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类型灵活,题材多样。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就近几年中考作文的研读与指导,浅谈些许经验与看法。
  一、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一个人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和稿纸上的字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笔写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
  二、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在此介绍几种使文章题目新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三、靓丽的开头
  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到: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份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
  四、清晰的结构
  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学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自己平时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
  五、自然的结尾
  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到: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
  六、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先介绍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
  2.在开头点明主题。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
  七、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词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麗的语言来表现。如何扮靓作文的语言: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巧用修辞。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是同学们最常用的方法。如,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沟通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漆黑的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乘长风破万里浪”,“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比喻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排比的使用,不仅可以渲染文章的气氛,增强语言的气势,丰富文章的内涵,还能让人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其他文献
新课改已在城乡各个学校蔓延开了。新课改要求“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困惑,使我们感到深深的忧
期刊
科学的发展带动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基础的教学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等等。接下来我来谈谈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所带来得一些便利。  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一)相较于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媒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一大改革,它为教学带来如下便利:1.提供实例,引起探讨兴趣。数学
期刊
在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我们也积极努力尝试信息技术在品德课程教学
期刊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深刻指出: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文化底蕴的充实都是给学生做人打地基的,有坚实的地基,有厚实的底气,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学习、追求就会出现新气象。  对语文教育来说,人文性就是灵魂,只有抓住人文性这一灵魂,语文教育才能活起来,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才能真正显示其价值。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一、语文文本  语文教育离不开文本,而任何
期刊
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政治的兴趣使他们把学习书本的政治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1、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2、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更新,不断开放多元化,教师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叛逆的,思维活跃的,被社会多元化的90后00后,学生们面对的是各种诱惑,接触的是各种潮流,吸收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多元化的影响,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仍不具备的自制力以及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安心坐下来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的更加困难,尤其是一直以来不被学生重视的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成为了“现代”地理教师新的
期刊
福建高考自2009年开始,全面进入了自主命题阶段。四年来,文综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重视考查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笔者有幸参加近年福建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的评卷工作,就此谈谈一些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与平时考试一样,学生在高考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在
期刊
作文教学的困惑是人所共知的。一提写作文,学生是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笔头。“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顺口溜真实反映了作文在学生心目中处于“讨厌”的地位。学生讨厌,老师自然是头疼,却又无可奈何。为了解决师生接触作文就“谈虎色变”的问题,我认真查阅各类教学教参用书,百度诸子百家最新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些真知灼见。  一、激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  过去,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作文题目
期刊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长期高脂饲养OLETF(OtsukaLong-EvansTokushimaFatty)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发病的早期干预作用,研究阻断肾素血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师生的互动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课前互动。在互助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