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困惑与困难,致使这个领域不少学校具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的迫切性,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成功推进教育研究最为宝贵的动力。而且,职业学校一般不受升学率的制约,有可能突破束缚育人多元化的桎梏,消减功利主义对教育的侵蚀。实践证明,我们在职业学校开展的实践研究,已显示出职业学校是进行教育改革难得的沃土。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像一颗渴望绽放的种子,播撒它,将营造教育改革的一片绿荫。
“多元智能”引发办学指导思想的深刻变化
1.落实“育人为本”必须强调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
只要我们悉心审读,就不难发现,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承认“从我们物种成员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上是相似的”,但是,就个体而言,该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曾反复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独特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之,他在论述智能或教育时,总不遗忘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每一个人”,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共产党宣言》曾庄严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认识的变化促使我们将“民本”与“人本”相结合,将“群性”与“个性”相结合,大大深化了对“育人为本”办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加德纳还多次强调指出:“我们每一个人也处于能对世界做出独特贡献的地位。”无疑,这为我们提供了将大众教育与人才教育相沟通的理论依据。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士气”,也有助于我们在推行大众教育的同时,实现多元人才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在职业学校的实验中,表现十分明显。例如,北京市财经学校电脑美术设计班的班主任陈燕,她所在班的“学生95%来自三类学校,他们参加中考也不能达到普高三类校的录取标准,全部都是未经过中考提前招生入学的”。她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十分欣喜地写道:“我班有6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东城区三好学生、东城区优秀干部、校级三好生、校级优秀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值周生、礼仪标兵、突出进步生等多项荣誉称号。”陈燕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总结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成绩不是一蹴而就取得的,这是利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一次很好尝试。” 陈燕老师的育人成效证明,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贡献的论断是正确的,大众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各类杰出人才。
2.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深化了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教育公平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不过,人们多从教育的投入、教育设备与人员配备等角度加以论述,这显然是保证“教育优先”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更不应忽视教育自身体现教育公平的本真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具有智能结构差异的学生来说,实施统一的教育,是现象上的“公平”,实质上则是最大的不公平。它追求的教育公平,要求使每个学生能够接受“各得其所”的教育。也就是说,对每一个独特个体应实施适合其特点的多样化的教育,这才是教育自身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这一理念可以大大促进多元人才的成长,优化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促进教育的人性化
加德纳在2008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明确提出:我认为将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简单地培养拥有智能的人,或者定义更多的智能。与此相反,应该将智能和伦理道德以及责任感结合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赋予智能以人性,即智能人性化。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自己的职业生命存在一天,智能的人性化将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力求实现“智能人性化”,为我们的研究贯彻“育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能够从“人”发展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强调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功能的同时,我们重新认识到,在现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肩负着促进人发展的功能,具有“等值性”。研究视角的改变,促使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取得成绩的学校和教师都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在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中,他们运用以“人性化”为追求目标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学生则以潜能的尽情释放回报了他们。
借鉴“多元智能”改变思维,更新教育观念
美国学者C·W·莫里斯曾言:“观念是人类文化的原子弹!”这句名言已经成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验学校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理念。因为它引爆产生了诸多新观念,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本课题的领衔专家陶西平发表了题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的论文,系统阐述了教育观念更新的内容,引领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北京市电器工程学校的赵继洪校长曾总结道:“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的实践研究,对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激发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司空见惯的事物,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进行重新审视,激励我们对学科教学策略及模式、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尝试。”
北京信息管理学校的庆敏老校长深刻指出:“学生观”是各种教育观念之‘根’。”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了转变学生观的难点,即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表现,这一问题不能正确解决,老师就不可能“乐教”,学生也不可能“乐学”。我们就此专门研究了转变“学生观”的着力点,明确指出:其一,教师必须以人性化的情怀,热爱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认真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师教育人格的基石;其二,教师应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善于透视学生的潜能。加德纳于2004年撰写并出版了《改变思维》一书,对我们更新观念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市财经学校张宝居老师引用马卡连柯的名言表明教育观念的变化,他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他还说:“传统的智力理论赐给教师的是一幅单色的眼镜,它只能看到某一种颜色的学生,而多元智能理论赋予教师的是多色的眼镜,能够使教师看到多种颜色的学生以及学生在教师眼中的变化。”北京经济管理学校李翠屏老师更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眼中变了,是这一理论给教育带来的杰出贡献。”课题组根据老师们认识的变化,对比了新旧学生观的差异,见下表。
职业教育的实验学校提出了“潜能生”这一重要概念,这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基本特征的正确把握,比倡导“特长生”更具普遍性。
思维方法改变了,教师们的心态也开始改变了。实验学校中“势利眼”的老师少了,学生发生的积极变化,使教师们有了成就感,尝试变革的积极性开始取代教学的倦怠感。原北京市振华旅游学校负责本课题研究的范春■老师说:“多元智能理论为职校教师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该校的孙君老师吸纳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维传统——不仅对学生的优缺点“一分为二”,而且还采用了“合二为一”的思维方法,撰写了题为《长(zhǎng)善救失,梦想成真》的案例。文中说道: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即“长中有短,短中有长”,老师必须学会“长善救失”,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北京市财经学校李蔚老师则动情地说:“开启‘多元智能’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观念的变化,使许多教师用赏识的阳光雨露滋润一个又一个学生,特别是滋润那些学业成绩落后、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心田,给这些学生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教师们的思维方法和态度改变了,广大学生受益了。北京振华旅游学校的殷鸿郢老师曾经遇到一个形同“混混”的学生:这位学生头发根根竖起,在头顶攒成倒圆锥状;上课睡觉;不写、不交作业;上课不带书;经常上课迟到;在宿舍里抽烟;做操吊儿郎当,还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说话;情绪激动时就摔门锤墙,两次摔坏了班里的门锁;老师说什么他都顶……殷老师悉心观察,发现他有玩“花球”的绝活。于是,殷老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尊重他的爱好,拜他为师,虚心学习“花球技艺”,取得了这位软硬不吃学生的信任。经过殷老师四个学期的耐心教诲,该生竟然被评上了优秀实习生。这一案例表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赏识与信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这一个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成功教师的人格力量。他们所以能够拯救一批又一批陈旧教育的“弃儿”,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热爱每一个学生的圣洁的心!
善于“透视”学生的潜能是十分困难的,却极其重要。有所学校接纳了一位农村来的女生,她的中考数学成绩只有4分,按照传统的观念,她是一个十足的“差生”。但是,这所职业学校的邵昶老师发现她喜欢英语,虽然她的英语成绩并不骄人。邵老师珍视她的兴趣,认为该生喜欢英语,体现了她潜在的智能长项,于是不断鼓励和帮助她。后来这位学生的英语水平获得迅速提高,还没有毕业就已经通过了美国迪斯尼公司的面试,邵老师终于造就了一个英语人才。这一个案揭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潜能生”,“潜能生”未必没有“特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将他们的“潜能”转化为“显能”。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改变思维”的论述,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强调了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本课题尝试揭示了办学者应有的思维特点,明确指出教育事业需要着力的是“习、熏、悟、化”的长效功夫,更为重视教育的隐性效果,必须认识并警惕急功近利思想对教育事业的破坏性。北京市商业学校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构建了“育人为本”的系列教育观念,将其渗透在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学生多元成才的学校文化,促成了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多元智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日国家教育部对职业学校提出了内涵发展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对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是现实的、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如何矫正学生诸多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成人”,这是职业学校首先面对的难题。
本课题不少的实验学校提出了“先成人”的思想,将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这与加德纳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1996年就领衔建立了优善工作项目,进一步密切了智能与职业道德的联系。北京市供销学校刘金凤老师翻译了《优善工作项目的进程》,撰写了《优善工作综述》,提供了改进学校德育的新思路。本课题也明确指出,人的行为习惯是受思维习惯支配的,改变思维,逐渐成为实验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策略。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刘建坡老师撰写了题为《引领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学生道德能力》的论文,颇有新意。北京市商业学校则创立了“立体德育”,将德育与学生的个性及未来的职场需要紧密结合,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北京市供销学校开发了《德育读本》,采用多元互动情境化的模式实施德育教学,拟定了六大板块:思想碰撞板;经典案例厅、艺术陶冶场、嘉言诵读角、演说布道园、践履躬行地。该读本为学生提供了226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使德育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熏陶,仅道德案例就辑录了201个,嘉言警句则有304段……有效突破了教师唱独角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
语、数、外三科,对职业学校来说,属于文化基础课,是他们教学中的“软肋”。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普遍担心,职校生不要因为文化课的缺失,成为第二代下岗工人。本课题重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这三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是希望坚守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结职业学校文化课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成功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这些经验不仅适合职业学校,而且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都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语文教师赵威使不少原来厌烦语文的学生,竟然追着她要求写作文。有一位爱画画的学生,上语文课不听讲,偷偷画画。赵老师从多元智能理论获悉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方式。于是,她让该生用他喜欢的画画方式,表达对《林冲风雪山神庙》课文的理解。该生十分兴奋,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生动的课文梗概,深化并展现了他的阅读能力。后来,该生画成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连坏画,被众多老师借用为教学课件。赵老师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一位内向曾经“厌学”的女生,竟然在考场上写出了如下的文字:“十六岁是晨光破晓;十六岁是花蕾初绽;十六岁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十六岁是‘豆蔻梢头二月春’。十六岁的心境,如‘江天一色无纤尘’,如‘玉鉴琼田三百顷’,在这里,尽可写下最新最美的文字,尽可描绘如诗如梦的画图……”自然流畅的引用,透出了她隽永的诗人气质。该生考上大学后曾经给赵老师写信道:“赵老师,您知道吗?就是那一次次诗歌朗诵会、擂台赛,让我从厌倦学习到爱上课堂,从自卑懦弱到自信坚强。”
有的老师还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深刻领会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关于语文教学的重要论述: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
在多元互动情境化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始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有飞扬的音乐,有激情的诵读,有幽默、机智与诙谐,有笑声中的传情达意,有言辞的交流,观点的辩驳、心灵的碰撞,有气势恢宏的书法,有意境深幽的图画……学生沐浴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了情感的流淌、诗的激情、美的神采、智的才华。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语文教学场面啊,它已出现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
北京市交通学校宿昱老师深刻把握了多元智能理论富有实践性的特点,成功探索了“用数学”的教学模式,使“深不可测”的数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与他们未来的专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有不少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上中小学时还有不少学生的假期都是在英语补习班度过的,但是到大学毕业准备“考研”时,还要到“新东方”这类学校去进行强化训练。当下我国英语学习费时之多,真令人叹惋!可是英语教学的奇迹,竟然在职业学校发生了!原北京市财经学校国际合作教学专业的金小红老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结构思想,改变了以语法统领的传统模式,她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在实施多元评价的机制下,采用了生活中的、专业中的英语“活教材”,创立了“练听说,燃兴趣,变主动,带读写”的新型教学模式,居然能够使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记不清楚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通过了雅思四级!
专业技能课是职业学校的“主业”,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并非易事。令人感动的是,这里也有惊人的创造!
原北京二轻工业学校的张景黎老师在题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专业学习潜能——塑料成型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中,较详尽地阐述了实施“做中学”的成功个案。他将“听中学”变为了“做中学”,实现了真正的“手脑并用”。学生在现场边干边学,大大提高了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边干边学,“知识就在手中”,剥去了知识神秘的外衣,成功地化难为易了。而且,往往在“做”的过程中会删去书本上不少无用的知识,从而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也为我们基础教育“减负”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知行合一”的专业教学,达到了“知”与“能”并举的目标。
借鉴“多元智能”构建适合学生多元成才的运作机制
1.高中阶段学制变革的成功尝试
我国正面临探索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历史时期,现代学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学校,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两类能够帮助学生多元成才的新型学制。
“大职业教育”的雏形。例如,北京市商业学校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了多元出口的弹性学制:他们有两年制的技工教育、三年制的职业高中教育、四年制的中专教育和“大学预科”培训,有为职场人开设的成人培训,还有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社会教育……经由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学生和家长大大提高了理性选择的水平。该校给学生提供了四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有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与人生发展的定位。
在实施弹性学制的同时,该校又将学历制与专业证书制相结合,学历是弹性的,证书是多样的,有效整合了多种教育功能,创建了具有鲜明现代特征的“大职业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出口的“立交桥”,在学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普职融通的多元学制”。原北京市财经学校国际合作专业实施了国外新兴的“学分转移制度”,实现了“普职融通”。据初步统计,该校的毕业生中已经涌现了20岁至24岁140名留英硕士学生和3名博士生。在国外探索现代学制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他们能够正确选择和借鉴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度,大大提高了教育国际合作的水平,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2.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9年5-6月号刊登了加德纳的文章,指出:“纵观整个历史,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专门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教育。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改变这种状况。”“所谓个性化教育指的是以一种最舒适、最有效的方式,向每一个人教授他或她最需要和最希望知道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他还指出:“我们已经有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指个性化教学)的技术(指电脑)。”职业学校往往面对的是一群“不服管教”的学生,很多学校加大了个性化教学的改革步伐。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个性化教学,如采用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二是以个别教学补充班级授课制,如有“一对一”的指导;导师制、双导师制;现代师徒制;基于“人机对话”的现代个别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包括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框架内的学分制)等等。北京市商业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竟然使一位令人担心的“网迷”于2007年毕业后,成为国内一知名咨询公司“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被公司总裁、首席顾问等誉为该公司IT第一人,是他们最年轻的总经理。该生的成功,正获益于学校老师对他实施的个别化教学。
实践证明,“机会就是教育!”“选择就是机制!”
3.多维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多元智能评价的立足点在于促进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从总体上分析,发展性评价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实验学校,由于不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面对复杂的生源,他们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多维评价理论,深受这些学校的欢迎。有的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多维的评价制度,取得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
例如,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认真实施了“评教一体化”的改革,评价和教育教学相互促进。他们采用多种手段,实施多元考核,注重过程性的教育评价。教师们设计的多种考核方式,涵盖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等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育评价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发展开始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下面就是该校学生在德育课上供师生评价的作品,我们几乎能够从中触摸到他们欢跃的创造激情。
学生在交流会上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职业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改革,其效果诚如有的老师所总结的那样: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后,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了,学生“动”起来了,知识“活”起来了,师生“乐”起来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话道出了教育改革必须经由实践检验的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局限在北京地区二十几所职业学校,但是,它是这批实验学校付出艰辛劳动干出来的,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凝结而成的,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我们有责任将它播撒到广袤的大地之上,以此迎接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春天!■
□编辑 王雪莉
“多元智能”引发办学指导思想的深刻变化
1.落实“育人为本”必须强调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
只要我们悉心审读,就不难发现,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承认“从我们物种成员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上是相似的”,但是,就个体而言,该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曾反复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独特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之,他在论述智能或教育时,总不遗忘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每一个人”,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共产党宣言》曾庄严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认识的变化促使我们将“民本”与“人本”相结合,将“群性”与“个性”相结合,大大深化了对“育人为本”办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加德纳还多次强调指出:“我们每一个人也处于能对世界做出独特贡献的地位。”无疑,这为我们提供了将大众教育与人才教育相沟通的理论依据。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士气”,也有助于我们在推行大众教育的同时,实现多元人才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在职业学校的实验中,表现十分明显。例如,北京市财经学校电脑美术设计班的班主任陈燕,她所在班的“学生95%来自三类学校,他们参加中考也不能达到普高三类校的录取标准,全部都是未经过中考提前招生入学的”。她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十分欣喜地写道:“我班有6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东城区三好学生、东城区优秀干部、校级三好生、校级优秀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值周生、礼仪标兵、突出进步生等多项荣誉称号。”陈燕老师在文章的最后总结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成绩不是一蹴而就取得的,这是利用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一次很好尝试。” 陈燕老师的育人成效证明,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贡献的论断是正确的,大众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各类杰出人才。
2.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深化了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教育公平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不过,人们多从教育的投入、教育设备与人员配备等角度加以论述,这显然是保证“教育优先”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更不应忽视教育自身体现教育公平的本真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具有智能结构差异的学生来说,实施统一的教育,是现象上的“公平”,实质上则是最大的不公平。它追求的教育公平,要求使每个学生能够接受“各得其所”的教育。也就是说,对每一个独特个体应实施适合其特点的多样化的教育,这才是教育自身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这一理念可以大大促进多元人才的成长,优化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促进教育的人性化
加德纳在2008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明确提出:我认为将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简单地培养拥有智能的人,或者定义更多的智能。与此相反,应该将智能和伦理道德以及责任感结合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赋予智能以人性,即智能人性化。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自己的职业生命存在一天,智能的人性化将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力求实现“智能人性化”,为我们的研究贯彻“育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能够从“人”发展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强调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功能的同时,我们重新认识到,在现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肩负着促进人发展的功能,具有“等值性”。研究视角的改变,促使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取得成绩的学校和教师都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在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中,他们运用以“人性化”为追求目标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学生则以潜能的尽情释放回报了他们。
借鉴“多元智能”改变思维,更新教育观念
美国学者C·W·莫里斯曾言:“观念是人类文化的原子弹!”这句名言已经成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验学校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理念。因为它引爆产生了诸多新观念,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本课题的领衔专家陶西平发表了题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换一种眼光看教育》的论文,系统阐述了教育观念更新的内容,引领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北京市电器工程学校的赵继洪校长曾总结道:“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的实践研究,对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激发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司空见惯的事物,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进行重新审视,激励我们对学科教学策略及模式、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尝试。”
北京信息管理学校的庆敏老校长深刻指出:“学生观”是各种教育观念之‘根’。”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了转变学生观的难点,即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表现,这一问题不能正确解决,老师就不可能“乐教”,学生也不可能“乐学”。我们就此专门研究了转变“学生观”的着力点,明确指出:其一,教师必须以人性化的情怀,热爱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认真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这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本出发点,是教师教育人格的基石;其二,教师应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善于透视学生的潜能。加德纳于2004年撰写并出版了《改变思维》一书,对我们更新观念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市财经学校张宝居老师引用马卡连柯的名言表明教育观念的变化,他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他还说:“传统的智力理论赐给教师的是一幅单色的眼镜,它只能看到某一种颜色的学生,而多元智能理论赋予教师的是多色的眼镜,能够使教师看到多种颜色的学生以及学生在教师眼中的变化。”北京经济管理学校李翠屏老师更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眼中变了,是这一理论给教育带来的杰出贡献。”课题组根据老师们认识的变化,对比了新旧学生观的差异,见下表。
职业教育的实验学校提出了“潜能生”这一重要概念,这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基本特征的正确把握,比倡导“特长生”更具普遍性。
思维方法改变了,教师们的心态也开始改变了。实验学校中“势利眼”的老师少了,学生发生的积极变化,使教师们有了成就感,尝试变革的积极性开始取代教学的倦怠感。原北京市振华旅游学校负责本课题研究的范春■老师说:“多元智能理论为职校教师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该校的孙君老师吸纳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维传统——不仅对学生的优缺点“一分为二”,而且还采用了“合二为一”的思维方法,撰写了题为《长(zhǎng)善救失,梦想成真》的案例。文中说道: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即“长中有短,短中有长”,老师必须学会“长善救失”,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北京市财经学校李蔚老师则动情地说:“开启‘多元智能’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观念的变化,使许多教师用赏识的阳光雨露滋润一个又一个学生,特别是滋润那些学业成绩落后、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心田,给这些学生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教师们的思维方法和态度改变了,广大学生受益了。北京振华旅游学校的殷鸿郢老师曾经遇到一个形同“混混”的学生:这位学生头发根根竖起,在头顶攒成倒圆锥状;上课睡觉;不写、不交作业;上课不带书;经常上课迟到;在宿舍里抽烟;做操吊儿郎当,还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说话;情绪激动时就摔门锤墙,两次摔坏了班里的门锁;老师说什么他都顶……殷老师悉心观察,发现他有玩“花球”的绝活。于是,殷老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尊重他的爱好,拜他为师,虚心学习“花球技艺”,取得了这位软硬不吃学生的信任。经过殷老师四个学期的耐心教诲,该生竟然被评上了优秀实习生。这一案例表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赏识与信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这一个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成功教师的人格力量。他们所以能够拯救一批又一批陈旧教育的“弃儿”,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热爱每一个学生的圣洁的心!
善于“透视”学生的潜能是十分困难的,却极其重要。有所学校接纳了一位农村来的女生,她的中考数学成绩只有4分,按照传统的观念,她是一个十足的“差生”。但是,这所职业学校的邵昶老师发现她喜欢英语,虽然她的英语成绩并不骄人。邵老师珍视她的兴趣,认为该生喜欢英语,体现了她潜在的智能长项,于是不断鼓励和帮助她。后来这位学生的英语水平获得迅速提高,还没有毕业就已经通过了美国迪斯尼公司的面试,邵老师终于造就了一个英语人才。这一个案揭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潜能生”,“潜能生”未必没有“特长”,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将他们的“潜能”转化为“显能”。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改变思维”的论述,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强调了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本课题尝试揭示了办学者应有的思维特点,明确指出教育事业需要着力的是“习、熏、悟、化”的长效功夫,更为重视教育的隐性效果,必须认识并警惕急功近利思想对教育事业的破坏性。北京市商业学校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构建了“育人为本”的系列教育观念,将其渗透在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学生多元成才的学校文化,促成了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多元智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日国家教育部对职业学校提出了内涵发展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对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是现实的、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如何矫正学生诸多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成人”,这是职业学校首先面对的难题。
本课题不少的实验学校提出了“先成人”的思想,将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这与加德纳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1996年就领衔建立了优善工作项目,进一步密切了智能与职业道德的联系。北京市供销学校刘金凤老师翻译了《优善工作项目的进程》,撰写了《优善工作综述》,提供了改进学校德育的新思路。本课题也明确指出,人的行为习惯是受思维习惯支配的,改变思维,逐渐成为实验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策略。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刘建坡老师撰写了题为《引领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提高学生道德能力》的论文,颇有新意。北京市商业学校则创立了“立体德育”,将德育与学生的个性及未来的职场需要紧密结合,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北京市供销学校开发了《德育读本》,采用多元互动情境化的模式实施德育教学,拟定了六大板块:思想碰撞板;经典案例厅、艺术陶冶场、嘉言诵读角、演说布道园、践履躬行地。该读本为学生提供了226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使德育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熏陶,仅道德案例就辑录了201个,嘉言警句则有304段……有效突破了教师唱独角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
语、数、外三科,对职业学校来说,属于文化基础课,是他们教学中的“软肋”。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普遍担心,职校生不要因为文化课的缺失,成为第二代下岗工人。本课题重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这三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是希望坚守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结职业学校文化课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成功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这些经验不仅适合职业学校,而且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都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语文教师赵威使不少原来厌烦语文的学生,竟然追着她要求写作文。有一位爱画画的学生,上语文课不听讲,偷偷画画。赵老师从多元智能理论获悉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方式。于是,她让该生用他喜欢的画画方式,表达对《林冲风雪山神庙》课文的理解。该生十分兴奋,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了生动的课文梗概,深化并展现了他的阅读能力。后来,该生画成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连坏画,被众多老师借用为教学课件。赵老师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一位内向曾经“厌学”的女生,竟然在考场上写出了如下的文字:“十六岁是晨光破晓;十六岁是花蕾初绽;十六岁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十六岁是‘豆蔻梢头二月春’。十六岁的心境,如‘江天一色无纤尘’,如‘玉鉴琼田三百顷’,在这里,尽可写下最新最美的文字,尽可描绘如诗如梦的画图……”自然流畅的引用,透出了她隽永的诗人气质。该生考上大学后曾经给赵老师写信道:“赵老师,您知道吗?就是那一次次诗歌朗诵会、擂台赛,让我从厌倦学习到爱上课堂,从自卑懦弱到自信坚强。”
有的老师还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深刻领会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关于语文教学的重要论述: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
在多元互动情境化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始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有飞扬的音乐,有激情的诵读,有幽默、机智与诙谐,有笑声中的传情达意,有言辞的交流,观点的辩驳、心灵的碰撞,有气势恢宏的书法,有意境深幽的图画……学生沐浴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了情感的流淌、诗的激情、美的神采、智的才华。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语文教学场面啊,它已出现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
北京市交通学校宿昱老师深刻把握了多元智能理论富有实践性的特点,成功探索了“用数学”的教学模式,使“深不可测”的数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与他们未来的专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有不少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上中小学时还有不少学生的假期都是在英语补习班度过的,但是到大学毕业准备“考研”时,还要到“新东方”这类学校去进行强化训练。当下我国英语学习费时之多,真令人叹惋!可是英语教学的奇迹,竟然在职业学校发生了!原北京市财经学校国际合作教学专业的金小红老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结构思想,改变了以语法统领的传统模式,她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在实施多元评价的机制下,采用了生活中的、专业中的英语“活教材”,创立了“练听说,燃兴趣,变主动,带读写”的新型教学模式,居然能够使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记不清楚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通过了雅思四级!
专业技能课是职业学校的“主业”,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新型的技能型人才,并非易事。令人感动的是,这里也有惊人的创造!
原北京二轻工业学校的张景黎老师在题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专业学习潜能——塑料成型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中,较详尽地阐述了实施“做中学”的成功个案。他将“听中学”变为了“做中学”,实现了真正的“手脑并用”。学生在现场边干边学,大大提高了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边干边学,“知识就在手中”,剥去了知识神秘的外衣,成功地化难为易了。而且,往往在“做”的过程中会删去书本上不少无用的知识,从而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也为我们基础教育“减负”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知行合一”的专业教学,达到了“知”与“能”并举的目标。
借鉴“多元智能”构建适合学生多元成才的运作机制
1.高中阶段学制变革的成功尝试
我国正面临探索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历史时期,现代学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学校,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两类能够帮助学生多元成才的新型学制。
“大职业教育”的雏形。例如,北京市商业学校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了多元出口的弹性学制:他们有两年制的技工教育、三年制的职业高中教育、四年制的中专教育和“大学预科”培训,有为职场人开设的成人培训,还有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社会教育……经由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学生和家长大大提高了理性选择的水平。该校给学生提供了四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有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与人生发展的定位。
在实施弹性学制的同时,该校又将学历制与专业证书制相结合,学历是弹性的,证书是多样的,有效整合了多种教育功能,创建了具有鲜明现代特征的“大职业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出口的“立交桥”,在学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普职融通的多元学制”。原北京市财经学校国际合作专业实施了国外新兴的“学分转移制度”,实现了“普职融通”。据初步统计,该校的毕业生中已经涌现了20岁至24岁140名留英硕士学生和3名博士生。在国外探索现代学制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他们能够正确选择和借鉴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度,大大提高了教育国际合作的水平,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2.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9年5-6月号刊登了加德纳的文章,指出:“纵观整个历史,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专门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教育。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改变这种状况。”“所谓个性化教育指的是以一种最舒适、最有效的方式,向每一个人教授他或她最需要和最希望知道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效率实现质的飞跃。”他还指出:“我们已经有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指个性化教学)的技术(指电脑)。”职业学校往往面对的是一群“不服管教”的学生,很多学校加大了个性化教学的改革步伐。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个性化教学,如采用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模式;二是以个别教学补充班级授课制,如有“一对一”的指导;导师制、双导师制;现代师徒制;基于“人机对话”的现代个别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包括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框架内的学分制)等等。北京市商业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竟然使一位令人担心的“网迷”于2007年毕业后,成为国内一知名咨询公司“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被公司总裁、首席顾问等誉为该公司IT第一人,是他们最年轻的总经理。该生的成功,正获益于学校老师对他实施的个别化教学。
实践证明,“机会就是教育!”“选择就是机制!”
3.多维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多元智能评价的立足点在于促进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从总体上分析,发展性评价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实验学校,由于不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面对复杂的生源,他们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多维评价理论,深受这些学校的欢迎。有的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多维的评价制度,取得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实效。
例如,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认真实施了“评教一体化”的改革,评价和教育教学相互促进。他们采用多种手段,实施多元考核,注重过程性的教育评价。教师们设计的多种考核方式,涵盖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等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育评价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发展开始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下面就是该校学生在德育课上供师生评价的作品,我们几乎能够从中触摸到他们欢跃的创造激情。
学生在交流会上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职业学校实施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改革,其效果诚如有的老师所总结的那样: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后,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了,学生“动”起来了,知识“活”起来了,师生“乐”起来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话道出了教育改革必须经由实践检验的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局限在北京地区二十几所职业学校,但是,它是这批实验学校付出艰辛劳动干出来的,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凝结而成的,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我们有责任将它播撒到广袤的大地之上,以此迎接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春天!■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