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庾信(513-581)是六朝诗赋创作的集大成者,阅读诗人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用典是其创作的特色之处。庾信通过用典,将他熟知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处在个体情境下的所见所感相结合,借历史人物之语、之事抒发己见,从而高度概括地传情达意,体现穿越古今、混融一体的艺术魅力。鉴于本文是对庾信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所以研究对象集中在其诗赋创作之上。为了对庾信的诗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按照一般研究史中对诗人创作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庾信(513-581)是六朝诗赋创作的集大成者,阅读诗人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用典是其创作的特色之处。庾信通过用典,将他熟知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处在个体情境下的所见所感相结合,借历史人物之语、之事抒发己见,从而高度概括地传情达意,体现穿越古今、混融一体的艺术魅力。鉴于本文是对庾信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所以研究对象集中在其诗赋创作之上。为了对庾信的诗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按照一般研究史中对诗人创作的分期,以诗人出使西魏(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作为分期标准,将其创作分为前后期,选取诗人诗赋典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予以分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论文选题和意义,以及庾信诗赋典故中人物形象的研究综述。第二章为庾信诗赋典故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分析诗人在前期诗赋用典使用织女、巫山神女、弄玉、韩娥、卓文君、苏若兰、张敞妇等神话传说和历史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对现实生活中女子的欣赏与赞美,既反映了他作为文学侍臣的身份,又与宫体诗人普遍关注的题材相吻合。后期诗人诗赋用典中选取杞梁妻、湘妃、王达妻卫氏、清河公主命运悲苦的女性形象,将自身经历与历史典故融合,表达了自己饱满而深沉的身世之悲。第三章为庾信诗赋典故中的使者形象,论文指出诗人前期诗赋使用吴公子札、韩宣子以及王孙圉出使之事,借历史上成功的外交之景与当时的出使场景相呼应,表达出诗人作为梁国臣子的自豪与骄傲。分析诗人后期诗赋创作中用申包胥与蔺相如的形象,展示自己当年身处尴尬之境的无能为力与悲痛以及隐含的对西魏政权的不满;用荆轲与苏武、李陵之事,表达诗人对荆轲这样一位悲壮使者一去不复还的怜惜与勇气的认可,以及“变节与守节”映照下内心深处自我的对话;借张骞与班超之事,表达自己的乡关之思。第四章为庾信诗赋典故中的帝王将相形象,论文分析诗人前期诗赋借帝王将相之事书写娱情怀古之作,后期诗赋创作中用项羽、赵武灵王、楚成王、刘孺子、史皇孙等君王之事,表达对梁皇室子弟的伤悼之情。第五章为庾信诗赋典故中的名士隐士形象,论文讨论诗人前期借石崇、潘岳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金谷园、河阳树之场景,展现出名士的富贵与潇洒,而到后期再次出现此类场景,在这些象征繁华与富贵景象的背后蕴含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后期出现陆机、王粲、阮籍、嵇康等名士形象,诗人将与历史之名士饱含骄傲与伤感的共鸣写入诗赋。诗人后期诗赋中出现隐士的身影,借桀溺、长沮、管宁、郝隆、倪宽等隐士之逸事,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场景,表达出自己对平静的隐逸生活向往之情;另一面又借伯夷叔齐、陶渊明等有着高洁气节的隐士之事,写出自己内心的惭愧与致敬,随后以《小园赋》为例来分析诗人书写隐士之典的深意。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诗人用典中的人物形象与诗人身世经历对诗赋创作的影响,理解诗人诗赋用典的意义。
其他文献
教科书插图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它凭借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合理地使用教科书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认知发展、陶冶审美情趣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对教科书插图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提升教师使用插图的意识,也有助于发挥插图的各类功能。通过梳理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插图的研究发现: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多为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
近些年,海外汉语学习者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华裔青少年在汉语学习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其汉语口语成段表达情况则少被研究者和教师关注到。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片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华裔青少年汉语教学来说也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本研究旨在探究是否能够利用动画片提升华裔青少年的口语成段表达能力。本研究从实践中发现教学对象,即七位美国华裔青少年的口语成段表达困难,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来解决此问题
国内外语言习得研究表明,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块具有重要作用。常在语言表达中使用语块,不仅可以减轻二语学习者信息再加工的负担,而且能帮助其语言表达更具得体性和地道性。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针对语块运用在书面语输出“写”这一技能的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收集母语背景为英语的中级、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各40篇作文语料,并结合已有的语块界定、分类,通过软件自取,再根据语块在
2020年养老保险首次出现的收不抵支情况开始引发了人们对养老问题的持续关注。作为养老基金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尤其是其收益水平、资产累计速度更是成为中心话题。虽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多数年份收益率为正数,但是收益水平仍不足以我国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值-方差模型实证分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根据实证结果以及结合国外养老储备
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比较等思维方法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能力。历史小论文写作需要学生通过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尽可能搜集各类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并对其进行论述、评价。在教学当中引入历史小论文写作练习有利于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论文题也是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初中学段也开始借鉴设计类题型。将历史小论文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任务驱动教学下的课堂是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完成课堂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务的引领下,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学习习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要求,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性和学科专业特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合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中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先进性高等教育有关内容。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根据学科特色,注意内容有机整合。古代典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记载着丰富的地理。研究中国
中国从农耕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发展到了如今的信息化经济社会时期,在未来还将处于信息创新型经济社会时期,在信息创新型经济社会时期将不断地对个人在社会适应性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新要求,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学,要明确学生在现在甚至将来求得发展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知识和关键的能力、态度才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人的终身发展。显然,随着物理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的逐步加深仅仅依靠传统的课时教学已经不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特高,体育运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网球作为“贵族运动”的代表,许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参加网球训练,“体教融合”的提出,让我国在注重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更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双减”政策的出台,让青少年们减少作业压力和课外补习压力,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俱乐部培养模式具有时间自由、不耽误学业的培养特点,无论是培养兴趣爱好还是培养职业运动员,都充分满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于真实情境中复杂现实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基于相关地理情境设计有效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索,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问题链设计的现状不足之处进行教学实施的改进策略研究,以期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的课题。首先从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