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课程 促进内涵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在三级课程建设中坚持以校为本,通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使三级课程成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整体,实现了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教材梳理研究。学校组织教师研读教材,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编辑完成了语文、数学知识梳理校本培训教材。教材梳理研究,为教师开通了读懂教材的渠道,实现了理解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引航。
  高效课堂研究。我校为了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高效课堂的研究。为了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语文、数学针对学科特点确定了五环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为:设计预习→前测→导学解疑交流→检测反馈→课外延伸;数学教学模式为:前测访谈→导学质疑→合作交流解疑→分层训练→课后访谈。高效课堂研究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护航。
  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为了拓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学校结合区域的资源优势自主创建13个课程基地,并编制了《大峪一小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活动手册》,包含基地简介、课程实施方案、学生评价三部分。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每学年选择两个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把教材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实施方案,使活动有主题、成系列、见成果。
  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打造书法特色课程,安排专职教师成立了小书画家协会,并邀请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为协会的顾问,学校也因此成为门头沟区书协的团体会员校。协会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书法作品展览、写春联等活动,给学生、教师、家长中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门头沟区地方课程中有环保生态教育、素质教育拓展、劳动艺术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依托灵溪生态环保教育基地、琉璃渠劳动艺术教育基地、雁翅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斋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个地方课程教育基地完成。学校还确定了 “亲近自然,绿色环保;感受、传承琉璃文化;锻炼意志,体验合作;尊重历史,培养责任”四个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学习。
  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使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效衔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 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开设了“人文素养、健体益智、艺术素养、巧手实践、学科拓展”5大类33门校本课程,实现 “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康聪慧、多才多艺温文尔雅、实践体验丰富生活、品诗读书滋养心灵”5个目标。
  课程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必修课程有古诗文诵读、班本诵读等。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年级段设置。校本课程开课前,学校举行“我逛校本课程超市”活动,组织教师们现场进行课程内容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
  为了有效推进校本课程实施,学校设计装修了茶艺室、美食厨房和书法教室,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本课程建设激发了教师的潜能,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在课程中和谐发展。
  在三级课程建设上,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不断完善和谐的课程体系,使三级课程的每个层面、每个环节、每个点都渗透和谐的文化元素,让和谐的文化沁润教师、学生、家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立人,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传承理念 遵循文化 确立校本课程核心  “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使得一线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在刻意模仿和不断适应中老师们不知所措,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大都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各种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保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学生对学习任务、目标、方法、结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提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中西文化兼容,彰显优质个性”的办学理念。创办一所让普通百姓信赖的外语特色学校是学校的办学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学校以课题为抓手,在2007年申请并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创建中学外语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之后又陆续承接了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主要围绕发展特色,在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沉积着几千年的文化之精华.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的痕迹已越来越淡,呈现出后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停在表层和形式。问题策略是语文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那么,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问什么”,又该“怎么问”呢?  问题策略之一 ——问什么  针对最近发展区提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个是学生
<正>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及其相关语境中,备受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范畴,其实与汉语文献中的"民俗"、"民俗文化"、"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等概念关系极其密切。十多
从古到今,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地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显而易见,生活,既是学好数学的出发点,又是学好数学的归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料,
概念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和证明的依据,深入理解概念本质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利用多元智能,更要在把握数学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探索理解概念的关键智能,根据关键智能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利用空间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凸显对角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并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
分析了南半球对流层500hPa平均地转西风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平均地转西风季节变化特点,计算分析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