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着眼于当前的教育教学趋势,作为一项有益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培养的教学内容,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语文这一核心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还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为其理想的实现奠定思维能力与精神意志基础。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情感教育工作未落到实处,在传统思想影响下紧盯学生“分数”,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综合素质培养,并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教师更应该积极推动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意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进而能够以强大的心理素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对学生今后发展及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都大有裨益。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要求教师重视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挖掘与展现,让学生在作者的情感表达中产生共鸣,体会到文本的深意。在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应用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自身语文知识储备并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产生持续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传递语文学习的情感价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该年龄段学生特有的想法与心理。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围绕学生喜好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学生感到受重视、被尊重,自然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展现更好的精神面貌,久而久之便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与班风。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1.领悟文本內涵,切入情感教育
文质兼美是初中语文教材文本的一大特点,在这些经过科学选择与严谨编排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它们或抒情、或议论、或记叙,无一例外都传达出了积极正面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人文角度来看,七年级教材内容着重于亲情、友情、自然之情的吐露,九年级教材内容则包含了革命传统、中华传统文化、国家主权意识等元素,使学生的自主意识从个人情感上升到家国情怀,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领悟文本内涵,实施相应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捋清文章基本内容与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以及性格心理,感受人物人格魅力与高尚品质。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熟知程度是确保情感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整合资源,提炼文本精华,将其中的情感价值传递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2.指导学生朗读,展现情感共鸣
朗读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读文本语言时,应将重心放在文章中心思想与行文特点上,引导学生把握句式长短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演变,调整朗读节奏与朗读情感,从情感共鸣中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就以多次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风格与作者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读出磅礴的气势,展现出安塞腰鼓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雄浑奇伟的画面。接着,笔者鼓励学生谈谈安塞腰鼓美在哪里,学生思考后回答:安塞腰鼓蕴含着不同风格的美,打鼓前是沉稳安静之美,舞蹈与鼓声组成了热烈激昂之美,后生们则是活力四射之美。在美的体验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被调动起来,对其的情感教育也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
3.丰富教学语言,引发情感波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路径是多样化的,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丰富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也是有效路径之一。要想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投入自身的情感力量,并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形式将文本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渲染出相应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研读文本,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美,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与憧憬,让学生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情感转为感受自身对于春天的情感。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辅以有感情的讲解,将文本情感完完整整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明白“海燕”与“暴风雨”的象征意义,笔者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本文的创作背景,结合教师解说,为学生呈现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景象,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通过丰富教学语言,教师教学将更有感染力,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中把握契机渗透情感教育,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情感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可通过领悟文本内涵,切入情感教育;指导学生朗读,展现情感共鸣;丰富教学语言,引发情感波动等策略落实情感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在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洁.混合式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09):116-117.
[2]林艳彬.构筑初中语文教学高度的思辨性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15-17.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情感教育工作未落到实处,在传统思想影响下紧盯学生“分数”,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综合素质培养,并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教师更应该积极推动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意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进而能够以强大的心理素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对学生今后发展及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都大有裨益。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要求教师重视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挖掘与展现,让学生在作者的情感表达中产生共鸣,体会到文本的深意。在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应用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自身语文知识储备并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产生持续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传递语文学习的情感价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该年龄段学生特有的想法与心理。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围绕学生喜好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学生感到受重视、被尊重,自然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展现更好的精神面貌,久而久之便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与班风。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1.领悟文本內涵,切入情感教育
文质兼美是初中语文教材文本的一大特点,在这些经过科学选择与严谨编排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它们或抒情、或议论、或记叙,无一例外都传达出了积极正面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人文角度来看,七年级教材内容着重于亲情、友情、自然之情的吐露,九年级教材内容则包含了革命传统、中华传统文化、国家主权意识等元素,使学生的自主意识从个人情感上升到家国情怀,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领悟文本内涵,实施相应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课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捋清文章基本内容与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以及性格心理,感受人物人格魅力与高尚品质。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熟知程度是确保情感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整合资源,提炼文本精华,将其中的情感价值传递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2.指导学生朗读,展现情感共鸣
朗读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读文本语言时,应将重心放在文章中心思想与行文特点上,引导学生把握句式长短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演变,调整朗读节奏与朗读情感,从情感共鸣中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就以多次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风格与作者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读出磅礴的气势,展现出安塞腰鼓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雄浑奇伟的画面。接着,笔者鼓励学生谈谈安塞腰鼓美在哪里,学生思考后回答:安塞腰鼓蕴含着不同风格的美,打鼓前是沉稳安静之美,舞蹈与鼓声组成了热烈激昂之美,后生们则是活力四射之美。在美的体验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被调动起来,对其的情感教育也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
3.丰富教学语言,引发情感波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路径是多样化的,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丰富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也是有效路径之一。要想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投入自身的情感力量,并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形式将文本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渲染出相应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研读文本,使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美,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与憧憬,让学生从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情感转为感受自身对于春天的情感。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辅以有感情的讲解,将文本情感完完整整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明白“海燕”与“暴风雨”的象征意义,笔者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本文的创作背景,结合教师解说,为学生呈现了俄国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景象,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通过丰富教学语言,教师教学将更有感染力,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中把握契机渗透情感教育,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情感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可通过领悟文本内涵,切入情感教育;指导学生朗读,展现情感共鸣;丰富教学语言,引发情感波动等策略落实情感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在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洁.混合式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09):116-117.
[2]林艳彬.构筑初中语文教学高度的思辨性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