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建立事物联系的重要一步。语文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微写作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写作能力,从而为高中阶段的篇章写作、文体写作打好基础。结合微写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构建主观能动的学习方式,成为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微写作;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2014年,微写作成为北京市高考的必考题,引起教学改革者的注意,同时也迅速进入语文教学研究者的视野。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写作的平台更加多样化,除了课堂这个固定的平台情境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写作提供了更多样更宽广的平台和语境,因此这种短小精悍的写作方式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目前,“微写作”因为高考而被语文教师所熟知,但能熟悉熟练运用的老师还是较少。一线教师对“微写作”这个概念仍比较陌生。所以进行微写作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供切实可行的微写作教学模式、策略,提供一些教学课例进行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在写作上松绑减负。
   一、“微写作”及“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微写作。“字数在200到350字,检测单项写作技能,如单一考查叙述、议论、说明,描写,等等,或是描写、议论或抒情三点合考;主题集中,一人一事,一事一议,或叙述人物的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或议论说理辩证客观、条分缕析等。这几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小作文。”[1]这里点出了微写作的几个典型特征,本文借鉴此表述,将微写作定义为字数在300字左右,检测单项写作技能的一种写作方法(或文章)。
   短小精悍是微写作最典型的特点。一篇好的微作文应该以凝练的语言较好地达到写作要求,微写作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完成一篇意义相对完整并独立的文章。但是短不意味着残或者不足,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能以小见大。写作场域便利也是微写作较之大作文的新特点。微写作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完成,也可以在课余,课后完成。这在操作性上给了学生最大的空间,同时,相较于传统作文的教师无暇批改,微作文的写作也可以化解这个矛盾。微写作在完成后,教师也可以随堂即时进行点评和修改,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手机上完成评阅。微写作的体裁形式灵活多样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高星云在《高考微作文》中总结了历年高考小作文写作的体裁形式达28种之多。其中包括平时熟悉的体裁,如解说词、欢迎词、新闻短评等,也有比较陌生的建议、请柬、广播词等。
   语文核心素养。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核心素养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这里也指出了当下写作教学的核心——过程中的体悟,也即思维的养成。
   语文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写作。写作既体现写作者的语言建构运用能力,也体现个体的审美创造能力。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学习语言及训练思维能力应当成为最基本的核心素养。所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出适宜的训练方案是根本,如果一味的拔高训练目标,反而南辕北辙。微写作恰恰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适应其表达能力。
   二、实施微写作对中学写作教学的意义
   1.帮助中学生掌握微写作策略
   微写作教学是以微写作的形式来进行的写作教学。它是在一定情景下灵活自由表达自己的一種写作形式。微写作与阅读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还能在多次训练中提高大作文局部写作能力,对大作文写作起着“聚沙成塔”的作用。目前,自媒体的生长与发展渐渐成为主要传播手段,这也为写作创新了平台和样式。当写作不再受到发表的制约,个体的表达欲望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注定了其表达欲望的旺盛,他们急于表达对这个世界不成熟的思考,而表达的积累也会引起质变,形成积极的写作动机,通过各种表达练习养成观察的习惯和表达的习惯。毫无疑问,表达的积累是表达策略形成的基础。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让学生从一个字一个词练起,对于将来的大作文的写作来讲是最好的基础。同样,反观现在的大学生写作,洋洋洒洒万言没有问题,问题是洋洋洒洒万言却没有中心,没有逻辑。这样的写作仍然不能定义为成功的写作。
   2.拓展中学生写作新场域新模式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场域单一,写作模式闭环,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较为僵化。微写作突破了传统的受命作文,被动作文的限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良性网络平台,诱导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情真意文章的写作离不开写作动机和写作语境。特定的情境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语言,而这些情感在当时的语境中可能是真值,易时易地之后,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所以微写作在短时内可以捕捉写作主题在瞬时间的真情实感。新媒介正好为微写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微写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可以创作出很多实用文体,如演讲词、说明书、小评论 、颁奖词、新闻短评等。这些灵动的、生活化的写作类型更能培养写作必备的构思、立意、表达等能力。如果能扎实训练微写作,大作文的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三、中学微写作的实施策略
   1.课堂内外“随练”
   “随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在课堂上受教学内容触发,随时随机进行练笔。这种练笔较少束缚,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引申,也可以是受到即时事件即兴话语触发的灵感,随时随性随兴随情进行微练习;二是指在课余要求学生“随课堂练”即指根据单元学习和测试目标,老师在字数、表达内容等方面不做过多的约束,学生可以遵循个性、遵循兴趣的指引,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都可以不拘一格。甚至是课本旁的短批注,都可以成为它的形式。还可以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改写、创写或续写,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形成系列小容量、目标针对性强的微写作训练群。    2.多文体训练
   反观现在的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面对给定材料,能写出合乎命题意图合乎文体规范的文章少之又少。再到高考作文,虽然高考作文并不限制文体,但是特定的材料对于文体是有内在要求的。大学写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散文式论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中的“定体”意识尚未被广泛引入到教学中。事实上“问题意识”与“文体意识”的培养都应该从初中甚至是小学抓起的,然而多年来,高考作文在考核中“文体不限”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部分考生的适宜性,但是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学生对于文体特点的认知。故而有针对性的文体训练一则培养学生树立文体意识;二则培养学生的选题意识;三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通过在文体训练中渗透“问题思维”,促使学生在各种文体写作中,厘清文体概念,把握各类文体间的细微差异,写出符合文体质的规定性的文章。
   3.多场合训练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微写作训练的场合分为学校、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在多场合随时记录、写作、创作,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情境的丰富。在学校,学生的写作一般受到教学内容的规约和教师的个人训练理想的影响,具有规定性和约束性。学生往往不能展开手脚,在写作动机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开放的场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视野开阔。受制于当前的教学形式,学生一般要求在封闭的教室内进行写作,这种场合有其适应未来考场作文的优越性,但制约性也不言而喻。在日常训练中,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更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写作动机。积极的写作动机会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写作的欲望。这种写作无论是口头写作还是书面写作,无疑都更具有真实性。教师都有一个日常经验,当学生在课堂写作,教师俯身去看时,学生往往下意识地捂住作文或者停滞写作,在教师走后其思路也不能恢复如前。当然,对于其他旁观者,学生也会作出这种行为反射。虽然其中有学生不自信的表现,但也充分说明学生对制约的反感和“抗议”。所以,开放的训练场合更能促使学生释放天性,在表达中展示生命的本真,而这正式写作的原初宗旨。
   4.线上线下混合训练
   线下训练已经是一种常规。随着新媒体的流行与普及,需要有效利用新媒体搭建写作平台来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微信群,专门的公众号以及一些写作软件,甚至是一些专业网站。新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介相对严苛的审核制,使得学生的文章较少受到编辑审核的禁锢,相对容易地变成了交际信息。当下的线上工具中,功能较全面的有“学习通”和“雨课堂”。以学习通为例,其中设有专门的讨论功能区,教师可以发布一些课堂外的热点事件,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可以是零星的感想,也可以是问题的探究。古语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下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所以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人总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写作更是如此。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既是解决写作素材之道,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良好开端。加上线上写作的便捷性,完成之后可以实现即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互动滞后与不足的问题。通过线上软件的助力,一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当然,要解决当下中学作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千篇一律等问题,仅靠微写作是不可能的,除了积极推动微写作之外,我们还需要改变惯常的评价方式。例如单纯从文章结果来评价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启发,也忽略了对写作主体的唤醒和激励,再如功利化的从文章的主题、结构、材料、语言等要素是否满足考试样本来评价而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真性情和精神自由,这些都可以从当下語文老师的作文批语中找到痕迹。所以微写作并不是改变了写作的本质,而是最大限度的破除束缚在写作身上的各种绳索,例如字数、例如考试万能主题,为学生的写作进行精神解压,还作文以自由。温儒敏说“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给一些技巧方法,还要教‘用脑’。”[3]所谓用脑,言下之意就是说写作教学重在智能培养,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写作技巧的模仿和训练。只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写作才能创新。故而适宜的形式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催化剂。针对初中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微写作都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系宁夏师范学院项目资助“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兼谈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调研”(课题编号NGY2018-108)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高星云.高考微作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3]温儒敏.你教的可能是假语文.公众号“人教教材培训”.2017.10.31.
  [作者通联: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
   通知明确,对于“双减”文件印发前,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已备案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实施审批制度。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线上机构审批设置基本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统一的设置要求,对线上机构实施审批,审批通过后发放办学许可证,并在同级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分别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法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线上培训机构,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
   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校外线下和线上培训规范治理工作,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校外线上培训的综合治理,公开投诉举报方式,联合相关部门现有执法队伍开展网络巡查和综合执法;网信、公安、电信部门要做好违规培训平台和应用软件(含APP)的关停、下架等工作。
  ——《中国教育报》2021年9月20日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在小说阅读训练中,会出现出“答不准”“答不全”“答不深”等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便是思维层面的问题,而SOLO评价方法能够将内隐的思维水平外化为不同结构层次的学习成果,便于教者观察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思维水平。因此在小说阅读训练中,可以借助SOLO评价方法,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去寻找更科学的训练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小说阅读的能力,改进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SOLO评价;
摘 要 高中语文精雅教育,以传统艺术为文化原点,以现实生活为实践起点,以交际言语为生命基点,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落点,采用属对寄意、赋诗言志和绘图生文、赏乐造语、演剧对话等方式,将旧有的对联、诗歌、绘画、音乐等经典艺术形式自然引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艺术沟通为主要路径的校园语文修习,在师生、生生及家校人际交往方面,构成一种同应试教育决然相抗的言语生命成长图式。其成图立意的实际修习、交往过程具有泽
摘 要 异质资源就是有瑕疵甚至有错误的助读资源。其教学价值是反向助读,即作为教学文本相关内容的反例进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比对和辨析,发现教学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或思想意涵的深邃,达成正确解读、深度解读的目标。本文从可用于反向助读的异质资源的类型入手,谈其反向助读价值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 阅读教学;异质资源;反向助读  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助读资源,助读资源的运用需要语文教师主动构建和优化助读系统。
摘 要 《归园田居·其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于辞官彭泽县令、彻底归隐田园后的第六年,所创作的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篇融叙事、写景与抒情等手法于一炉,综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与语言之美、哲思之美于一体,以“返自然”为核心宗旨,绘无人之景,抒“有我”之情,营真璞之境,此诗中情景交融之自然、情理融汇之巧妙,在他诗中难以寻得。   关键词 《归园田居·其一》;自然之境;有我之境;人生之境  《归园田居·其一》作
摘 要 课堂教学如果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老师应当在深读文本上做足功夫。抓住文本的“丰盈”处,抓住文本的矛盾处,找准文字的独特之处,深读基础上,做好深度推进,充分打开思维,方能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深处。   关键词 深度阅读;显性矛盾;深度思考  阅读教学应当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然而碍于学生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靠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很难真正走进文本世界的深处。考验教师的地方也恰在此处。如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回忆性散文的典型代表.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两个视角的相互交织,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面对苦难的心路历程.基于对散文体式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看花”这一事件展开,在明确这一明线索的同时,去深入分析“看花”背后的情感暗线,即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转变以及对苦难态度的转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独特情感,学习这种独特情感的表达方式.
摘 要 从2016 年和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的两轮国家义务教育语文学习质量监测数据来看,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语文素养的影响远大于学习兴趣、习惯和课外阅读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语文素养的影响也远远小于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多媒体使用对语文素养的影响很微小。语文学科学习效能感之所以影响如此巨大,其原因在于语文素养的核心在于阅读和写作,阅读、写作和音乐、美术一样属于技能,受反省认知知
摘 要 统编教材在适配课标、编写理念、体例结构以及相应的教学指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完成特定任务,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为有效完成单元核心任务,根据具体学情,我们主要尝试了“大任务统领下的单元学习设计”“依托单元学习任务的微专题设计”“基于单元任务的单篇精读设计”三类课堂教学设计,力求在课堂上避免单一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单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千古名篇,该文中周敦颐通过对莲的描绘以及对菊花、牡丹的诠释,展现了他的君子志向和追求.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通过分析文章的显性之“不”和隐性之“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触摸君子的精神内核;通过“二改原文”“三加标点”“千年一遇”等课堂活动凸显周敦颐对君子品质的践行和坚守.
摘 要 要素脱靶、问题断裂、孤“文”自赏无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以“结构化”的理念对课堂活动进行重构。学习活动结构化,需要指向关键概念,着一“准”字;调用恰切资源,着一“活”字;联结真实情境,着一“用”字。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具有连贯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关键词 结构化;学习活动;关键概念;学习资源;语言运用  学习活动是推进语文课堂的重要载体,其功能是多元的:既暗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