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温度和深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用暖阳的温度使冰雪融化,让万物复苏;鸡妈妈用身体的温度将蛋孵化成小鸡,让它获得新的生命。我常常思考:语文的温度又是什么呢?
  課堂上,我领着学生们读古诗,当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他们读懂了诗人的心境,感受到了唐诗的意境深远;我领着学生们一起品读课文,当读到《去年的树》时,他们读懂了友情和诺言的可贵,体会到了童话的色彩;我领着学生们一起读名著,当读到《老人与海》时,他们读懂了信念的力量,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这,不就是语文的温度吗?语文的温度唤醒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积累中提升自我,在语文的学习中认识自我。
  如果说,语文的温度是唤醒儿童的心灵,那么,语文的深度又是什么呢?当我教学生们与外地的朋友通信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用文字与别人交流;当我教学生们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用文字记下自己的生活,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当我教学生们进行思辨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用文字去思考;当我教学生们学习成语的时候,他们学会了用“万紫千红”形容春天,用“天高云淡”形容秋天,用“喜笑颜开”形容心情的愉快……我想,教语文不仅是让学生背诵几首唐诗宋词,不仅是让学生认识两三千个生字,不仅是让学生会读几本书。教语文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学习、阅读、思考、交流和写作。这就是语文的深度,虽然我们不能增加语文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们拓展它的深度。
  正因为语文是有温度和深度的,所以,语文课既要上得有温度,也要上得有深度。语文课的温度,来自良好的课堂氛围,来自教师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自学生的活跃思维和热烈气氛。因此,有温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气氛和谐,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到好处的。而语文课的深度,则要求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有正确的延伸拓展,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和创造力获得发展和提升,使学生学有所得,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曾经,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在台上自导自演,全然不顾学生的“学”;曾经,我以为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明白,让学生会写考试的作文;曾经,我以为语文就是那些简简单单的字词句和习作训练,只要通过题海战术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后来,我才明白,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浅表地去教语文是不够的。于是,我尝试着改变。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策略,学习表达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带着学生去朗读那些优美的课文,品读人物的喜怒哀乐,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去品评文章;我带着学生一起品读古诗,在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我陪着学生一起走进名著的世界,让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爱上写作。
  为儿童而教,为获得语文素养而教,学语文,用语文,这是我努力实践的语文教学主张。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温度和深度!
其他文献
一、写作主题课程的核心意蕴  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从强调内容趋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趋向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单一的教材趋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等。  单元整体架构下的统编本教材教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写作能力不是孤立的,真正的写作滋养来自于日常语文学习的累积和渐进。以这样的观点来设计写作活动就绝不会限于单元作文,而是需要将写
一、遇见夏目漱石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总能从阅读中得到慰藉,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小学的时候我是小飞侠,在梦幻岛上冒险。我的童年很快乐。  中学时发现成不了神仙,于是我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剑客,用浩荡的“内力”和奇异的“功法”,掩盖了矮小瘦弱、手足无力的事实。  进了师范学校,班里只有六个男生,仍发现自己不英武。总得显示自己的存在,尤其是和一群美丽的女孩子在一起。于是便更爱看书了,并且满口拽文,故作
【教学目标】  1.熟读儿歌,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  2.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姓。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会写3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书写3个生字。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一些常见的姓并学会用多种方法介绍。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耳朵竖起来  1.播放《百家姓》歌曲(一小段),学
教学目标:  1.由课文题目联想开去,提出学习问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根据课文中的三组关键词对比联想,根据人物动作“衔”丰富联想,感受精卫填海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的画面,体会精卫坚忍执着的形象。  3.能结合神话文体“神奇”的特点和《山海经》资料,产生阅读联想,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联想,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精卫填海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看图说话写话过渡到自主选材、独立习作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有“无从下笔”的困顿。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经历无认识,没有从凝视的角度看世界,没有从凝视的视角炼语言。近日重新阅读了贾志敏老师关于素描作文的几个课例,可以找到突破这一困境的钥匙:凝视。也就是说,在习作课上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从外到内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儿童诗,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激发想象力,学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  【点评:教学目标的设立合理。一是定位较准确。“初步认识”“了解”“初步感受”“学着”等关键词将目标定位在“启蒙”。指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学会用诗意的眼睛去观察、思考、想象,学着用诗歌的思维视角记录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积累“五彩斑斓、炽热”等词语。  2.通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和过渡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感受彩色的非洲热情的活力。  3.领悟文章例举丰富、想象生动等表达特点,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1.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件;  2.预习单;  3.便利贴。  【教学过程】  一、借助预习,检查自学效果  1.谈话引入:今天我
适用年级:三年级  绘本名称:  《我妈妈》《大卫,不可以》《朱家故事》《妈妈的红沙发》  教学目标:  1.参加讨论,能听清他人的讲述话语。  2.参加讨论能主动发言,能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  3.能理解读物内容,围绕问题言之有物地表达。  4.由故事中的不同妈妈,了解每个妈妈都了不起,培养敬爱妈  妈的情感和与妈妈一起做家务的意识。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立突出让学生主动学习。一是“讨
文本解读  《走月亮》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走月亮”是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指在有月亮的晚上散步、游玩、嬉戏。作者吴然以优美的语言、欢快幸福的笔调,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感。我们读着读着,仿佛进入了如诗如梦的画卷中:明亮而又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庄稼地和菜地……“走”就像一根彩线,牵引着读者的目光,感受神奇、美丽、丰富的内蕴,受到美的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分辨清楚事情的起因、經过和结果,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领悟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铺“面”,激活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板书:麻雀)  师:《麻雀》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屠格涅夫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才华横溢,是“俄国文学的三巨头”之一,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