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缘由
  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现状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实施教学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
  跨校联合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创造性地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开放共享。一所大学的开放程度如何,深刻影响高等院校的办学活力。跨校联合教学可以在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和适应性不强等方面发挥作用。
  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组织实施此类活动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支持。目前高等院校的跨校合作、包括跨校联合教学等活动项目已经较为广泛的开展,但针对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框架梳理还不多见。本文拟结合笔者在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组织参与的跨校联合教学活动案例,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与总结。
  二、跨校联合教学的模式分析
  1、跨校联合教学的常用形式
  从我系历年组织的跨校联合教学活动来分析,开展联合教学的常用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师生互派形式:学校之间短期互派师生,完成一个课程(或教学主题)的授课或学习。是跨校联合教学中较为简单的形式,组织简便,适合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交流。
  联合工作坊形式:针对一个创作主题(或竞赛主题),不同院校选派师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于某一院校,可采取交换指导、混合组队等方式实施短期联合教学。这种形式具有一定复杂性,但时间地点集中,短期成果明显。
  跨校课程教学形式:参与院校经协商选定一门课程,确定一个统一的教学主题,同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题目解读、飞行评讲、教学成果联合展览等方式,并借助网络平台互动,展开跨校联合教学活动。这种形式时间空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组织复杂程度较高,但教学影响及效果比较明显。
  2、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框架
  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框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搭建:
  1)教学框架:是实施跨校联合教学的基础,主要内容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区别于校内的教学框架,将教学内容与跨校的教学空间、教学进度相结合是搭建这一框架的关键所在。这一框架包括题目选定与解读、教学目的、教学进度、阶段评议、成果展现等具体内容,需要解决如何在教学环节实施跨校联合,发挥交叉互动的教学优势等教学问题;
  2)学术框架: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交流活动,学术性是一个重要要求。搭建此类活动的学术框架包含跨校合作对象选择、教学选题原则、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特色总结等构成要素;学术框架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整个活动的学术水准和特色等问题;
  3)管理框架:由于跨校联合教学的相对复杂性,有效的管理框架是活动成效的重要支持。组织工作中的人员安排、工作平台搭建、交流平台建设、过程控制、进度协调、经费使用等是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需要解决如何在活动的组织、管理、协调上实现高效低耗等问题。
  三、应用案例分析
  1、师生互派形式案例:"10€?联合教学活动"
  我系于2010年组织"10€?联合教学活动",邀请国内包括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十所美术院校建筑环艺专业的10名教师前来我校短期教学,每位老师指导五名我校建筑环艺专业学生,针对同一个教学选题,展开为期两周的教学创作活动。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带着各自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为我校师生贡献了精彩丰富的教学互动,此次活动的教学成果在"第四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丛书研讨会"上展出,并由中国建工出版社辑集出版。
  此次活动的教学框架主要有以下要素:确定在我校新校区建设理念这一大命题下选点,采取建筑、环艺的方式,10组师生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教学创作,围绕我院新校区规划理念中保留乡土场景这一表现点,十大美院教师以其不同的角度,对我校学生进行设计教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和模型作为教学成果。
  在学术层面,来自各院校的教师们以其不同的角度,采用不拘一格的形式,对我校新校区规划理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评述,设计方案对我校新校区规划理念体系下各种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教学成果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并获得较好的评价。
  在组织层面,采用邀请外校教师前来本校集中授课方式,并为每组师生配备了24小时专门工作室和工作经费,以保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2、联合工作坊形式:"中印联合工作坊"
  "中印联合工作坊"由广州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印度KRVIA建筑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以及我系共同组织参与,先后举办了广州站、孟买站、重庆站三次活动。2013年的"中印联合工作坊" 重庆站活动由我系组织,来自四所院校的63名师生在重庆以"边缘游戏--重庆下半城的微介入"为主题,展开了为期两周的分组设计工作。工作坊设计成果在"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上专题展出。
  此次活动在教学层面延续了"微观设计改变城市"的主题和国际交流的教学形式,教师学生混合分组,通过微观调查、体察研究等教学环节设置,引导国内外师生迅速了解地域社会特色、深入具体设计对象,以探索式的实验作品来完成设计成果。
  在学术层面,活动选题聚焦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问题,选择中国和印度的典型城市为对象展开研究。指导学生进行国际比较,发现问题,并从微观设计的角度大胆的进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索,从而体现此次活动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组织层面,我系提供固定场所集中开展联合工作坊活动,活动经费由参与院校按比例分担,进度控制按教学任务书执行。由于是国际交流活动,国外师生的特殊工作生活习惯、出入境手续、交通等的协调处理成为组织工作中特别关注的内容。   3、跨校课程教学形式:"四校联合毕业设计"
  "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是我系与中央美院、广州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的系列跨校课程教学活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五届。2012年"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活动由我系主办,我系选定"工业遗产保护"为题,提出任务书,以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作为课程载体,四校选定指导教师和部分毕业班学生参与该课程,分别完成毕业设计。2012年"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成果《涅磐--重钢工业遗产保护改造》已由中国建工出版社辑集出版。
  此次活动在教学层面设置四校师生集中开题和现场调研环节。在课程教学中期,组织四校指导教师共同飞行评图。课程结束后,设计成果在四校巡回展出。艺术院校毕业设计课程周期长,时间相对统一,有利跨校教学计划的同步实施,教学层面的难点在于在跨校联合教学的执行过程中,需避免出现同一化趋势,强调交流比较、借鉴学习的目的是彰显各校特色。
  此次活动的学术把控主要在设计选题和任务书两个环节。参与活动的四校分属于我国不同地域,在设计选题上要求体现地域特色,关注社会问题,具有学术价值,如上海的"后世博"、广州的"城中村",以及我校根据重庆重工业改造提出的"工业遗产保护"等题目。针对这样的选题,在任务书中提出学术研究的要求,以保证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毕业设计为载体的跨校课程教学活动教学工作量大、教学周期长、教学地点分散,组织管理难度较大,教学交流和进度协调是两个较突出的问题。此次活动采用构建网络平台、QQ群等方式保障教学交流,并采用集中开题考察、中期飞行评图、成果定期展示等节点控制方式实施了进度控制。
  四、小结
  在高等教育改革向内涵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趋势下,跨校联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改方式。跨校联合教学有利于教学、师资资源共享,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更为广阔、优质的教学平台。通过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深入交流,参与院校在交流比较中可以取长补短,总结彰显自身的教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跨校联合教学活动中,师生开拓了视野,能够分享各校的优势与特色,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多元的校园文化中获益匪浅。
  我系坚持将跨校联合教学模式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开展国内国际各种规模的联合教学活动,我系的办学思路更加开放,艺术院校背景下的建筑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学术成果,组织管理复杂教学活动的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对跨校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和研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合作机制的长效性问题,教学主题具有针对性,但合作机制应该长效稳定,以保证跨校联合教学活动的连续性,进而将某些优秀活动的品牌进行打造提升;再比如实现跨校教学平台的网络化问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先进的网络平台,以保障教学交流的需要,尽量减少参与人员不必要的跨地域流动。以上等等问题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中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对三家专业康复机构工伤职工的调查,采用工伤康复前后生活自理情况、康复费用支付及康复后就业选择等指标获取工伤康复服务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康复的质量、参保覆盖率、费用支付、就业去向等问题突出,康复服务效果亟待提高。基于不同的康复责任主体,提出提高我国工伤康复效果的建议,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工伤康复;服务效果;实证分析  一、引言  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
期刊
摘 要:我国一直以来重视"科教兴国"事业,注重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应该作为首要的教育创新改革基地。民事诉讼法学科作为法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应当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集中实习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近年来又被国家评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此外也是是全国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
期刊
摘 要:中国儿童戏剧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内容、题材、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但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外国经典儿童戏剧的主导地位仍然不可撼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找出自身的缺点与差距。本文从分析当前儿童戏剧的特点与突破,通过与外国经典进行对比找出创作短板,以及揭露儿童戏剧创作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前的儿童戏剧的创作问题提出新的建议及看法。  关键词:儿童戏剧;现状;创作;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华政与中政大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探讨目前我国国内政法类院校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政法类院校如何把法学与商科完美结合,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多方调查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结构、学生素养等方面展开,最后得出在进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时,不论是经济学基础课程数学理论还是法学课程都未得到很好的平衡的结论。  关键字:法商复合 人才 教育
期刊
摘 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必要性、张家口学院30年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反思基础上,形成了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及考核标准。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作为师范院校,我院对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相当重视,3
期刊
摘 要:本课题组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企业认可度的问题,在阐述高职高专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之后对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任务引领型课程,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开发和理念。  关键词:就业反馈 英语专业 课程改革  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商务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展开。对既懂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愈发突显。高等教育作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近年来,一批示范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孕育生成,提供了素质教育集中化的新思路,基地的发展壮大也促进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更加倾向于彰显本校办学特色。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工科性质鲜明的独立学院,其人文素质基地建设中工科背景与人文精神的有机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法律常识普及教育到法律意识增强教育再到法律素质提升教育,提出了新时期完善和提升高校法律素质提升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法律素质;演变轨迹;路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和转变历程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渐进式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法律知识学习阶段。学法懂法就是要求学生既熟知一些基
期刊
摘 要: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磨练了个人的意志力,同时也更加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作为人文社科系的同学,更加能够从富士康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体验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从生活中,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来体会各自专业的应用与发展。而作为此次富士康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加学习了在面对突发事件
期刊
摘 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所有的一切都还处于探索初期。当今市面上虽然有着众多的微电影,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我们知道,电影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微电影也是如此。大学生如果想要创造出一部较成功的微电影,前期的剧本创作无疑很重要。柯淼赋作品是当代大学生当中少有的优秀代表,笔者从其作品入手,分析探讨其作品当中值得借鉴的剧本创作方法,从而给大学生的微电影剧本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