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教学语言是生物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它既有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让生物教学语言与生物学科相适应。
关键词: 生物教学语言 生物学科特点 学习基础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始终都是协调各方面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途径。无怪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用既应该满足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又有一些独特之处。笔者认为生物教学语言应该与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
1.与生物学科特点相吻合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现象的发现、生物理论的提出都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生物学是一门既注重实践性,又具有一定逻辑推理性和很强描述性的自然科学。在交给学生单纯知识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生物科学有个整体印象。这就要求生物教学语言具有实践性、准确性、逻辑性、整体性。
1.1实践性
生物学理论的提出来基于实验,所以需要靠实验,以及生活实践来检验。在大部分的教课书上都有小资料版块,它们一般为得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背景或者是一些验证相关理论的证据。有些教师常在不经意间忽视这部分的内容。灵活应用这部分资料会让纯粹的内容讲述血肉丰满,弃之可惜。
1.2准确性
首先要正确使用生物学名词和术语。生物学名词、术语量是生物学科的基础。比如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传导”,而在神经细胞之间是“传递”。存在于胚珠内的是“胚囊”,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囊胚”。在胚囊中有“极核”和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其次要注意纠正生活学习中错误的直观认识,如小麦植株所结的麦粒实际为它的颖果而非种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是由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和A细胞所分泌而非胰腺所分泌。
1.3逻辑性
注意强调概念定义中限定语的应用,如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生物和生命活动都是复杂的,有时候说的太绝对就会犯逻辑性错误,如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若没有“主要”两字就偏离了本来的科学事实。比如,我们知道现有生物的形状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有“两栖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它们的体内出现了肺”等类似的说法,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好像生物的性状是某个未知的神给予的。
1.4整体性
生物科学各个分支是密不可分的,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都是密切联系的;再者生物科学常研究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连贯的整体性的表述。如在人教版(旧版)选修中讲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多肽,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在这部分的讲述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有人总结过在描述形态结构时常使用的句式:“……由……组成”、“……包括……”、“由……进入……”、“……可分为……”等。
2.与学生学习基础相符合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高中生物课本中介绍的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上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让学生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西部地区由于学生生物基础普遍较薄弱,因此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2.1借助语文表达技巧
如可以采用比喻、反问、引用等方法,当讲到遗传和变异部分时可以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用这样民间习语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比如将限制性内切酶比作剪刀、将DNA连接酶比作针线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两种酶的作用。
2.2选择启发式的语言
从学生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引导语,使学生动脑动手,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产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会元.生物教学语言的类型与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1997,(12).
[2]黄韵梅.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语言形象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6).
[3]人教版(旧)选修生物教材.
关键词: 生物教学语言 生物学科特点 学习基础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始终都是协调各方面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途径。无怪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用既应该满足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又有一些独特之处。笔者认为生物教学语言应该与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
1.与生物学科特点相吻合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现象的发现、生物理论的提出都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生物学是一门既注重实践性,又具有一定逻辑推理性和很强描述性的自然科学。在交给学生单纯知识的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生物科学有个整体印象。这就要求生物教学语言具有实践性、准确性、逻辑性、整体性。
1.1实践性
生物学理论的提出来基于实验,所以需要靠实验,以及生活实践来检验。在大部分的教课书上都有小资料版块,它们一般为得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背景或者是一些验证相关理论的证据。有些教师常在不经意间忽视这部分的内容。灵活应用这部分资料会让纯粹的内容讲述血肉丰满,弃之可惜。
1.2准确性
首先要正确使用生物学名词和术语。生物学名词、术语量是生物学科的基础。比如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传导”,而在神经细胞之间是“传递”。存在于胚珠内的是“胚囊”,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囊胚”。在胚囊中有“极核”和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其次要注意纠正生活学习中错误的直观认识,如小麦植株所结的麦粒实际为它的颖果而非种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是由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和A细胞所分泌而非胰腺所分泌。
1.3逻辑性
注意强调概念定义中限定语的应用,如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生物和生命活动都是复杂的,有时候说的太绝对就会犯逻辑性错误,如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若没有“主要”两字就偏离了本来的科学事实。比如,我们知道现有生物的形状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有“两栖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它们的体内出现了肺”等类似的说法,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好像生物的性状是某个未知的神给予的。
1.4整体性
生物科学各个分支是密不可分的,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都是密切联系的;再者生物科学常研究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连贯的整体性的表述。如在人教版(旧版)选修中讲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来的多肽,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在这部分的讲述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有人总结过在描述形态结构时常使用的句式:“……由……组成”、“……包括……”、“由……进入……”、“……可分为……”等。
2.与学生学习基础相符合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高中生物课本中介绍的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上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让学生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西部地区由于学生生物基础普遍较薄弱,因此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2.1借助语文表达技巧
如可以采用比喻、反问、引用等方法,当讲到遗传和变异部分时可以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用这样民间习语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比如将限制性内切酶比作剪刀、将DNA连接酶比作针线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两种酶的作用。
2.2选择启发式的语言
从学生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引导语,使学生动脑动手,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产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会元.生物教学语言的类型与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1997,(12).
[2]黄韵梅.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语言形象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6).
[3]人教版(旧)选修生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