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从作文教学来看,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即使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存在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弊病。
为了弄清原因,笔者对班上学生对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的有35%,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的占25%,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的占25%,这些学生爱看课外读物,除了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15%,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笔者从以下五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存在的弊病: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抓住“亮点”表扬鼓励
成功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因此,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来强化他们的作文兴趣。想想学生每次写作文的确很辛苦,完成后他们多么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小点。所以,笔者从不吝啬表扬与鼓励。在改作文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表扬,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不放过。
(二)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除了表扬,笔者还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学习园地专设“文采飞扬”的栏目,让学生在园地上有自己一席之地是令他们感到非常快乐的事,特别是别的同学以羡慕的目光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此外,笔者还将学生的佳作选出,编辑《优秀作文集》,放在图书角,供学生阅读。
二、广辟渠道,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一)教会学生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头源于生活。造成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呢?经分析,是学生头脑里积累的知识和材料比较少的缘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首先教会学生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还要发挥想象力。例如,观察秋天的田野,组织学生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的时间,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中作适当的辅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看到农民秋收时脸上露出笑容,引导学生想象,从农民脸上的笑容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呢?学生能想象农民丰收,能想象国家的富民政策,通过学生的想象更有利于突出中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体。要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生活乐园,这样才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笔者还规定每周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为读书报课,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把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然后进行分类,写上标签,写感受,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实践证明,留心观察、多读书报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有材料写,没有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弊病。
三、指导学生筛选材料
(一)要避俗求新
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知识、材料多了,如何选材料才新颖呢?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学生接到题目后,要让学生审准题意,明确中心后,让学生多琢磨,一般同学会写什么,尽量避免同学会写的内容,要另辟新路。如,写《一个令我敬佩的人》,笔者从学生的提纲中得知,很多学生都是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这些人物的普通事例。笔者引导学生:可以写一个平凡的,甚至是你忽略的人,因为他做了什么事令你对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写下他坐公交车时发生的事:“车上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带着一口土音,车上的人瞧不起他。忽然上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当时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他立刻为老人让座,车上的人向他投来赞赏的目光。车继续往前驶,到了下一个站,上了一位穿西装的男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他还没有站稳就向车厢吐口香糖,车上的人都投去鄙视的目光,而那个老人迅速拿出纸,把口香糖包住,掉进垃圾筐里,当时车上的人拍掌叫好,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这位学生的作文能做到材料新颖。
(二)要换角度变新
普通的材料,很难写出好的作文,于是,笔者指导学生变换写作角度。如,写《我的妈妈》,从题纲中得知大部分学生会写妈妈关心我学习、关心我身体健康。笔者引导学生要换角度想想,如,从妈妈的“蠢”、妈妈的“傻”反映人物的品质。通过指导,有位学生选择了《我的妈妈真“蠢”》去写,写“下雨时,为了遮我连淋湿了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有鱼肉也不会吃,偏要找鱼骨吃”来体现妈妈的伟大。
四、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看作文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是否通顺,先修改一遍。然后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看开关、结尾安排怎样,段落详略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最后从内容上修改,看材料是否有利于中心的表达。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笔者出范文,先让学生自己改,然后集体改,让学生真正学会修改。每次作文后,笔者鼓励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或先由笔者大概批改,指出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笔者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笔者再进行评讲。每互相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学生也发觉自己改后的作文比原来的有进步。有了成功感,自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注意讲评的艺术
作文讲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学生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有闪光点,大至选材,小至一个字词,每当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因为哪怕是点滴的表扬,都会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实例重点讲评,对好的作文当堂读,并说明好在哪里,对差的作文,慎用批评,应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寫得好的地方,用巧妙的方法指出他们作文中不够的地方。通过讲评,学生知道怎样写才是好文章。笔者记得有一次写《一次有意义的拔河比赛》,有一位学生详细写了他们如何准备比赛,经笔者讲评后,他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自觉重写,而且会把比赛准备略写,比赛的过程详写,可见,这位真正领会写作方法。
为了弄清原因,笔者对班上学生对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的有35%,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的占25%,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的占25%,这些学生爱看课外读物,除了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15%,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笔者从以下五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存在的弊病: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抓住“亮点”表扬鼓励
成功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因此,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来强化他们的作文兴趣。想想学生每次写作文的确很辛苦,完成后他们多么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小点。所以,笔者从不吝啬表扬与鼓励。在改作文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表扬,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不放过。
(二)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除了表扬,笔者还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学习园地专设“文采飞扬”的栏目,让学生在园地上有自己一席之地是令他们感到非常快乐的事,特别是别的同学以羡慕的目光欣赏自己的作品时。此外,笔者还将学生的佳作选出,编辑《优秀作文集》,放在图书角,供学生阅读。
二、广辟渠道,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一)教会学生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头源于生活。造成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呢?经分析,是学生头脑里积累的知识和材料比较少的缘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首先教会学生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还要发挥想象力。例如,观察秋天的田野,组织学生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的时间,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中作适当的辅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看到农民秋收时脸上露出笑容,引导学生想象,从农民脸上的笑容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呢?学生能想象农民丰收,能想象国家的富民政策,通过学生的想象更有利于突出中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体。要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生活乐园,这样才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笔者还规定每周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为读书报课,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把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然后进行分类,写上标签,写感受,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实践证明,留心观察、多读书报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有材料写,没有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的弊病。
三、指导学生筛选材料
(一)要避俗求新
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知识、材料多了,如何选材料才新颖呢?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学生接到题目后,要让学生审准题意,明确中心后,让学生多琢磨,一般同学会写什么,尽量避免同学会写的内容,要另辟新路。如,写《一个令我敬佩的人》,笔者从学生的提纲中得知,很多学生都是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这些人物的普通事例。笔者引导学生:可以写一个平凡的,甚至是你忽略的人,因为他做了什么事令你对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写下他坐公交车时发生的事:“车上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带着一口土音,车上的人瞧不起他。忽然上来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当时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他立刻为老人让座,车上的人向他投来赞赏的目光。车继续往前驶,到了下一个站,上了一位穿西装的男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可他还没有站稳就向车厢吐口香糖,车上的人都投去鄙视的目光,而那个老人迅速拿出纸,把口香糖包住,掉进垃圾筐里,当时车上的人拍掌叫好,对他产生由衷的敬佩。”这位学生的作文能做到材料新颖。
(二)要换角度变新
普通的材料,很难写出好的作文,于是,笔者指导学生变换写作角度。如,写《我的妈妈》,从题纲中得知大部分学生会写妈妈关心我学习、关心我身体健康。笔者引导学生要换角度想想,如,从妈妈的“蠢”、妈妈的“傻”反映人物的品质。通过指导,有位学生选择了《我的妈妈真“蠢”》去写,写“下雨时,为了遮我连淋湿了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有鱼肉也不会吃,偏要找鱼骨吃”来体现妈妈的伟大。
四、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看作文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是否通顺,先修改一遍。然后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看开关、结尾安排怎样,段落详略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最后从内容上修改,看材料是否有利于中心的表达。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笔者出范文,先让学生自己改,然后集体改,让学生真正学会修改。每次作文后,笔者鼓励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或先由笔者大概批改,指出较明显的缺点,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笔者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笔者再进行评讲。每互相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学生也发觉自己改后的作文比原来的有进步。有了成功感,自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注意讲评的艺术
作文讲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学生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有闪光点,大至选材,小至一个字词,每当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因为哪怕是点滴的表扬,都会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实例重点讲评,对好的作文当堂读,并说明好在哪里,对差的作文,慎用批评,应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寫得好的地方,用巧妙的方法指出他们作文中不够的地方。通过讲评,学生知道怎样写才是好文章。笔者记得有一次写《一次有意义的拔河比赛》,有一位学生详细写了他们如何准备比赛,经笔者讲评后,他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自觉重写,而且会把比赛准备略写,比赛的过程详写,可见,这位真正领会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