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文是根据自己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主要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有效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辅助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认识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效益,教学手段,教学设计
受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诸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我们的一致的追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关键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去,有些教师把自己当作演员,只管自己表演,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振振有辞,手舞足蹈,而学生在下面很木然,很被动,怎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是带有浓厚感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2.认真研究教材,有效备课
有效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教师的工作也毫不夸张,也许更甚。为什么这样说呢?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研究教法,精选习题等,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情。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是要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学法指导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
有时侯,为了挑选一个好的习题,要翻阅好几本资料,为了制作一个教具,要花好几天时间。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实验课《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我先借了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由于当地没有黑藻这种植物,自己采集了好几种材料,效果都不理想,后来自己骑车到几十里外的池水中采来菹草,才收到满意的效果。当学生为自己在显微镜里看到清晰的叶绿体而兴奋不已时,课堂效益不言而喻。那一刻,我懂得了功夫不否有心人的含义。有的老师课备得不精,课堂稀松,没有,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只好堤内损失堤外补,自习课要占,晚自习也要讲,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效果然见强。
有些同学基础差,破罐子破摔,上课心不在焉,甚至睡觉、看小说。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课备得再好又有什么效果呢。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是在课堂上批评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先了解他们的优点,以次为突破口,课后和他们平心静气地交谈,和学生交朋友,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3.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通过学生参与教学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种种关系,使其在发现中感到自己有进步,这就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教师要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4.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大信息量,多渠道呈现知识
语文课程有它独特的知识体系,诸如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人物简介、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相关链接等。除此之外,教学设计中,必然还有相关的问题设计、阅读资料、拓展练习等。教学中,如果仅靠师生互动或学生交流来完成,太浪费时间,且所有学生未必会全神贯注的听清楚,况且部分材料时间、空间跨度太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选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相关内容事先制作于课件之中,在师生互动中逐步展示,如名人的照片、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不但可以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省去印发阅读资料的麻烦,简化工作程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除了用文字展示相关资料,我们还可以将阿里山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景物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整个阿里山景区和部分民族风情有个总体的把握,再读课文时学生自然就把阿里山火车、神木等的形象通过个人想象直接融入文段的介绍之中,印象深刻,阅读效果必然大有提高。另外,教学部分篇幅较长的课文(包括小说、戏剧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出示问题,归结要点,揭示主题,分析语言,便于师生在有限时间内理清教学思路,有效把握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思想与情感。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 秦训刚主编.《语文课程标准》中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纲要》版本:第1版,兰州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效益,教学手段,教学设计
受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诸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我们的一致的追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关键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去,有些教师把自己当作演员,只管自己表演,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振振有辞,手舞足蹈,而学生在下面很木然,很被动,怎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是带有浓厚感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2.认真研究教材,有效备课
有效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教师的工作也毫不夸张,也许更甚。为什么这样说呢?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研究教法,精选习题等,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情。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是要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学法指导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
有时侯,为了挑选一个好的习题,要翻阅好几本资料,为了制作一个教具,要花好几天时间。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实验课《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我先借了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由于当地没有黑藻这种植物,自己采集了好几种材料,效果都不理想,后来自己骑车到几十里外的池水中采来菹草,才收到满意的效果。当学生为自己在显微镜里看到清晰的叶绿体而兴奋不已时,课堂效益不言而喻。那一刻,我懂得了功夫不否有心人的含义。有的老师课备得不精,课堂稀松,没有,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只好堤内损失堤外补,自习课要占,晚自习也要讲,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效果然见强。
有些同学基础差,破罐子破摔,上课心不在焉,甚至睡觉、看小说。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课备得再好又有什么效果呢。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是在课堂上批评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先了解他们的优点,以次为突破口,课后和他们平心静气地交谈,和学生交朋友,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3.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通过学生参与教学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种种关系,使其在发现中感到自己有进步,这就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教师要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4.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大信息量,多渠道呈现知识
语文课程有它独特的知识体系,诸如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人物简介、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相关链接等。除此之外,教学设计中,必然还有相关的问题设计、阅读资料、拓展练习等。教学中,如果仅靠师生互动或学生交流来完成,太浪费时间,且所有学生未必会全神贯注的听清楚,况且部分材料时间、空间跨度太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选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相关内容事先制作于课件之中,在师生互动中逐步展示,如名人的照片、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不但可以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省去印发阅读资料的麻烦,简化工作程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除了用文字展示相关资料,我们还可以将阿里山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景物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整个阿里山景区和部分民族风情有个总体的把握,再读课文时学生自然就把阿里山火车、神木等的形象通过个人想象直接融入文段的介绍之中,印象深刻,阅读效果必然大有提高。另外,教学部分篇幅较长的课文(包括小说、戏剧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地出示问题,归结要点,揭示主题,分析语言,便于师生在有限时间内理清教学思路,有效把握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思想与情感。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 秦训刚主编.《语文课程标准》中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纲要》版本:第1版,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