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持续平稳的增长,然而流动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是占80%以上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它们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由于传统的贸易融资很难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困境,所以国内外普遍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理念与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同,融资审查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是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对企业之间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是否给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将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和核心企业捆绑在一起,方便了银行的信用调查和风险控制,毕竟相对于单个企业的财务和资信状况,企业间的交易情况要难造假的多。供应链金融是目前最受国内外金融机构关注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在各国国内市场发展迅速。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促使了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有效融合,且其多样的运作模式可以分别使用于不同的融资环境,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的融资方案。若将其运用到对外贸易中来,无论是对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还是银行来说,都无疑是一项福利。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在缓解进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同时,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强化了银行与链条上所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银行把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纳入到其融资系统中之后,也会吸引核心企业的加入,给银行带来了大客户。对于物流企业,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开展需要物流企业对银行进行配合,因此,给物流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繁荣了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进出口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启发下,在阐述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及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现状等,揭示供应链金融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应用现状、操作模式等,发现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进出口企业融资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具体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首先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特点,然后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三个理论基础: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结构性贸易融资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第三部分为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动因,指出国内和国外的不同。然后在介绍主要的参与主体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金融的三种操作模式,并分析三种操作模式的差异。最后,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利弊分析,指出其应用于对外贸易中所带来的好处和面临的风险。第四部分为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目前的对外贸易现状和对外贸易融资现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现状,根据现状,分别从银行、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为促进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对策建议。根据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本文在有关对外贸易中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研究中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在研究过程中交叉使用这些方法,彼此之间互为补充,并互相支持,因而使得论文的研究过程比较较为全面和系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和完善供应链金融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