时,就遇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他个子很小,还戴着一副“博士镜”,平时沉默寡言,布置的作业总是迟迟不交,不是忘了,就是没有做;上课还一个劲地做小动作,不是摆弄小刀就是摆弄橡皮,没个完;同学们都在做作业,他不是打翻文具盒就是修铅笔,有时宁可东张西望就是不动笔做作业。这可怎么办呢?只得放学留下来补课,可不管老师好说歹说,他就是慢慢悠悠,或者不理不睬,有时干脆找机会溜掉。我真是既担心又恼火
期刊
作文教学始终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每次作文课上,学生多是愁眉苦脸,冥思苦想,东抄西拼,最后拼凑一篇了事。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不容乐观。因此,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成绩因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而偏低。为了应试成绩跟上去,于是不少教师步入作文训练误区,如给学生写所谓的范文让学生背作文,或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给学生猜作文题,要学生写过关作文然后背下来;考试时照背照录下来了事。这些做法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
期刊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处处蕴含着美,有美的山河,美的图画,美的音乐。语文课中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有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有很强的美感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这种感受和体会的能力,有待于语文教学去培养。《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