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外一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山有数十人困于山火,极度干渴,生命垂危。方丈决意拯救众生,他深知念佛为虚,送水为实,于是准备马上派人送水过去。
   两大桶的水准备好了,足有百斤。鉴于山路崎岖险峻,涧桥又窄,只能派一个健壮有力的人前往。平时一众和尚念经吃饭,关键时刻还得百里挑一。任务艰巨,派谁去呢?正当方丈物色人选之时,有十余僧自告奋勇。更有一人抢步桶旁,握担在手。
   这个准备挑担的壮僧叫三觉。方丈很了解三觉的功夫,虽然硕大,但不能吃苦尽责。连忙制止,说:“三觉,你平时只能挑八十斤,这一百斤的担不适合你。”三觉態度坚决:“方丈,就让我挑此重担吧!我不会辜负方丈的。大师平常不是说,年轻人要压担子吗!”见一个勇于请缨的人对着重担如此自信,方丈不忍换人,只好同意。
   三觉挑起两桶水即时上山赶路,动作麻利,健步如飞。方丈见状,会心一笑,自语:“儒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今信之矣。那百多苍生有救了也,阿弥陀佛!”
   毕竟,担子还是太重,才走不到一半路,三觉已是喘如牛,步如龟了。接着脸青脚颤冷汗出,最后连人带担栽倒路旁。桶也破了,水也没了,三觉也弄成内伤。更严重的是,邻山的人因缺水,全都干渴死了。
   事后,方丈给三觉疗伤,语重心长地说:“三觉啊,挑不了的重担就不要去逞强,那数十人给你害死了,罪孽不轻。”“方丈,那数十人是您害死的!明知我不行,为什么还让我挑。我小僧糊涂,方丈您可不能糊涂呀!”
  献丑
   唐宋人笔记中曾记载过“应声虫”的故事。旧时走江湖的卖艺,表演者对观众拱手一声“献丑了”,遂开场。时有一江湖人表演罕世杂耍“肚应声”,非同凡响。开场亦循例拱手一声:“献丑了!”。口呼而肚应,荡气回肠,观者如堵。其手下数人,巡场收钱,忙个不停。数年间赚得盆满。
   这“肚应声”本非绝技,而是早年所患怪病。口发一声,肚应一声,令人烦恼。其应声巨大,引人注意。医者诊其肚里长了寄生虫,民间称之应声虫。如此杂症,多方求医,久治不愈。闲人最爱猎奇看热闹。江湖人把病症作特异功能售艺,圈地收钱。
   有次遇观众中一老中医,说按《本草》某方,能治此疾。江湖人慨然谢绝,说:“本人无他特长,唯靠此技谋生。不愿医也。”他人说“献丑”,或是谦虚。此君所为,是真献丑,然不以为丑矣。病愈即是艺绝,世间哪有自断财路之人!江湖人指着身后数人对老中医说:“他们千里弃家相随,铁心跟我学此绝艺。”
   老中医闻言踉跄,跌足长叹:“呜呼!人言‘医可废也’,不意今日眼见为实!”
  杨树山/图
其他文献
提到“官僚主义”,人们可说是“老相识了”。“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随着官场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官场的发展而“成长”。人们与之斗争,一直是“斗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起“电子化官僚主义”,可能好些人还较为眼生,甚至还未听说过。它是何物?要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前些时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篇名为《基层干部吐槽被微信工作群“绑架”:上班要带五六部手机》的报道吧!
期刊
吃过早饭,黄大妈穿上薄外套,去菜市场买菜。   坐35路,12站后,到东门站下,转12路,坐5站,到西直门下,再步行400多米,就到西郊菜场了。黄大妈家附近就有一个菜场,不过,那个菜场的菜贵一点,而这个菜场的菜便宜一些,似乎也新鲜一些。黄大妈办了老年卡,坐车免费,只是来回路上差不多要多花一个半小时。黄大妈觉得是值得的。   在常买菜的那家摊位,黄大妈挑好了青椒、白菜、萝卜、西蓝花,交给摊主过秤
期刊
家门口新开工一条地铁,直到即将开通,我才从手机上看到信息。一关注便来了问题,每天躺到床上,都能隐约感到来自远处地下机器运转的声响。心里默念,一定是地铁工人在加班加点。每每不禁感慨,这个城市有多少你看不到身影的建设者,有多少没日没夜的奉献者。   地铁开通了,那熟悉的声响,每天晚上还是可以听到!难道是地铁来回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奇怪的是,晚上11点以后,地铁应该停止营运了,那声音依稀还在!!儿子寒假
期刊
握手,也许是当今人际交往最常见的礼节。老夫活这几十年,虽不像达官名人那样握手频繁,曾也握过形形色色人的手。握手的感觉千差万别,那“手法”似乎有这样几种。   象征型。或叫应付型。这是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握手了。或大庭广众之中的团体交流,或街头路遇半生半熟的人,或某种会议虽不认识但却同时参会的人,出于礼貌,或主动握,或被动握,用力的大小,不紧不松,不温不火,握到为止,应付而已。没有特殊关系的男女之
期刊
读了姜胜群先生《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杂文月刊》2021年3月上原创版),笔者想起了一个故事:民国初年,著名金石学家、国学大师王国维邀请当时已经退位的小皇帝溥仪到家中做客。当其给溥仪展示自己珍藏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说这些都是假的。王国维不服,凭自己的美学、史学造诣,他不相信这些经过自己精挑细选的古董是假货,何况,小皇帝并没有仔细
期刊
刚才,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人凭什么用“狗”来骂人?》的文章,大意是说狗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人类怎么能用“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这类的说法来骂狗或含沙射影借狗骂人呢?   “狗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我们几乎随处可以听到,不过我对于这句话只赞成一半。不管是从“人类”这个群体上还是从“狗”这个群体上来说,“狗”毫无疑问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我们知道,每个群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从物种上来说,狗
期刊
无论是现实还是文学作品当中,都存在一个看上去很奇怪的现象:但凡大BOSS,真正最倚重、最放心的往往都是没有文化出口成脏的大粗人。  大BOSS自己是粗人,喜欢用粗人甚至只喜欢用粗人,这倒也吻合惺惺惜惺惺的常情,因为有学问有教养的“细人”本来看着就烦人,而且还反衬出自己的谫陋与粗鄙,怎么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第一个草民皇帝刘邦,就抢过儒生的帽子来往里面撒尿,说到底其实就是权力对文化的示威。  但大
期刊
《杂文月刊》(2021年3月上原创版)刊登的杨建业先生《我们呵护好孩子了吗?》一文,若按我平时欣赏文艺作品的角度,这篇文章我是不会阅读的,不是写得不好,而是类似风格的作品太让人伤神。比如,我一直喜愛看电影,但有几类电影我明确说不:惊悚类、悲情类……原因是我看电影为的是放松、休闲……《我们呵护好孩子了吗?》一文,我几乎流着眼泪看完,文中引述的那个小女孩的故事,实在太令人感伤了。   我们大都会为人父
期刊
一名30多岁的小学教师,晕倒在了课堂上……   她是我的一个学生,任教10余年,努力肯干,积极向上,学生和家长都称她是好老师。我去看望,她爱人迎上来,她缓缓而出:“好多了,今天要上班去,他非不让。您知道,学生还等着我呢!”她爱人从书桌上取来台历递给我:“您看看,这是她每天干的事!”并说:“每天半夜两点都睡不了!”   我接过来,上面记的密密麻麻:   第一天,去社区宣传创卫并随之查卫生;给七
期刊
《杂文月刊》2021年2月上原创版刊发的唐汇寅先生撰写的《脸丑怪镜子》,是一篇好杂文。作品由镜子的发明者嫫母重德、不自惭形秽——面相长得丑,到唐太宗常保“三镜”从善如流,进而引申某些违法乱纪之掌权者,脸丑怪镜子欲盖弥彰,对其负面心态的鞭挞、批判可谓入木三分。笔者读后颇受启发,由此联想到作为中老年人,“照不照镜子”的话题。   据新华社报道,在世最年长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匈牙利老人阿格奈什·凯莱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