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导学案”三个字中,“导”是指教师的引导,“学”指学生的学习,“案”是方案、学案。导学案是由多名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教师集体的智慧。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既能达到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更好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使用小学数学“导学案”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课前导学,提高兴趣
学生翻开导学案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如学过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对新知识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注意新老知识的衔接,要能承上启下并具有一定的延伸度。
课前导学部分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各个知识点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画图、拼图等,如两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纸片,用剪刀剪开后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问:(1)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3)怎样剪才能拼出大正方形?有几种方法,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动手题,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接着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在习题的设置上,题目要有典型性、多样性,难易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题量贵精不贵多,不搞题海战术。
二、课上探讨,增强氛围
导学案能让学生更有重点的进行课前预习并发现疑问,能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听同学和老师讲解,这样能使同学和教师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要以解决学生疑问为目的进行教学,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建立能够互相探讨问题的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发问,并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持课堂秩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再次体现。笔者尝试过以下方法较好。
(一)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侧重衡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解题思路。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如西师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的第35页例2(如图)。
一张可折叠的圆桌,直径是1.2m,折叠后成了最大的正方形。折叠后的方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多学生会根据教材上例题的提示,先算出圆的半径即求出三角形的高,再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乘2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有少数学生想到运用勾股定理 a2+b2=c2,而这里的a、b都是正方形的边长,c即为圆的直径,故而用直径的平方除以2即为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方桌面的面积。这样的算法无疑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简单而且体现数学思想,老师给予鼓励和赞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按此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使每组的水平尽可能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或参与合作,最后对各组的所得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讨论、交流、带动、激励、补充、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等,也有负责任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
三、课后巩固,强化提高
课后巩固包含对所学知识要点的再理解、再思考及再应用,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学习心得,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让题目具有梯度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有挑战、有收获,在数量和难度上作出层次区分,让学生们各得其所。通过学生的答题教师也更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用长31.4米的竹篱笆靠一面墙围鸡舍,平均每只鸡所需面积相同。问围成正方形养的鸡多还是围成半圆养的鸡多?这样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至于太难,学生乐于开动脑筋,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导学案,需要教师认真阅读理解教材,提炼知识要点,掌握学生情况,加强情景教学和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
一、课前导学,提高兴趣
学生翻开导学案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如学过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对新知识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注意新老知识的衔接,要能承上启下并具有一定的延伸度。
课前导学部分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加各个知识点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纸、画图、拼图等,如两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纸片,用剪刀剪开后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问:(1)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3)怎样剪才能拼出大正方形?有几种方法,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动手题,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接着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在习题的设置上,题目要有典型性、多样性,难易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题量贵精不贵多,不搞题海战术。
二、课上探讨,增强氛围
导学案能让学生更有重点的进行课前预习并发现疑问,能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听同学和老师讲解,这样能使同学和教师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要以解决学生疑问为目的进行教学,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建立能够互相探讨问题的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敢发问,并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持课堂秩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再次体现。笔者尝试过以下方法较好。
(一)自主思考
自主思考侧重衡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解题思路。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如西师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的第35页例2(如图)。
一张可折叠的圆桌,直径是1.2m,折叠后成了最大的正方形。折叠后的方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多学生会根据教材上例题的提示,先算出圆的半径即求出三角形的高,再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乘2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有少数学生想到运用勾股定理 a2+b2=c2,而这里的a、b都是正方形的边长,c即为圆的直径,故而用直径的平方除以2即为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方桌面的面积。这样的算法无疑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简单而且体现数学思想,老师给予鼓励和赞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按此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使每组的水平尽可能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或参与合作,最后对各组的所得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讨论、交流、带动、激励、补充、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等,也有负责任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
三、课后巩固,强化提高
课后巩固包含对所学知识要点的再理解、再思考及再应用,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学习心得,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让题目具有梯度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有挑战、有收获,在数量和难度上作出层次区分,让学生们各得其所。通过学生的答题教师也更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用长31.4米的竹篱笆靠一面墙围鸡舍,平均每只鸡所需面积相同。问围成正方形养的鸡多还是围成半圆养的鸡多?这样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至于太难,学生乐于开动脑筋,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导学案,需要教师认真阅读理解教材,提炼知识要点,掌握学生情况,加强情景教学和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