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离学生再近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重视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是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使我们对教学本质有了新的解读,也使我们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而且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一、 走向学生,让教学更有效
  实行新课程以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首长”,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互动中的“学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诘问: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或达成教学目的,教师是改变学生还是改变自我?是学生走向教师还是教师走向学生?
  例如有这样一堂公开课:一教师正在进行思想品德七年级的“公共生活中的礼仪和礼貌”导入环节教学。当教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甲颁发奖品时,不料学生甲居然坐着并伸出一只手来领奖。教师沉思片刻,调整了教学思路。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在领奖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
  经过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后,教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下面,老师先来给大家作个示范。(教师走到学生之间,做了个标准的领奖姿势)
  教师:我们再请甲同学来给大家作个演示!
  接着,学生甲到讲台上立正、伸出双手、直视教师,并说了一声谢谢。演示了一番后,大家一起鼓掌。
  教师:大家看,一个领奖礼仪从头到尾都是有规范的,礼仪也是知识,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在公共场合中不失大雅。公共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不同的礼仪礼貌要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礼仪……
  这个案例对笔者有深刻的启示。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出现失误或错误时,不是远离学生,也没有训斥、批评和指责学生,而是主动走向学生,去示范、讲解和矫正,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遇到矛盾、分歧、争执时,我们不能强迫学生改变、放弃自己的观点来“臣服”教师,而是师生在共同的探究、讨论、辩论中达成一致、获得真知。教师应当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方法,有时还要准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其合作者、服务者,至多也只是引导者。
  看来,只有教师走向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二、走近学生,让课堂更和谐
  由于受到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似乎天然就存在着距离:学生不愿接近教师,不敢向教师敞开心扉,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教师。其实,为什么我们要等待学生走近教师?为什么教师不能主动走近学生?
  比如一教师在教学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提问:“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然后请后面的一位学生回答,他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但由于这个学生的声音很小,该教师没听清,于是这名教师主动走到这个学生面前,请他重复一遍,然后才加以评论。
  这虽然是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细节,但细节体现理念。新课程的推行已经十年了,教师也都知道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也都在用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去热爱学生、亲近学生,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但现实却并不让人乐观。虽然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双方,可就师生关系而言,教师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教师来说,做的还不够多。
  现在的教师的确很忙、很辛苦,但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也很高。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忙,就忽略了学生。实际上,教师能不能主动走近学生,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确立了新课程理念,真正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会事事为学生考虑,时时替学生着想,常常主动走近学生。其实,教师走近了学生,学生也会走近教师,那样我们和学生之间就不再有距离。
  三、走入学生,让师生更亲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他们在天资、性格、智慧、情感等方面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学生不同个性的体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有其美丽和可爱的一面,但有时教师却发现不了。教师不走入学生的心灵,就难以发现学生的可爱和可亲。笔者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
  接连几节思想品德课,小强不是迟到,就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打瞌睡。可是,小强平时不是个不守纪律的孩子,笔者觉得他事出有因。
  笔者找他谈话,想了解原因,他只是保证以后一定遵守纪律,也没说出什么原因。于是笔者决定悄悄地家访,看看到底有没有“情况”。
  笔者的“突然袭击”,让小强手足无措,当时他正在洗衣服,笔者忙着帮他把手上的肥皂沫冲洗掉。他这才很不情愿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生活在单亲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一个奶奶,这几天奶奶又病了,他每天下午回家,除了做作业,还要烧饭、洗衣服、干家务,很累,所以有时早晨睡过了头。“老师,您喝杯水吧,秋天天气干燥,您每天上课要讲很多话,注意多喝水,保护好嗓子!”离别时的一句话让笔者感到温暖,也让笔者感受到了他的可爱。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小强背负着很多生活负担,但他默默地承担一切,没有一句怨言,还学会了关心别人。
  小强在班级算不上是个表现突出的孩子,但也有可亲可爱之处。以前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笔者和他接触得太少,师生的心灵之间还有距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走得近,处得亲。国外也有这样的统计资料。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影响未成年人的几大因素做了调查,排名分别为学校、家庭、社会、同伴、媒体;而90年代的排名却是:同伴、媒体、社会、学校、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伴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同伴的影响大于学校和家庭,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朝夕生活在一起,平等地相处。
  当然,教师不可能走进每一个学生家庭,也不可能天天都和学生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多接触、多了解学生。师生之间能否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关键还是看教师能不能放下威严、蹲下身子,走入学生、融入学生,能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能不能把学生视作朋友和伙伴。果真那样,学生也就能把教师当作是朋友和家长,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师生自然就会亲如一家人。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爱护,教师走向学生、走近学生、走入学生,都是发自肺腑的、美好的情感,而没有任何功利和世俗的色彩。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人类不断的完善和发现过程中使数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数学在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如,计算机编程、金融、会计、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等.没有数学,人类社会将不可想象.我国数学教学贯穿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严谨性.数学定理教学是数学的灵魂所在,通过数
九年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而初中阶段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初中物理教学,是基础教学,而初中物理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还必须从老传统、老观念中转变过来,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要大胆更新和转变,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教师观念的转换  1.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所有学生都要发展,都可以成才的理念  2011年秋季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在贵港市覃塘区教科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体现了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摆脱传统的桎梏,在有效和高效上做足文章.那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呢?笔者认为,有效高效教学的达成,首先要扎根课堂,做足课堂,以各个环节为堡垒,稳打稳扎,精致细致.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开展有效高效教学  任何一节课都要制定实用鲜明的教学目标,目标就是一堂课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目标就是一种有效的引领,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务关系和更广泛的资金运动.文章认为,为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几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库平台作为课程资源的在线界面,主要起到展示课程资源,实现分类查找的作用。平台整体设计符合清晰、有序、分类合理的设计原则。平台按功能共分为十大页面、五个区间。各页面下层详细分类,体现不同的资源类别;各区间功能明确,满足不同教学活动与交互作用。对于教师和学生用户在使用平台时都有各自的操作流程。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清人李渔甚至在《闲情偶寄》中说道:“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用“媚语”打造的靓丽结尾,肯定精彩无限,令人拍案叫绝。可见,作文结尾是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线。那么,如何让作文结尾成为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线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比喻式结尾。如《包装糖果的绚纸》:“世界是颗糖果,有绚纸来包装它,无论它是什么味道,看起来很美,都忍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教育模式,使得患者能够实施自我规律的血糖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才能实现自己所期望的一切。是的,没有比爱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没有情,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爱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将显得苍白无力,这是笔者深深体会到的。  一、爱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催化剂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笔者总是想尽千方百计使其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与学生初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