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期待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期待效应”的。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名叫皮革马利翁的王子,他雕塑了一尊女神像。他对自己的这件作品情有独钟,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天长日久,女神竟然神奇般地活了过来,并最终成为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皮革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这种神奇的力量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展现更大的优势。因为它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台阶上获得自己更大的自我实现,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长足发展。教师如何成功运用教学期待呢?
  一、明确教师期待的正确方向是运用教学期待的前提
  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期待理念的指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出具有完善的人格、较强的适应能力、并最终有可能成为高质量的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是我们期待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绚烂的世界,发展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时常提醒自己不要用同一个标准看待不同的孩子,要善于用睿智的眼睛发现他们的潜在的优秀品质,并相信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发展潜能的人。善于把握教学期待的这个特点并利用好它的就能掌握好教育的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二、对学生确定合理的期望值是教师运用教学期待的关键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教师期望效应的内在本质。如果被期望的目标对学生个体来说太高或太低,都会缺乏激励性,从而影响培养效果。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那么,为了获得最大的激励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也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应该让当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给予的期望是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说明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是合理的。 “跳一跳,够得着”,只有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期望目标才能转化外在动力,从而推动其行为。
  三、教师把握好教学期待的适用形式是运用教学期待的基础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期待者和被期待者的角色。期待者只有把握好教学期待的适用形式,师生之间才能产生神奇的效应并达到所期待的教学效果。教学期待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暗示、感染和激励。暗示,即含蓄、间接、隐蔽地给以启示或提示,使被暗示者的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感染,是指个体受外界的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不自主地、无意识地自愿产生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和行为,被称为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激励,是通过使用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各种措施、方法和形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从而保证目标得以实现,是一种效果最为显著的教学形式。
  四、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成长时间和空间是运用教学期待的保障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时间上,教师不可能完成学生瞬间学业质量的提升;在空间上,教师也不可能在方寸之地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所以具有更大的耐力,准备付出更多的艰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应有一种静待花开的心理准备,这意味着对学生有所期待,并且要坚持扶植与正确的引导,然后耐心等待期望的结果,而绝不能以某个阶段的表现来定性学生未来进步的可能性。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能站在孩子的未来看待孩子的现在,那么我们便会做得积极稳妥,等得心平气和。
  总之,教学期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去发掘并加强引导的现实需求。对教育期待的关注,必将启迪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发展的人,社会的人。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昨日那个时常趴在妈妈肩头撒娇的小男孩,转眼间已升入初中了。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已经陪孩子度过了12个春秋,回想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岁月,感慨万千。  说实话,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有时候感觉这母亲当的很不称职。每当闲暇之余,脑海中总会呈现出刚上小学时,孩子跟我提出的并不过分的要求:下午放学后按时到学校接他。在别人看来很容易就能实现的愿望,而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中有部分人的工作是“朝
期刊
提到人文,不由想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写的:“没有人,一切创造只是荒芜、徒然,没有终极目的。” 在语文教学上,恐怕要理解为对人的培养应视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语文教学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新课标也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一要求,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人文精神呢?人文精
期刊
屈指算来,课改已经推行十多年了。这期间潮起潮落,笔者作为滔滔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起起落落中甘苦自知,有些零零碎碎的思考,却也想一吐为快。且问一句:  而今谁向涛头立  囿于个人所知的局限,感觉似乎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新贵学校格外流行,而在那些传统名校则波澜不兴。  变革者,自然没有那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的学生,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学校,跟传统名校比无异于“龟兔赛跑”,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别指望靠“兔子”来侥
期刊
“实践出真知”,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执教15年,当了15年的班主任,我一直思索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影响之中和他们融为一体,怎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成为一个成功者呢?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呢?从我的实践来看,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足见阅读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其实推广开来,一个人真正的学习也正是从阅读开始的。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阅读即阅世”,这些名言形象的告诉我们: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础途径。因为只有善于阅读的学生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吸取各种信息和精神养料,才能拓展视野,全面的
期刊
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当然,“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这个问题是个见仁见智,为了追求这样的有效课堂,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执著而认真地修炼自己。  一、你是语文教师,你就要修炼成为一名艺术家。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学艺术的。将艺术引进语文课堂,就能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在讲台上讲得费劲,学生却
期刊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一般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一口一口地去喂,学生一笔一笔地去记。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学得了一些书本知识,对应付考试可能也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往往学得很“死”,他们的知识不能转化成与之相等的能力。他们在理论上知道怎样去做,但面对实际操作却往往又一筹莫展。而实际上,这种传统教学法,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索然无味,这种状况不能不让人深思。  经过与几位学生的促膝交
期刊
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随笔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怎样培养学生写随笔的兴趣和习惯呢?以下是我近几年的探索尝试。  培养兴趣:写好“我的一本书”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交流我的想法,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写随笔是一件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诉学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写随笔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再介绍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坚持“道德长跑”;最后以巴金先生的话作权威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及学习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正因如此,语文教学的散文化已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无序的封闭状态之中,“满堂灌”教学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教师包讲,学生包听,教师讲完,学生听完。教与学两面的活动都围绕着一本课本在教室里进行,学生
期刊
[教学片断]  走进教室,本以为这又是一堂波澜不惊的语文课,却没有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  上《愚公移山》课时,当学生齐读完课文后,我请学生说说是否赞成愚公的做法?理由是什么。我预计学生多会说“赞成”,会围绕愚公持之以恒的毅力来谈,却没有想到会有以下的情景:  生:不赞成!  生:赞成!  (当我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反应,有“不赞成”的声音有“赞成”的声音。我一愣!怎么会这样呢?)  师:不管赞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