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一、情境——点燃交际的火焰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情乃语言教学之根本,境乃语言教学之叶脉。情、境合二为一,成为语言教学的生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只有创设出真实自然、学生乐于参与的语言交际情境,才能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转化为具有真实意义的学习活动。
1.TPR教法真实沟通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写,是一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的活动,对于教授一些难于被理解的词句时,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体态语来演绎。比如教有关跳跃的三个词jump、skip与 hop,老师做动作说英语,以单脚跳演示hop,轻快地跳演示skip,用力跳跃演示jump。这样,学生很容易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便于区分。还可以老师说英语学生做动作,或者老师做动作学生说英语,以此来检测学生输入语言内化的程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情实景演绎真实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其实就是一种最为真实自然的交际场景。如在教学late这一词时,就可以利用课堂中出现的迟到现象引出。又如在教學句型“Who’s on duty today”时,就由值日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新句型的学习。对于这种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的兴趣不亚于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既简单易行,又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去交际。
二、活动——展现个性的舞台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根基。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获得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
1.信息差任务
信息差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如在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时,我让学生带了各自家庭成员的照片,然后互换照片,相互提问,猜测对方与照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及其他信息。在相互提问和猜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了家庭成员间的称呼,而且复习了句型“Who is …?She’s/ He’s …”“Is she/ he your …?Yes,she is/ he is.(No,she/ he isn’t.)”,使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感受到交际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实际性任务
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绽放它的魅力。我们在设计任务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任务,把交际语言运用于实际。例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了超市,分别有“服装柜”、“玩具柜”、“水果柜”、“食品柜”、“学习用品柜”等,让学生分别饰演顾客和营业员,并给每组学生布置了一定的购物任务,让学生按照“购物清单”去购买物品。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else?”“What colour do you like?”等购物用语脱口而出,课堂上出现了像超市一样的火爆场面。在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交际用语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能真正把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
3.调查性任务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布置学生参与一些调查性的任务。在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语言交际,了解所要调查的内容。例如在牛津版小学英语4A教材Unit 1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调查文具盒中学习用品的任务。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而且加强了与同学的情感交流,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调查任务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调查,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监督、反馈和评价,从而保证调查的质量,真正达到了交流与运用的目的。
三、自评——扬起自信的风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发挥语言情境的优势,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真正让学生用感官和心灵去体验英语语言及其运用的妙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小学)
一、情境——点燃交际的火焰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情乃语言教学之根本,境乃语言教学之叶脉。情、境合二为一,成为语言教学的生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只有创设出真实自然、学生乐于参与的语言交际情境,才能把语言交际的过程转化为具有真实意义的学习活动。
1.TPR教法真实沟通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写,是一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的活动,对于教授一些难于被理解的词句时,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体态语来演绎。比如教有关跳跃的三个词jump、skip与 hop,老师做动作说英语,以单脚跳演示hop,轻快地跳演示skip,用力跳跃演示jump。这样,学生很容易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便于区分。还可以老师说英语学生做动作,或者老师做动作学生说英语,以此来检测学生输入语言内化的程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情实景演绎真实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其实就是一种最为真实自然的交际场景。如在教学late这一词时,就可以利用课堂中出现的迟到现象引出。又如在教學句型“Who’s on duty today”时,就由值日生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新句型的学习。对于这种真实的生活情景,学生的兴趣不亚于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既简单易行,又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去交际。
二、活动——展现个性的舞台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根基。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获得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
1.信息差任务
信息差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如在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时,我让学生带了各自家庭成员的照片,然后互换照片,相互提问,猜测对方与照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及其他信息。在相互提问和猜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了家庭成员间的称呼,而且复习了句型“Who is …?She’s/ He’s …”“Is she/ he your …?Yes,she is/ he is.(No,she/ he isn’t.)”,使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感受到交际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实际性任务
语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绽放它的魅力。我们在设计任务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任务,把交际语言运用于实际。例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了超市,分别有“服装柜”、“玩具柜”、“水果柜”、“食品柜”、“学习用品柜”等,让学生分别饰演顾客和营业员,并给每组学生布置了一定的购物任务,让学生按照“购物清单”去购买物品。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else?”“What colour do you like?”等购物用语脱口而出,课堂上出现了像超市一样的火爆场面。在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交际用语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能真正把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
3.调查性任务
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布置学生参与一些调查性的任务。在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语言交际,了解所要调查的内容。例如在牛津版小学英语4A教材Unit 1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调查文具盒中学习用品的任务。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而且加强了与同学的情感交流,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调查任务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调查,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监督、反馈和评价,从而保证调查的质量,真正达到了交流与运用的目的。
三、自评——扬起自信的风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发挥语言情境的优势,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真正让学生用感官和心灵去体验英语语言及其运用的妙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