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师资匮乏是农村基层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以往的小学师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式的发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具有100余年的小学师资培养的历史,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定向培养试点。这一举措对进一步农村师资队伍学历、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解决农村教育失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所谓“六年制”公费师范生,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改革创新免费师范教育基本制度上的创新。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能够生成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层次为本科,服务在教育,就业在小学”,主要为小学,特别是为农村县以下小学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能力的小学教师。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能迅速成长为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和小学教育带头人。为此湖南师范第一学院确定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基础教育现实及其改革发展,以培养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注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品质。在此思想指导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先后制定了2010版及2014版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笔者从音乐学科方向将2010版课程体系和2014版课程体系在五大课程模板和主要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从中发现变化的趋势并探寻其中原因。
从课程模板的学时和学分进行对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高、精、深”的学习模式,侧重与强调学生学习进程的规范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学习效果的突出性。整个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构成。
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通识课程主开设在一、二年级并一直延续到六年级。通识课程又分为文化通识课程和教育通识课程,其中教育通识课程又分为技能课程和教育课程。笔者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发现,通识课程由3608个学时减少到了2862个学时,学分也由178个学分减少到了159个学分。明显看出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下降了,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语数外老师都可能备不齐,更别说每个学校都有专任的音乐老师了,通识课程比例减少这个趋势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到底是利是弊?笔者想这是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专业课程,着眼与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某一学科(课程)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共有9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是按照国家对小学课程设置的研究,实行小学学科(课程)全覆盖。专业課程分为专业必修和专业限选,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学时从1332增加到了1696,学分从74个学分增加到了94个学分。明显看得出分时的增加和学分的增加,更加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
任选课程,着眼于学生进一步提供开拓事业、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共设置了100多门任选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今后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定位进行任意选修。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任选课程从360个学时减少到了108个学时,学分从20个学分减少到了6个学分。减少的比例也较大。
辅修课程,着眼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毕业生能适应当前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既能主教一门课程,又能辅教一门课程的现实需要。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辅修课程从280个学时增加到了288个学时,学分从10个学分增加到了16个学分。辅修课程这一学时和学分的增加,可以看出第一师范意识到农村地区教师一师多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课程,着眼于使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劳动教育、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实践课程从1620个学时增加到了1920个学时,学分从54个学分增加到了64分学分。
从主要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进行对比:
主要公共课程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学由2010年的36个分时增加到了2014年的54个学时,学分由2个学分增加到了3个学分。
小学生心理学由2010年的54个学时减少到了2014年的36个学时,学分又3个学分减少到了2个学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从2010年版培养计划到2014年版培养计划上看,没有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2010年占18个学时、1个学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指导思想,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新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新课程与学生的关系。2014年版培养计划中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删减了。
主要专业课程开设了: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2014年新增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
声乐与舞蹈在2010年版培养计划和2014年版培养计划中没有体现出变化,都是144个课时,8个学分。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及合唱与指挥在两版培养计划中也是没有发生变化的,72个学时,4个学分。
钢琴从2010版的钢琴演奏变成了2014版的基础钢琴,学时从144增加到了216,学分从8个学分增加到了12个学分。明显看出对于钢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视唱练耳两个版本的培养计划变化较大,从2010版72个学时4个学分增加到了2014年288个学时16分学分,2010年只开设了两个学期的课程,2014年则开设了6个学期的课程。
2014版培养计划中的主要专业课程相比2010版多开设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这5门课程。这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表明对于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团活动、俱乐部、课外文化活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由2010年的主要专业实验变成了2014主要专业实践。
教育实习从2010版第九学期、十二学期各8周共16周16个学分的实习变成了2014版第九学期8周,第十一学期18周共26周26个学分的实习。实习时间的增加,学分的增加说明实习对于六年制音乐小教老师走向真正农村基础教育岗位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设计)从2010版第十一学期2周,十二学期10周共12个学分变成了2014版集中在第十二学期进行,共8周12个学分。时间集中了,但减少了4周,学分不变。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0版和2014版课程体系在五大课程模板和主要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发现通识课程学时和学分都有所减少,专业课程比例有所增加,钢琴和视唱练耳的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和2010年相比,2014版主要专业课程新增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任选课程有所减少,但辅修课程有所增加,一专多能确实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实践课程学时学分的增加和教育实习时间的集中也能看出六年制小学农村音乐教师进入正式岗位前进行试教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六年制”公费师范生,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改革创新免费师范教育基本制度上的创新。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能够生成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层次为本科,服务在教育,就业在小学”,主要为小学,特别是为农村县以下小学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能力的小学教师。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能迅速成长为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和小学教育带头人。为此湖南师范第一学院确定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基础教育现实及其改革发展,以培养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注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品质。在此思想指导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先后制定了2010版及2014版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笔者从音乐学科方向将2010版课程体系和2014版课程体系在五大课程模板和主要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进行分析和比较,试图从中发现变化的趋势并探寻其中原因。
从课程模板的学时和学分进行对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高、精、深”的学习模式,侧重与强调学生学习进程的规范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学习效果的突出性。整个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构成。
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通识课程主开设在一、二年级并一直延续到六年级。通识课程又分为文化通识课程和教育通识课程,其中教育通识课程又分为技能课程和教育课程。笔者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发现,通识课程由3608个学时减少到了2862个学时,学分也由178个学分减少到了159个学分。明显看出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下降了,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语数外老师都可能备不齐,更别说每个学校都有专任的音乐老师了,通识课程比例减少这个趋势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到底是利是弊?笔者想这是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专业课程,着眼与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某一学科(课程)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共有9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是按照国家对小学课程设置的研究,实行小学学科(课程)全覆盖。专业課程分为专业必修和专业限选,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学时从1332增加到了1696,学分从74个学分增加到了94个学分。明显看得出分时的增加和学分的增加,更加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
任选课程,着眼于学生进一步提供开拓事业、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共设置了100多门任选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今后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定位进行任意选修。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任选课程从360个学时减少到了108个学时,学分从20个学分减少到了6个学分。减少的比例也较大。
辅修课程,着眼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毕业生能适应当前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既能主教一门课程,又能辅教一门课程的现实需要。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辅修课程从280个学时增加到了288个学时,学分从10个学分增加到了16个学分。辅修课程这一学时和学分的增加,可以看出第一师范意识到农村地区教师一师多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课程,着眼于使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劳动教育、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对比2010版和2014版培养计划,实践课程从1620个学时增加到了1920个学时,学分从54个学分增加到了64分学分。
从主要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进行对比:
主要公共课程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学由2010年的36个分时增加到了2014年的54个学时,学分由2个学分增加到了3个学分。
小学生心理学由2010年的54个学时减少到了2014年的36个学时,学分又3个学分减少到了2个学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从2010年版培养计划到2014年版培养计划上看,没有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2010年占18个学时、1个学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指导思想,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新课程与教师的关系、新课程与学生的关系。2014年版培养计划中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删减了。
主要专业课程开设了: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2014年新增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
声乐与舞蹈在2010年版培养计划和2014年版培养计划中没有体现出变化,都是144个课时,8个学分。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及合唱与指挥在两版培养计划中也是没有发生变化的,72个学时,4个学分。
钢琴从2010版的钢琴演奏变成了2014版的基础钢琴,学时从144增加到了216,学分从8个学分增加到了12个学分。明显看出对于钢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视唱练耳两个版本的培养计划变化较大,从2010版72个学时4个学分增加到了2014年288个学时16分学分,2010年只开设了两个学期的课程,2014年则开设了6个学期的课程。
2014版培养计划中的主要专业课程相比2010版多开设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这5门课程。这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表明对于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团活动、俱乐部、课外文化活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由2010年的主要专业实验变成了2014主要专业实践。
教育实习从2010版第九学期、十二学期各8周共16周16个学分的实习变成了2014版第九学期8周,第十一学期18周共26周26个学分的实习。实习时间的增加,学分的增加说明实习对于六年制音乐小教老师走向真正农村基础教育岗位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设计)从2010版第十一学期2周,十二学期10周共12个学分变成了2014版集中在第十二学期进行,共8周12个学分。时间集中了,但减少了4周,学分不变。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0版和2014版课程体系在五大课程模板和主要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发现通识课程学时和学分都有所减少,专业课程比例有所增加,钢琴和视唱练耳的所占比例都有所增加,和2010年相比,2014版主要专业课程新增了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儿童歌曲弹唱、儿童舞蹈创编。任选课程有所减少,但辅修课程有所增加,一专多能确实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实践课程学时学分的增加和教育实习时间的集中也能看出六年制小学农村音乐教师进入正式岗位前进行试教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