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分别给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比较(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和总蛋白变化。(2)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6.3±3.6天、18%、18%、3.9±1.8万元)(32.9±6.1天、26%、26%、4.5±2.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能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切。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当胰液流出受阻导致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可引起严重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研究发现营养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学者认为早期胃肠外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长期胃肠外营养不良反应严重,可引起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损害,致胃肠菌群紊乱。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探讨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因为胆源性、酒精性及高脂血症。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分别给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平均年龄(42.3±9.6)岁,男性26人,女性2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3.1±8.7)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学分会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3 排除指标 (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每日提供热量为125 kJ/kg,氮量0.15g/kg,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氮源.营养时间维持至患者有进食指证。
1.4.2 研究组 肠外营养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有排气、饥饿感后,经鼻空肠置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第1天给温等渗盐水,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米汤、果汁、牛奶等。使用间断滴注法,首次输注500 ml/d,逐步增加至1 500 ml/d,使用前肠内营养液预热至37℃,逐步减少肠外营养液使用量。
1.5 评价指标 比较(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和总蛋白变化。(2)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_(_软)±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比较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6.3±3.6天、18%、18%、3.9±1.8万元)(32.9±6.1天、26%、26%、4.5±2.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长,病情凶险,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而营养支持可帮助患者渡过险恶病程,营养支持重要性在于:(1)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大量胰腺酶被激活,胰腺、腹腔渗出增加,而营养支持可阻断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减少胰腺分泌[1]。(2)早期改善机体负氮平衡,纠正内稳态失衡。
研究指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衰竭,胃蠕动及肠功能麻痹,若早期进行反而会加重肠源性感染机会,有学者[2]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约有50%~75%的比例发生胰周感染和胰外器官感染,而且主要细菌均来自肠道,因此肠外途径是较好途径,可避免引起肠道感染的机会。此外也有学者[3]认为早期肠外营养最佳时间为2~3周,在此期间可利于胰腺获得充分修复及静息。但是一味延长期肠外营养时间,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如导管感染、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衡,在此情况下会造成细菌分泌大量毒素,通过血源性传播到机体各个脏器,增加机体感染的机会。而进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通过食糜对肠道的刺激,使黏膜屏障功能增强,减少体内脓毒症的发生,对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能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孙 备,李哈莉.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代观[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12 (2):131-133.
[2]马木提江,温 浩,陈启龙.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13(10): 174-176.
[3]郑建强,冷 勇,杨鹏鸣.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附90例报告[J]1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 14(5): 392-393.
[4]杜 鹏.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胰腺病学,2012, 2(2): 110-112.
[5] SwaroopVS, ChaffST, Clain JE1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MedAsse,2014, 291 (23): 2865-2886.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当胰液流出受阻导致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可引起严重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研究发现营养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学者认为早期胃肠外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长期胃肠外营养不良反应严重,可引起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损害,致胃肠菌群紊乱。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探讨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因为胆源性、酒精性及高脂血症。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分别给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平均年龄(42.3±9.6)岁,男性26人,女性24人;对照组平均年龄(43.1±8.7)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学分会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3 排除指标 (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每日提供热量为125 kJ/kg,氮量0.15g/kg,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氮源.营养时间维持至患者有进食指证。
1.4.2 研究组 肠外营养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有排气、饥饿感后,经鼻空肠置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第1天给温等渗盐水,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米汤、果汁、牛奶等。使用间断滴注法,首次输注500 ml/d,逐步增加至1 500 ml/d,使用前肠内营养液预热至37℃,逐步减少肠外营养液使用量。
1.5 评价指标 比较(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和总蛋白变化。(2)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_(_软)±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比较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手术率、死亡率和总住院费用分别为(26.3±3.6天、18%、18%、3.9±1.8万元)(32.9±6.1天、26%、26%、4.5±2.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长,病情凶险,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而营养支持可帮助患者渡过险恶病程,营养支持重要性在于:(1)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大量胰腺酶被激活,胰腺、腹腔渗出增加,而营养支持可阻断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减少胰腺分泌[1]。(2)早期改善机体负氮平衡,纠正内稳态失衡。
研究指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衰竭,胃蠕动及肠功能麻痹,若早期进行反而会加重肠源性感染机会,有学者[2]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约有50%~75%的比例发生胰周感染和胰外器官感染,而且主要细菌均来自肠道,因此肠外途径是较好途径,可避免引起肠道感染的机会。此外也有学者[3]认为早期肠外营养最佳时间为2~3周,在此期间可利于胰腺获得充分修复及静息。但是一味延长期肠外营养时间,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如导管感染、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衡,在此情况下会造成细菌分泌大量毒素,通过血源性传播到机体各个脏器,增加机体感染的机会。而进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通过食糜对肠道的刺激,使黏膜屏障功能增强,减少体内脓毒症的发生,对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能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孙 备,李哈莉.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代观[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12 (2):131-133.
[2]马木提江,温 浩,陈启龙.急性胰腺炎的肠内营养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13(10): 174-176.
[3]郑建强,冷 勇,杨鹏鸣.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附90例报告[J]1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 14(5): 392-393.
[4]杜 鹏.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胰腺病学,2012, 2(2): 110-112.
[5] SwaroopVS, ChaffST, Clain JE1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MedAsse,2014, 291 (23): 2865-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