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读图先行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苏教版低年级数学教材就是通过富有趣味且可读性强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图、描述、解读,去理解图意、理清思路、找准算法。
  【关键词】读图;解读;描述;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用形式多样、可读性强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解读、描述图意,有助于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看图、解读、培养数学能力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读图有顺序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课堂上,我们看出从幼儿园到刚进入小学,孩子看图的目的性不强,很随意,注意力容易分散。比如新学期第一课的主题图:
  
  学生一打开课本就会被精美的画面所吸引,“哇,有木马!”“这边还有飞机呢!”……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按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的顺序,用眼观察、动手点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并适时提问:你看到图中有几个滑梯?(指导学生完整地回答:我看到图中有1个滑梯。)你还看见有几个秋千?几个木马?几架飞机……在让学生“数一数、比一比、排一排”中建立起自然数与具体实物之间的联系。
  二、描述有指导
  在有序观察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所见所想。不同的年级段对描述的要求不一样。在低年级期间,只需要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表述,做到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从中获取数量上的多少、增减等一些直观性的教学信息,描述从模仿开始,教给学生描述图意和回答问题的“固定模式”。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这样描述图意,原来有( )只小鸟,后来先增加了( ),又增加了( ),现在一共有( );而对于减法题,则这样描述:原来有( ),先减少( ),再减少( ),现在还有( )。
  对于指导学生说解题思路时,我用这样的句式来训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 ),右边有( ),一共就有( )。”“这一题原来有( ),后来增加(减少)了( ),求现在一共有( ),所以就用加(减)法来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就学会用数学语言有序的描述了。
  三、解读有诀窍
  1.解读单一的主题图。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苏教版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通常都会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教科书中创设了一个森林运动会的故事背景,其中蕴含了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小熊的只数比小兔少等数学信息。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闪现的更多的是故事情节,是美丽的森林,是碧绿的草地……都属于非数学信息。于是我抛出这样几个问题:①哪些小动物来参加运动会呢?②它们分别有几只?③小兔和小猴的只数一样多吗?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猴的只数和小兔的只数一一对应,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学生说出:小猴的只数和小兔的只数同样多,还可以说小兔的只数和小猴同样多。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如下问题:①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也是同样多吗?②小松鼠队和小熊队比,谁的只数多?利用学具找出图中的小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的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多”或“少”的部分,这样就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说:“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小熊的只数比小松鼠少。”学生能够意识到“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有层次的提问,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
  2.解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主题上渐渐多了文字,但孩子们习惯于看图而忽视了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第19题:
  图上描述的是一群小朋友去游玩,大树的左边有3个小朋友,右边出现的三个小朋友,文字描述的是“我后面有8人”。在实际教学时,很多学生不看文字,只是数到左边3人,右边3人(有3人被大树遮住了),于是一共有3+3=6(人),完全脱离文字描述。针对这些情况,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读图,再看文字,说一说,从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一题要求什么问题,这样把图文结合起来理解,理清插图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不容易出现失误了。
  3.解读信息量大的主题图。到了单元复习时,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明显增多了,需要学生在有序观察、解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第79页的第11题:
  图上画了10只小狗、9只青蛙、10只小鸟,要求根据情节,写出连加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学生从图中说出:“荷叶上原来分别有5只青蛙和4只青蛙,后来有2只青蛙跳下水了,现在荷叶上有多少只青蛙呢?”“第一棵树上有5只小鸟,第二棵树上有2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第一只船上有3只小狗,第二只船上有4只小狗,又来了3只小狗,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狗?”这样弄清每种小动物出现的先后逻辑顺序,再运用已有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培养初入学孩子的数学能力,读图能力是基础。较强的读图能力。既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弄清题意、理清思路,又为以后解读线段图、图表等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为今后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意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都很注重课内阅读的问题意识,课外阅读则是一块荒地。本文旨在绘本阅读中通过“生疑、质疑、揣测、追疑”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绘本阅读;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可从绘本开始。绘本是美伦美奂的文字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使得低年级学生不需
期刊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而一个合适的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一堂课事半功倍。现阶段导入已经引起了大家重视,但是导入的方式很多,如何合理选择,才是关键。  常见的导入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实验悬疑导入、场景导入、问题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科学史实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生活现象导入、错误经验导入、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导入、谚语导入、诗歌导入、他山之石导入、情景再
期刊
【摘 要】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般认为,儿童文学是指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力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作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最好的爱的教科书,它像一轮爱的太阳,照耀着孩子;又似一场爱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它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学会忠诚,战胜恐惧,关心他人,培养同情心、正义感和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文学的特色培养
期刊
批评教育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批评的难点常常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为了能够达到既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感情目的,讲究批评的策略尤为关键。表扬,对于学生而言非常乐于接受;但是批评,往往会使学生非常的反感。换句话说,教师批评学生时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从心底里能够接受批评并非易事,怎样才能提高批评效果,达到批评的目的呢?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文本拓展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让拓展阅读资源在阅读课上变得有度、有序、有趣、有效!  【关键词】文本拓展;误区;必要性;文本性;适度性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丰富语文课程学习的内涵。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路途遥,阅读指导不可少,稳步发展硬道理,数学教学真奇妙。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以趣激读、以分导读、以活引读、以疑促读和以读类比五大方面着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以趣激读;以分导读;以活引读;以疑促读;以读类比  提起阅读学习方式,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语文与英语等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话题。其实不然,阅读同样渗透于其它学科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与阅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源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则成了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数字与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能不能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呢?  ◆初次探索  翻转课堂的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密语言的黑匣子,寻找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表情达意,领悟文本语言秘妙的同时把阅读时求得的“知”变成“行”,实现由读向写的转换。这是传统的读写观,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作用绝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即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同样驱动、促进阅读。小学生言语智慧的获得,来源于阅读成果和写作能力之间双向互动的转化。  一、从读悟写:发现言
期刊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数成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教育的很好的“催化剂”与“润滑剂”。老师应抓住时机,怀着真诚的爱生之情,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一次,我在无意中阅读到《妈妈,你辛苦了》、《亲爱的妈妈》作文。阅读后,我被两位小作者的懂事、善良和孝顺感动。是啊,现在的
期刊
语文教学从没有忽视对习作的研究和实践。可是多年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阅读课上,学生能进入思想内容的大门,却难以登入写作的殿堂,语文能力提高缓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妙笔生花到底有多难?  一、命题,走出“雾里看花”的误区  教材中的有些习作命题更多的是对单元主题的延伸,离学生真实生活比较远,学生只是“为作文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