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调京味十足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走过北京那宽宽窄窄的胡同,就像穿越了几千年沧桑悠久的历史。汪曾祺在介绍北京的胡同文化时,用独具特色京味十足的北京话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古旧斑斓的老北京生活百态图。
  在表现胡同封闭的文化时,如第六段写北京人“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挪窝儿”,“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胡同真实的生活、胡同特有的语言,使极富京味的胡同一下子“活”了起来。在看似客观随意的叙写之中,作者的态度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住在这样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子里,你干吗呢?北京人?
  文化离不开人,人的表现离不开语言。同样,表现北京人易于满足也离不开京味十足的北京话。如在第八段里,写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几句话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的心态,真是入木三分!这段话里,最精彩的就是“嘿”,它声情并茂地表现出了作者对易于满足心态的调侃。
  在表现胡同文化的精义“忍”时,引用老舍这位用北京话写作的大师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作了诠释。一句“我当一辈子顺民”让许多人回到了人人身着长袍马褂的旧北京。文中还列举了他的小说中一段人物对话和楼里的小伙子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后人们的反应,原汗原味的京味对白,让人身临其境。这里作者忍不住站出来写道:“‘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燥,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生动的口语,把北京人用儒道互补精神对待事物,凡事不必太认真、不必太放在心上的心理揭示得活灵活现,褒贬之意见于言外。
  极富表现力的京腔京调,让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文化。同时大量口语的运用并没有让文章流于平淡,呈现给大家的却是亲切朴素的胡同素描。在对胡同文化的阐述当中,汪曾祺并未流于对胡同现状的再现,含蓄的讽刺与调侃让我们在悠闲的谈话中长了不少知识,也学会了思考。■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的作文板块因其在高考卷面上占有的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都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老师们花气力最多的地方。可是每年高考后,很多考生的作文成绩似乎并不理想,作文教学的功效因而也常常招致社会非议。故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高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他们都处在一个追梦的季节,意气风发的年龄阶段,眼光敏锐、思维活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再加
期刊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如果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没有坚实、强壮的骨骼,血肉固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绝不是完整的篇章。所以,对于结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结构之美应进行执著追求。    一、完整连贯,转接轻妙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求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漂亮的女子总是让人多看两眼的。我们的作文,尤其是长于说理的议论文,怎样让人多看几眼,看了又看,看而难忘呢?这就需要运用靓丽的语言抓住读者的眼球。    一、巧用意象美化语言    议论文的写作归根究底是一个说理过程,如果能把抽象的逻辑推理转化为鲜活的意象,用形象的表达为人们提供思维想象空间,人们就会更认同你的观点,文章语言的文采也会随之而来。  1.形象诠释法。例如:论述对象:希望。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很多学生更是一提起作文就产生一种畏惧感。那么针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
期刊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既富有深刻内涵,又具有感情色彩的。  最近几年高考,成语一直是热点。以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18套试卷中就有16套试卷考查了成语。由此可见,我们复习中不能忽视成语。  综合近几年各地语文高考试
期刊
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知,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教学的一切方法﹑艺术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合作﹑双向交流的活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保证,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
期刊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翻阅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二十多分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与表达技巧有关的试题约占一半,分量之重,不容忽视。如果等到高考总复习时再加以分析总结,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如果我们细心地翻阅课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很多文学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与高考阅读题如出一辙,惊人地相似。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在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性教学,帮助同学们
期刊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产生地域的不同:南歌发于“江左”,北歌起于“河朔
期刊
据说曾有人问过沈从文小说该怎么写,沈从文的回答是“贴着人物写”,此答案颇含传统史学家“实录”的概念: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前几时偶又翻得孙犁的《荷花淀》,发现他亦谙此道。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小说家——确切地说,“革命宣传小说家”更合适些——现在多半走入文学史成为标本者居多,独有孙犁的虽打上“革命”标签的小说至今尚能让人回味深思,存有生气,恐怕也与他作品中的相对实录有关。所以
期刊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这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