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停的改变,教育观念在不停的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本文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创新,阐述了新理念下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停的改变,教育观念在不停的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小结。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这样做的:
1.1 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1.2 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去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堆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而数学新教材删繁除难,给学生创造了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创造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例如,我上课时,为了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了对立的几面,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老师一定不要下结论哪种对哪种错,要正确引导,每种观点让学生或老师编制一种题目,加强了同种题目的训练,杜绝了似是而非题目的混淆,并且还能一题多解,效果很好。
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如我讲“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根据教科书的编排,应用推理的方法,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四边形能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2 180°;五边形能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为3 180°;六边形能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 180°;n边形能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n-2) 180°。由此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得出结论后,我并没有到此就结束,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我让学生试着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由这点向各顶点连线,是否也能推导出内角和公式呢?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在练习本上画图、研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还进行了讨论,进行新的探讨。不多时,学生甲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出了他的推导方法:有几条边就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有内角和为n 180°。由于以点p为顶点的周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应从中减去,从而就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n-2) 180°。接着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这个同学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同时全班学生也对此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学生乙(是个女生)也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有第三种方法”。她很自信地说出了她推导的道理,并要求到黑板前画图讲解,我又对她进行了鼓励,“好,你来当老师,我做学生”。只见她在黑板上画了图,又在其中一边上取一点p,然后向各顶点连线,也得到了多个三角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1,所以这些三角形所有的内角和为(n-1) 180°,由于所有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顶点都在点p上,组成一个平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应减去,因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1) 180°-180°,即为(n-2) 180°。这时,全班学生禁不住鼓起掌,老师也为这个学生高兴地鼓掌。看到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很浓,我顺水推舟,激励学生们继续探究,既然已有了三种方法,那么有没有第四种方法呢?学生们这时的兴致更浓了,开始讨论、探究。过了不久,学生丙站起来,郑重地向全班学生说:“第四种方法有了!”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想法,就连我当时也没想到他能找到第四种方法。他高兴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多边形,在多边形的外边取了个点p,然后从点p向和它不相邻的顶点连线,这样,把多边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n-3)个四边形,这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n-3)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为(n-3) 360°,总和为180° 2+(n-3) 360°,在这个总和里,连了几条线,就多了几个平角,应减去。n边形能连(n-2)条,所以减(n-2)个平角,即180° 2+(n-3) 360°-(n-2) 180°等于(n-2) 180°。这时,整个教室里又爆发出更热烈更长久的掌声。可想而知,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在他们心目中,数学已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或许,他们感觉到数学离他们那么近,那么有趣,又那么奇妙。掌声之后,我鼓励同学们,数学的奥秘很深,永无止境,你不研究它,感到枯燥,你研究它,感到趣味无穷。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例如,华师大出版的实验课本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数学诡辩,让学生解开2=3这个谜。疑点就在2=3上,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2绝对不会等于3。那么得到的这个错误结论原因在哪里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讨论很热烈。由2(x-1):3(x-1)(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x-1这个代数式,表示的数不是定值,当然也包括零这个数,因此,在上式中方程两边同除以x-1是不允许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停的改变,教育观念在不停的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小结。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这样做的:
1.1 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1.2 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去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堆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而数学新教材删繁除难,给学生创造了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创造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例如,我上课时,为了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了对立的几面,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老师一定不要下结论哪种对哪种错,要正确引导,每种观点让学生或老师编制一种题目,加强了同种题目的训练,杜绝了似是而非题目的混淆,并且还能一题多解,效果很好。
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如我讲“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根据教科书的编排,应用推理的方法,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四边形能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2 180°;五边形能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为3 180°;六边形能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 180°;n边形能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为(n-2) 180°。由此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得出结论后,我并没有到此就结束,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我让学生试着在多边形内任取一点,由这点向各顶点连线,是否也能推导出内角和公式呢?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在练习本上画图、研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还进行了讨论,进行新的探讨。不多时,学生甲兴奋地站了起来,说出了他的推导方法:有几条边就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所有内角和为n 180°。由于以点p为顶点的周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应从中减去,从而就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n-2) 180°。接着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这个同学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同时全班学生也对此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学生乙(是个女生)也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有第三种方法”。她很自信地说出了她推导的道理,并要求到黑板前画图讲解,我又对她进行了鼓励,“好,你来当老师,我做学生”。只见她在黑板上画了图,又在其中一边上取一点p,然后向各顶点连线,也得到了多个三角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1,所以这些三角形所有的内角和为(n-1) 180°,由于所有三角形的其中一个顶点都在点p上,组成一个平角,不属于多边形的内角,应减去,因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1) 180°-180°,即为(n-2) 180°。这时,全班学生禁不住鼓起掌,老师也为这个学生高兴地鼓掌。看到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很浓,我顺水推舟,激励学生们继续探究,既然已有了三种方法,那么有没有第四种方法呢?学生们这时的兴致更浓了,开始讨论、探究。过了不久,学生丙站起来,郑重地向全班学生说:“第四种方法有了!”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的想法,就连我当时也没想到他能找到第四种方法。他高兴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多边形,在多边形的外边取了个点p,然后从点p向和它不相邻的顶点连线,这样,把多边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n-3)个四边形,这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n-3)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为(n-3) 360°,总和为180° 2+(n-3) 360°,在这个总和里,连了几条线,就多了几个平角,应减去。n边形能连(n-2)条,所以减(n-2)个平角,即180° 2+(n-3) 360°-(n-2) 180°等于(n-2) 180°。这时,整个教室里又爆发出更热烈更长久的掌声。可想而知,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在他们心目中,数学已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或许,他们感觉到数学离他们那么近,那么有趣,又那么奇妙。掌声之后,我鼓励同学们,数学的奥秘很深,永无止境,你不研究它,感到枯燥,你研究它,感到趣味无穷。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例如,华师大出版的实验课本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数学诡辩,让学生解开2=3这个谜。疑点就在2=3上,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2绝对不会等于3。那么得到的这个错误结论原因在哪里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讨论很热烈。由2(x-1):3(x-1)(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x-1这个代数式,表示的数不是定值,当然也包括零这个数,因此,在上式中方程两边同除以x-1是不允许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