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我花费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透过这句精辟的话语,使我们不能不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刮目相看,也使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去看待幼儿美术活动,认认真真去分析幼儿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指导和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本学期我园根据县幼教室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园实际,我园开展以美术为专题的教育教学评优及有关理论、教学法培训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美术课堂达标、学习《纲要》中美术科目领域目标、美术教学法等。我园在06年就已经确立美术为专题研究活动,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以及本学期进一步深化学习等活动,我在美术教学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美术教育活动影响着幼儿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在创设的环境中使幼儿感官得到充分的剌激,培养了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去感受美、表现美。如,我在《可爱的动物》美术教学活动中,先为幼儿布置一个动物园,这一环境给幼儿一定的视觉刺激,幼儿对各种动物有了印象的地方,并通过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撕、贴、粘等技能,塑造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撕出可爱的小花狗、小蜜蜂、小蝴蝶,有的还撕贴出了大象、长颈鹿等。又如,传流的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坐在中间,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孩子看一看、讲一讲。这种呆板的组织形式使美术欣赏活动,变得枯燥、单调,而且抑制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化。例如,老师可以把幼儿平时较好的作品收集起来,在教室走廊开设“小小画家展览馆”,每月举行一次,并组织孩子们一起去欣赏作品,也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作品等。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便有些孩子讲的与作品的本意不相符。当幼儿讲述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更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性的语言给以引导。教师可以问:“画家或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感觉有什么不同?”“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可见宽松的教育环境,多种材料的应用,以及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都能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
二、营造快乐氛围,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组画是由几个幼儿或全班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副作品的绘画形式。它弥补了当前美术活动偏重于以个体为主的不足,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大班组画《海底世界》,活动中我们老师先在一张大大长长的图画纸上画了两条热带鱼,孩子们有的添画乌贼,有的添画乌龟,之后,有的幼儿认为水中要有水草、石头就画上了;有的幼儿说鱼要呼吸,水中会有泡泡,就添画了许多圈圈;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认为大鱼会吃小鱼就画了一只黑乎乎的、张着锋利牙齿的大鱼,要吃老师画的热带鱼;一幼儿说:“海水是蓝色的。”最后就刷上了蓝色的背景……当我们把长长的海底世界张贴在走廊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这是通过脑力激荡的形式逐步完成的,这种合作方式最有趣、最快乐,孩子间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常常使组画作品内容丰富且呈现新意,蕴含较多的创造力,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幼儿合作能力。
三、与其它领域活动的有机整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是通往逻辑认知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段,例如,将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活动有机整合,能有效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为幼儿自主构建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图形中,幼儿利用彩色几何拼块贴各种图形,在摆弄中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在创作中学会运用图。幼儿在美术操作中有了充分感知,再结合教师适当的引导,幼儿很快理解了图形概念,明白了什么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且用这些图形拼出房子,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屋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围墙等,实践证明,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从而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转变观念,张扬个性
《福建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有自己独特个性,他的画也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富有想像,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工整细腻,有的粗犷大胆;有的造形生动,有的色彩绚丽……成人应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仔细品味其中稚拙的审美情趣。每个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范画为主的陈旧模式,摒弃教学形式的模式化,不受物体的固有形式所限制,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充分注重幼儿绘画发展的心理特点,运用“不教而教法”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充分挖掘儿童的天性,使其尽情表现自我。例如,《遨游太空》美术活动中,教师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小朋友想在天空自由飞翔吗?”“那怎么样才能在天上飞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孩子们思绪飞扬,有的画宇宙飞船飞上天,有的画飞机,有的借助翅膀,有的运用火箭等,这样孩子能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发挥、创作,尽情表达情感充满自信。
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价氛围
幼儿在绘画中大膽创作,尽显个性,充满自信,除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育的评价氛围。幼儿绘画思路应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幼儿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不追求绘画的技巧,只要求幼儿把自己所看所想画出来,或画出和小朋友一样的作品。评价时主要看作品的内容,形式是否表现出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因此儿童画应具有天真、童稚、充满内心情感的特点。作品评价不要做硬性统一,评价孩子的作品唯一的尺度是作品应有创意,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不要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应建立在对幼儿身心发展认识的基础上,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内心世界,懂得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美术特征,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儿童画,并且准确地把握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充分发掘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表达的幼儿思想和情感,所反应的童真、童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规不规范,是否符合客观情理。
总之,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重其意而不苟求其形,重其趣而不苟求其法”。幼儿在绘画中只有依照自己的想法,应用感官去画出自己的感受,幼儿才能有信心、有热情,且最大限度保护幼儿的童真、童趣。
【作者单位:连城县曲溪中心幼儿园 福建】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美术教育活动影响着幼儿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在创设的环境中使幼儿感官得到充分的剌激,培养了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去感受美、表现美。如,我在《可爱的动物》美术教学活动中,先为幼儿布置一个动物园,这一环境给幼儿一定的视觉刺激,幼儿对各种动物有了印象的地方,并通过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撕、贴、粘等技能,塑造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撕出可爱的小花狗、小蜜蜂、小蝴蝶,有的还撕贴出了大象、长颈鹿等。又如,传流的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坐在中间,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孩子看一看、讲一讲。这种呆板的组织形式使美术欣赏活动,变得枯燥、单调,而且抑制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老师在组织美术欣赏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化。例如,老师可以把幼儿平时较好的作品收集起来,在教室走廊开设“小小画家展览馆”,每月举行一次,并组织孩子们一起去欣赏作品,也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作品等。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便有些孩子讲的与作品的本意不相符。当幼儿讲述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更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性的语言给以引导。教师可以问:“画家或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感觉有什么不同?”“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可见宽松的教育环境,多种材料的应用,以及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都能发挥美术活动的综合教育。
二、营造快乐氛围,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组画是由几个幼儿或全班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一副作品的绘画形式。它弥补了当前美术活动偏重于以个体为主的不足,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大班组画《海底世界》,活动中我们老师先在一张大大长长的图画纸上画了两条热带鱼,孩子们有的添画乌贼,有的添画乌龟,之后,有的幼儿认为水中要有水草、石头就画上了;有的幼儿说鱼要呼吸,水中会有泡泡,就添画了许多圈圈;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幼儿认为大鱼会吃小鱼就画了一只黑乎乎的、张着锋利牙齿的大鱼,要吃老师画的热带鱼;一幼儿说:“海水是蓝色的。”最后就刷上了蓝色的背景……当我们把长长的海底世界张贴在走廊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这是通过脑力激荡的形式逐步完成的,这种合作方式最有趣、最快乐,孩子间相互启发,相互促动常常使组画作品内容丰富且呈现新意,蕴含较多的创造力,从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幼儿合作能力。
三、与其它领域活动的有机整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是通往逻辑认知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段,例如,将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活动有机整合,能有效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为幼儿自主构建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图形中,幼儿利用彩色几何拼块贴各种图形,在摆弄中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在创作中学会运用图。幼儿在美术操作中有了充分感知,再结合教师适当的引导,幼儿很快理解了图形概念,明白了什么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且用这些图形拼出房子,三角形或半圆形的屋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围墙等,实践证明,美术操作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从而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转变观念,张扬个性
《福建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有自己独特个性,他的画也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富有想像,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工整细腻,有的粗犷大胆;有的造形生动,有的色彩绚丽……成人应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仔细品味其中稚拙的审美情趣。每个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范画为主的陈旧模式,摒弃教学形式的模式化,不受物体的固有形式所限制,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充分注重幼儿绘画发展的心理特点,运用“不教而教法”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充分挖掘儿童的天性,使其尽情表现自我。例如,《遨游太空》美术活动中,教师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小朋友想在天空自由飞翔吗?”“那怎么样才能在天上飞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孩子们思绪飞扬,有的画宇宙飞船飞上天,有的画飞机,有的借助翅膀,有的运用火箭等,这样孩子能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发挥、创作,尽情表达情感充满自信。
五、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价氛围
幼儿在绘画中大膽创作,尽显个性,充满自信,除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育的评价氛围。幼儿绘画思路应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幼儿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不追求绘画的技巧,只要求幼儿把自己所看所想画出来,或画出和小朋友一样的作品。评价时主要看作品的内容,形式是否表现出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因此儿童画应具有天真、童稚、充满内心情感的特点。作品评价不要做硬性统一,评价孩子的作品唯一的尺度是作品应有创意,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不要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应建立在对幼儿身心发展认识的基础上,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懂得幼儿内心世界,懂得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美术特征,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儿童画,并且准确地把握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充分发掘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表达的幼儿思想和情感,所反应的童真、童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规不规范,是否符合客观情理。
总之,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应“重其意而不苟求其形,重其趣而不苟求其法”。幼儿在绘画中只有依照自己的想法,应用感官去画出自己的感受,幼儿才能有信心、有热情,且最大限度保护幼儿的童真、童趣。
【作者单位:连城县曲溪中心幼儿园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