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本的神秘、怪谈类小说因其风格鲜明、构思巧妙,在我国亦广受好评。本报告所选翻译文本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沙高楼绮谭》也具有该类小说的典型特征。浅田次郎作为一名直木赏获得者,以其平淡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吸引了众多读者。其笔下角色大多复杂且深刻,发人深思。该小说中社会各界名士齐聚一堂,讲述各自的秘密和离奇经历,从而一步步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小说各章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使读者宛若身临其境,体会怪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神秘、怪谈类小说因其风格鲜明、构思巧妙,在我国亦广受好评。本报告所选翻译文本日本作家浅田次郎的《沙高楼绮谭》也具有该类小说的典型特征。浅田次郎作为一名直木赏获得者,以其平淡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吸引了众多读者。其笔下角色大多复杂且深刻,发人深思。该小说中社会各界名士齐聚一堂,讲述各自的秘密和离奇经历,从而一步步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小说各章节连接紧密,环环相扣,使读者宛若身临其境,体会怪谈小说带来的颤栗。本报告选取了《沙高楼绮谭》第一章《小锻冶》作为翻译文本。原文笔调细腻,细节之处暗含深意。文中还包含大量日本刀剑知识,需要译者去了解相关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用译语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翻译。因此,可以说平衡内容的专业性和小说的趣味性是翻译的一大重点。此外,文中也不乏长难句和文学性较强的表达,需要在理解之后进行调整,使之既符合中文习惯,又不失原文意趣。笔者从文本的这些特点出发,选择了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进行了此次实践。乔治·斯坦纳认为“理解即翻译”,并肯定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翻译四步骤理论对于本次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侵入”和“吸收”这两步,与该文本的翻译要点相符合。在对具体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时,笔者并未按照翻译四步骤的顺序分别举例,而是从翻译要点出发,从小说的文学性、文本内容的特殊性和小说的通俗性三个方面着手,举例阐述了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笔者期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为此类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探索该理论和日汉翻译的适配度提供一点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时常讨论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海洋污染等问题。与中国共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日本,在科普文方面颇有建树,好读易懂,其相关作品值得被译介。然而,学术界对中日科普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却较为匮乏,可见还有很大的实践与研究空间。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斋藤胜裕的科普著作《“环境科学”一本通》,主要用历史的视角、中立的态度,介绍有关环境与环境问题的科学知识。原文
近代以来,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在列强的瓜分争夺下日渐没落。与此同时,曾经的“蕞尔小国”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迈入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因此,甲午战争后的十余年,清政府始终将日本作为自己主要的学习对象,这一学习过程在二十世纪初清政府自发的“新政”时期达到高潮。当时的直隶省紧跟“新政”大潮,派遣留日学生、聘请日本教习、鼓励创办新式学堂以发展新式教育。新式学堂包含军事、农业、
劳模精神凝聚了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时代劳动群众身上的优良劳动品质,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新时代,广大劳动模范立足当前的劳动背景,既继承了各个历史时期劳模精神的精华,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发挥自己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劳动品质,形成了具有时代魅力和时代影响力的新时代劳模精神。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是新时期对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提出的要求。新时代的劳动模范是生动践
民俗学是调查民间流传的风俗习惯,探究一个民族的生活史和文化史的一门学问。由于近代化的不断推进,民俗资料不断逸失,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消失。因此民俗学的研究就愈发显得重要。日本的民俗学研究自明治维新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出版的《历史与民俗2》一书,节选内容为其中的两篇学术论文。《历史与民俗2》作为学术论文集,其语言特征是逻辑性强、知识性强,
中日往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两国在文化上的联系十分紧密。国内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浩如烟海,日本也存在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但对于个别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是一篇日汉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日本学者池田温所编学术论文集《唐与日本》,节选了其中两篇论文,分别为第十章《唐与日本的佛教交流——入唐巡礼僧与来日传法僧》与第十一章《唐代文物与正仓院》。前者涉及了入唐僧圆珍、圆觉、惠萼以及赴日唐僧义空等人
西乡隆盛作为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深受众人敬仰,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众多,小说、影视作品甚至游戏中也常常见到他的身影。本次日汉翻译实践文本节选自吉田常吉所著的《幕末:乱世的群像》中描写西乡隆盛的相关内容——“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文中通过丰富的史实证据,实证性地讲述了戊辰战争后岛津久光一派对于新政府的不满以及旧藩内反西乡派的存在、围绕征韩论所引发的内治派以及外征派的争执、以及西南战争发动的全过程。本次翻译
《水之柩》是日本小说家道尾秀介的作品。道尾秀介以推理小说出道,至今已出版数十部作品,并且多部作品被影视化和翻译成多国语言。他虽被誉为“本格推理的新希望”,但涉猎范围广泛,也曾出版过非推理性质的青年文学小说。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取的文本《水之柩》便是道尾秀介为数不多的不含悬疑推理情节的小说作品之一,笔者以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为指导,力求在正确地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更加
美好生活概念由来已久,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国在美好生活问题上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索,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尤其是我党十九大将美好生活需要写入十九大报告,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追寻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美好生活的文献进行梳理,对有关美好生活的内涵、现实特性、实现路径和统计测度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发现目前关于美好生活的定性研究居多,
小泉文夫是日本著名的民俗音乐学家,曾经发表过许多著作,在民谣的研究方法与日本音阶理论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是小泉先生对于人类的一切音乐都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世界民族音乐的魅力。笔者也期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为日后对小泉文夫的音乐理论成果及研究方法的探究略尽绵薄之力。本报告是以小泉文夫所著《乐源溯流》(『音楽の根源にあるもの』)为文本所写的翻译
本篇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本来自自然语言处理类经典书籍《岩波讲座语言的科学<9>语言信息处理》。该文本作者为长尾真、佐藤理史、黑桥祯夫、中野洋和池原悟,其中,长尾真是日本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泰斗,一生名誉成就无数,被誉为日本机器翻译第一人。作者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机器翻译领域问题,文章文中虽存在较多术语、专有名词,涉及语言学、计算机和统计学等领域,但文章结构严谨,案例详实,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