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本身就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的,通过不断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人们目前在数学上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通过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反思总结质疑中发展而来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应当在是在数学方法中提炼数学思维,反思总结才能优化对脑海中对数学知识的构架,以达到提高数学素质和逻辑思维的目的。因此,如何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成了很多教师不断思索和研究的问题。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有限,要培养反思能力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本文将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享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学课程改革地推进,课堂模式逐渐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而课堂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使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当中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上,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及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搭建数学思维架构,轻松学习数学。
一、引导学生产生反思意识
初中生掌握的知识量有限,相应地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少。而初中又是培养孩子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黄金阶段。而培养反思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产生反思意识,让学生了解反思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明白没有反思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没有反思就没有查漏补缺的过程,从而形成学习的谨慎性和警觉性。
要想让学生产生反思意识,就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引导。首先课堂应当是轻松的,充满思辨性的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也应当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反思做铺垫。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点讲授之后,抛出类似“回忆一下自己刚刚的想法对吗,如果不对,错在了哪里?”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个反思,让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巩固知识点。另外也可以通过教材概念、公式、性质等出发,提出辩证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已学的概念性质进行反思,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加深学生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仅仅引导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仅仅接触到反思的思维过程,还没有熟练掌握反思的思维模式。而要想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就要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只有学生培养起反思习惯,才能够产生完整的自主思考过程。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首先要从教材出发,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在每一章每一节结束后进行概念的总结和理解,反思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带着反思意识去复习所学知识,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再整理教师教授的特殊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尝试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是质疑。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疑问和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思考、反思、质疑。
另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概念该如何定义,题目该如何解决,然后其他同学和回答的同学一起去反思,这样的思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養学生的反思毅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我反思是“揭短”的行为,因此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学生应该意识到,这是他们学生生涯中必过的一关,必须养成反思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反思积极性,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应用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日常做作业时不是仅仅完成老师的任务,还应当尝试反思这道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追求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多题一解,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从基础知识点出发多思考。比如,在学习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和三角形中位线的区别吗?”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尝试、反思、自我探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另外,学生还应当通过整理进行反思,整理知识框架,整理思考内容,整理思维误区,整理错题难题,并定期拿出来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思考的习惯,并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分层要求。基础薄弱的同学整理基础知识点和基础题,成绩较好思考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整理反思难题错题。
“吾日三省吾身”,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反思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不仅仅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在数学课堂掌握知识,他们获得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以及敢于正视自己错误的勇气和毅力,将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同时将反思能力引入课堂,会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莉.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初探[J],2017(7)
[2]谭国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2012(28).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学课程改革地推进,课堂模式逐渐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而课堂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使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当中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上,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及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搭建数学思维架构,轻松学习数学。
一、引导学生产生反思意识
初中生掌握的知识量有限,相应地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少。而初中又是培养孩子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黄金阶段。而培养反思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产生反思意识,让学生了解反思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明白没有反思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没有反思就没有查漏补缺的过程,从而形成学习的谨慎性和警觉性。
要想让学生产生反思意识,就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引导。首先课堂应当是轻松的,充满思辨性的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也应当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反思做铺垫。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点讲授之后,抛出类似“回忆一下自己刚刚的想法对吗,如果不对,错在了哪里?”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个反思,让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巩固知识点。另外也可以通过教材概念、公式、性质等出发,提出辩证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已学的概念性质进行反思,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加深学生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仅仅引导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仅仅接触到反思的思维过程,还没有熟练掌握反思的思维模式。而要想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就要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只有学生培养起反思习惯,才能够产生完整的自主思考过程。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首先要从教材出发,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在每一章每一节结束后进行概念的总结和理解,反思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带着反思意识去复习所学知识,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再整理教师教授的特殊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尝试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是质疑。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疑问和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思考、反思、质疑。
另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概念该如何定义,题目该如何解决,然后其他同学和回答的同学一起去反思,这样的思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養学生的反思毅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我反思是“揭短”的行为,因此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学生应该意识到,这是他们学生生涯中必过的一关,必须养成反思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反思积极性,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应用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日常做作业时不是仅仅完成老师的任务,还应当尝试反思这道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追求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多题一解,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从基础知识点出发多思考。比如,在学习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和三角形中位线的区别吗?”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尝试、反思、自我探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另外,学生还应当通过整理进行反思,整理知识框架,整理思考内容,整理思维误区,整理错题难题,并定期拿出来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思考的习惯,并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分层要求。基础薄弱的同学整理基础知识点和基础题,成绩较好思考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整理反思难题错题。
“吾日三省吾身”,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反思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不仅仅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在数学课堂掌握知识,他们获得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以及敢于正视自己错误的勇气和毅力,将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同时将反思能力引入课堂,会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莉.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初探[J],2017(7)
[2]谭国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