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探究式数学教学散发魅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改进了传统教育理念,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在此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号角吹响了,许多教师纷纷“操刀上马”,电脑、投影、网络一个也不能少,书本搬进屏幕了,课堂变得热闹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不由得深思:在缺乏理论积淀条件下的课堂整合,用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的“教”,而与学生的“学”割裂开来,课堂见不到学生利用计算机实验、探究等活动,数学教学仍然走不出被动接受的困境,只不过是由“人灌”变为“机灌”罢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机械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充当教学活动的“看客”,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活动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走出枯燥、抽象的思维困境。
  一、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录的“约定俗成”的格局未能打破,机械的记记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多媒体技术呈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动的交互能动态呈现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主动开展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探究数学的本质。
  2.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习惯于生硬的传授,信息呈单向流向状态,课堂缺少师生沟通、生生合作的交互活动,学生满足于机械效仿,囫囵吞枣地接受知识,无法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致使理解与吸收能力逐渐退化。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势在必行。
  3.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借助于几何画板、Excel等软件进行探究活动,能突破教学工具单一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破解课堂知识结构,理解教学内容的真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有意识的知识建构。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二、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1.过程探究教学策略
  计算机的动态演示能改变知识呆板、生硬地呈现的状况,带给学生多姿多彩的世界,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世界奥秘的愿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掌握内在规律、重塑学习信心。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新建函数”功能绘制y=3x、y=3x-4的图象,教师让学生观察其位置关系、比较k值关系,学生很容易回答是“图象平行、k大小相等”,再让学生将y=3x的函数图象向下平移与y=3x-4的图象重合,让学生归纳规律,学生很快发现“y=3x-4的图象是由y=3x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教师再让学生列举k值相同的两个一次函数加以验证,从而推断出一次函数y=kx+b图象是由y=kx的图象沿y轴上、下平移|b|个单位的结论。通过图象的运动变化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奠定基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会遇到困惑,教师要适时点拨、相机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技术平台,让学生通过模仿实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从而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的实验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悬疑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探索活动。如在“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运用几何画板画两条相交直线a、b,在直线b上任一点M构造与a平行的直线c,找出一对同位角,让学生运行“度量”工具进行度量并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很容易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有些数学实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往往在常规条件下无法开展,若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如通过“抛硬币”实验统计正面朝上的概率,教师让学生运用FLASH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1000、5000、10000次实验,统计出正面朝上的次数,并计算出概率。
  3.创新探究教学策略
  由于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体验形象生动而有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单纯的文字表述和枯燥的内容讲述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通过课件让学生实验、验证,实现个性化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ABC中,AB=AC,BD⊥AC,CE⊥AB,求证:BD=CE.”很多同学习惯于用“ASA”证△ABD≌△ACE,即可得BD=CE。而教师另辟蹊径,运用FLASH课件演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借助于AS的强大功能,采用拖放的方式,无论形状发生怎样改变,面积始终相等。学生由此而顿悟,可用三角形的面积证法完成,即2S△ABC=AB·CE=AC·BD,因为AB=AC,所以BD=CE.
其他文献
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还应凸显诗歌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让流传千年的诗歌依旧可以在当今学生心中彰显出应有的魅力。  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音韵之美  “诗言志”,诗歌的本质就是诗人情感的诉说,是包含着情感的吟唱。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中国的诗歌非常讲究音韵之美,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情感是相协调的。诗歌的音韵之美,不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日趋重要。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能积极营造并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应对师生关系的协调有充分的认识,要学会将心比心地去体验学生的感受,积极创造和谐的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如陶行知所说:“也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要我们教师能把视线投向学生,使学生的身心
巴黎三年展原名"艺术的力量",由法国文化部在2006年创办,专门展出法国当代艺术。前两届展会在大皇宫举行,展品大多出自本土且平平无奇,没能迎来翘首以待的国际声誉。"艺术的力量
本次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的题目“现代的深处”有三关之意。其一与展览的场馆有关,它是坐落于比利时亨克城沃特斯黑的安德烈·杜蒙大楼,实际上这是一个已经停产的矿场。20世纪
数学学科在我国初中教育中属于最重要的三大主课之一,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同龄的初中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对比中,我国学生一直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遥遥领先于西方其他国家的同龄学生,具有较强的算术能力。虽然,我国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在数学创新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下面笔者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起到抛砖引
目前,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地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也不再只是围绕教案和书上的知识点展开,还要进行必要的拓展,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情感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接下来主要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作用以及方法。  
哲学家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诚然,看似一样的树叶尚且如此,更何况自然界的主宰——人呢?在我们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身上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常常因为这些差异而头疼,但若是我们能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适应和尊重差异并运用好学生的差异,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现就学生的性格习惯和学习基础差异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 尊重性格习惯差异,鼓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这样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等。他们也有着一个不雅的称号:“差生”、“学困生”,显得与整个班集体格格不入。如果教师对他们置之不理,任其发展,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问题难度的不断增加,他们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漏洞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古人云:“人皆可以成尧舜”。任何一个学生我们都没有放弃的理由,普通教育首先应该
我们先来复现一个展览前夜的场景,这个场景可能带有一点想象色彩。比如说你,作为一个陌生的观察者,在午夜时分刚下榻酒店,又迫不及待地想去展场先睹为快。你被告知展场就在出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中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让数学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其产生亲近感,而不是在一堆枯燥的数字、公式中让学生压力倍增地学习数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呢?  一、生活化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与数学建立亲近感  生活化导入就是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入具体的教学中,使数学知识和问题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