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奥数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像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课内损失,课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除了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语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教学32-18时,引导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理解算理,突破难点----为什么退位,然后再教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做竖式的过程:个位2减8不够减,十位头上打一点,12减8等于4,十位见点就少一,2减1等于1,所以32-18等于14。
二提高审题能力。现在学生解题出错,分析错误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在于不会审题。31页上的2题,"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让学生换句话可以怎么说。31页4题,(大象、梅花鹿、小兔、熊猫比身高)我请学生以读题促理解。对于课堂上重要的分析,课后我一般会不定期检测,及时了解课堂上学生对知識的掌握情况。而且我觉得数学也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如:我在教学第一册"9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老师教了后,可以再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说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点名说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说学;自由说学,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小组说学,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这样可以人人参与;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评价能力。听者针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要学会听别人发言。倾听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前提。
五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有全面育人的意识,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良好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在语言训练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奥数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像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课内损失,课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除了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语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在教学32-18时,引导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理解算理,突破难点----为什么退位,然后再教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做竖式的过程:个位2减8不够减,十位头上打一点,12减8等于4,十位见点就少一,2减1等于1,所以32-18等于14。
二提高审题能力。现在学生解题出错,分析错误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在于不会审题。31页上的2题,"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让学生换句话可以怎么说。31页4题,(大象、梅花鹿、小兔、熊猫比身高)我请学生以读题促理解。对于课堂上重要的分析,课后我一般会不定期检测,及时了解课堂上学生对知識的掌握情况。而且我觉得数学也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如:我在教学第一册"9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老师教了后,可以再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说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点名说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说学;自由说学,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小组说学,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这样可以人人参与;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评价能力。听者针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要学会听别人发言。倾听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前提。
五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有全面育人的意识,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良好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在语言训练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