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全新的教育,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需要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有些课堂教学在贯彻课改精神时仍然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二是传统教学观在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应注重以下三点:
1 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教材中存在一些涉及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在讲授负数时向学生介绍:早在约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记载了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对比其他国家研究的情况后,学生知道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在讲“圆周率”时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探索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七位小数的人,他提出的“约率”和“密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通过这些学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被激发起来。同时,我国现代数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对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的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在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了解这些成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数学教学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个参与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 取长补短,有利于使师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讨的过程。要充分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的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3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教师要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地领读和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提醒学生进行标记。对于例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展,阅读和所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学生渴望求知心理,让学生“跳一跳,我就摘到桃子”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合理满足学生好学的心理,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设民主氛围,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中生天生好动,设计教学活动应顺应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请学生拿出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萝卜或橡皮泥制成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模型在老师的设疑下,先让学生猜想截面是什么?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小刀亲自动手截,看看结果与猜想的差异,便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这样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真挚情感的灌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设民主氛围,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有些课堂教学在贯彻课改精神时仍然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二是传统教学观在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应注重以下三点:
1 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教材中存在一些涉及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在讲授负数时向学生介绍:早在约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记载了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对比其他国家研究的情况后,学生知道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在讲“圆周率”时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探索上做出的卓越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七位小数的人,他提出的“约率”和“密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通过这些学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被激发起来。同时,我国现代数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对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的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在数学的一个分支——“拓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了解这些成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数学教学不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个参与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 取长补短,有利于使师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讨的过程。要充分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的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3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教师要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地领读和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提醒学生进行标记。对于例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展,阅读和所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利用学生渴望求知心理,让学生“跳一跳,我就摘到桃子”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合理满足学生好学的心理,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设民主氛围,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中生天生好动,设计教学活动应顺应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请学生拿出课前事先准备好的萝卜或橡皮泥制成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模型在老师的设疑下,先让学生猜想截面是什么?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小刀亲自动手截,看看结果与猜想的差异,便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这样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真挚情感的灌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设民主氛围,激活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土上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