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这种形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加强反思能力的自我提升,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反思能力;自我提升
一、高中英语教师反思能力自我提升的意义
1.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教改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进而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二、关于反思能力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反思能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思,主要由于反思是很复杂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
总之,教师反思能力影响因素主要为外部环境(教育制度与政策、学校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及教师的实际工作条件)及教师自身(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知识基础、反思活动所应具备的技能、策略和方法)等。其中,教师自身素质是阻抗或制约教师反思行为的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相对薄弱
教师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对薄弱使教师不能深刻理解教育意义和价值并把自身的责任仅看作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升学率,而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责任感的缺乏与传统观念和自身教学经验的束缚,教师不主动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2.缺乏全面、合理的知识基础
传统的师范教育重学科知识、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中小学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狭隘的经验主义占据教育教学实践主导地位,不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3.教师缺乏反思的技能、策略和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使教师处于施教的被动地位。教师失去了主动反思、研究和创新的条件或机会,也丧失了本来应该属于教师的反思、研究的技能、策略和方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也是重要前提。
三、自我提升反思能力的策略
教师是反思与专业发展的主体,要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自身的努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终身学习者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是职业发展的新潮流,终身学习是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学习要有计划性;(2)学习要有针对性;(3)学习要有意志力;(4)学习要有灵活性。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终身的学习者,客观上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
2.树立反思意识,成为行动研究者
行动研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计划必须严谨、周密、灵活,资料必须详实、全面、客观,分析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评价与修订要切合实际。促进行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3.转变观念,灵活、合理使用反思方法与途径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信息时代的网络拓宽延伸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与困惑交流的时空,加大了学习与交流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师之间交流的质量。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反思。
4.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教师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得以提高,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反思。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把握教师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发展,制定长远发展计划,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选择自己近期的努力目标,把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理论的深入与广泛的研究,培养反思性教师、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共识。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孙南南.《反思性教学及其对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傅伟.《教学反思简论》[J].教学与管理.2004,(07).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5).
[4]唐敏芳.《中学英语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屈志贤.《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07,(04A).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反思能力;自我提升
一、高中英语教师反思能力自我提升的意义
1.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教改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进而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二、关于反思能力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反思能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思,主要由于反思是很复杂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
总之,教师反思能力影响因素主要为外部环境(教育制度与政策、学校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及教师的实际工作条件)及教师自身(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知识基础、反思活动所应具备的技能、策略和方法)等。其中,教师自身素质是阻抗或制约教师反思行为的更为重要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相对薄弱
教师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对薄弱使教师不能深刻理解教育意义和价值并把自身的责任仅看作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升学率,而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责任感的缺乏与传统观念和自身教学经验的束缚,教师不主动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2.缺乏全面、合理的知识基础
传统的师范教育重学科知识、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中小学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狭隘的经验主义占据教育教学实践主导地位,不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3.教师缺乏反思的技能、策略和方法
现行的教育体制,使教师处于施教的被动地位。教师失去了主动反思、研究和创新的条件或机会,也丧失了本来应该属于教师的反思、研究的技能、策略和方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也是重要前提。
三、自我提升反思能力的策略
教师是反思与专业发展的主体,要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自身的努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终身学习者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是职业发展的新潮流,终身学习是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学习要有计划性;(2)学习要有针对性;(3)学习要有意志力;(4)学习要有灵活性。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终身的学习者,客观上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
2.树立反思意识,成为行动研究者
行动研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计划必须严谨、周密、灵活,资料必须详实、全面、客观,分析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评价与修订要切合实际。促进行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3.转变观念,灵活、合理使用反思方法与途径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信息时代的网络拓宽延伸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与困惑交流的时空,加大了学习与交流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师之间交流的质量。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反思。
4.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教师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得以提高,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反思。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把握教师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发展,制定长远发展计划,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选择自己近期的努力目标,把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理论的深入与广泛的研究,培养反思性教师、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共识。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孙南南.《反思性教学及其对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傅伟.《教学反思简论》[J].教学与管理.2004,(07).
[3]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5).
[4]唐敏芳.《中学英语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屈志贤.《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07,(0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