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成人腔严重,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小学生的情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本真,给人一种僵化、死气沉沉的感觉,知识的学习过程干巴巴,学习内容偏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缺少一种生活的气息,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无法充分地调动起来。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就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还作文教学的真面孔,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自由对话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经历、感悟,表达内心的真情,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
1 体验生活,乐表达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我们的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就可的,而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好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像我们农村的学生,大自然就是他们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如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树林中聆听鸟鸣、观察小虫跳舞,到小溪边看鱼儿嬉戏……让孩子们在这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另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内外拉拉家常,说说心理话,学生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向老师倾诉,老师分享着学生的快乐,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聊天和对话激发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了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此时,当教师及时点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后,学生就能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创作的源泉,让他们有感而发。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2 标新立异,扬个性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画家齐白石告诫他的崇拜者以及追随者时说的话。画家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往往戴上他独特的心灵眼镜。艺术创造的规律历来如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个性思维。每一个个体的人的思维,都来自自身的特定的知识经验、智慧品质和创新活力。这种思维,不能注人,不能取代,不可统一。有一次作文活动,我给了学生几个图形,让学生任意想象。有人把○(圆)想像为一个孩子甜甜的笑靥,由此引发小时候甜甜的回忆;有人想像成一滴泪水,由此引发生活的感伤、成功的喜悦;有人想像成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由此想到对环境的关注;有人想像成天上的太阳、水中的月亮、盛开的花朵……可见,从作文的角度来看,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材料,学生的认识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写《运动会》,有的反映运动会上的热闹场面,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某一个运动员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也有的颂扬运动场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感人精神……作文教学要避免“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俗套,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生活,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写人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未必都应以讴歌和以写正面形象为主。美的事物能给人以奋发的信念,丑的事物也给人启迪和反思。写妈妈,可以写勤劳善良,也可以写愚昧到苏醒的转变;反映社会风气,可以写干部清政廉洁,也可写腐败变质,走上绝路令人痛心的教训。要鼓励学生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说别人不敢说却想说的话。
3 语言表达,说真话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苹果爱穿红袄”“小草摆手笑”“太阳和地球好,美丽地球没有光,热心太阳来帮忙!”“老师是一本百科全书,我越读越爱读”……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臆,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但在写作中又强调某一体裁的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4 自评自改,道真情
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文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是的,那么要还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我把作文评改模式改为“自评、小组评、老师评”,这就使学生成为了自我评价、自我修改的主体,使教师成为评改的主导。在自评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为自己作文的某一方面喝彩,讲自己的得意之处,道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写作思考,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小组评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发表欲望”。小学生的“发表欲望”普遍较强,利用孩子的“发表欲望”激发写作热情,表达真情实感,无疑是一项有效措施。教师的点评,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成功经验,是向学生指明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孙绍振先生曾指出: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的确,我们要想让作文焕发生命活力,让作文教学生机勃勃,唯有坚持“本真”二字。要还作文教学的本真,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倾诉真情实感。学生在自作自改中,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使作文教学真正还原到本真状态。
1 体验生活,乐表达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我们的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就可的,而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好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像我们农村的学生,大自然就是他们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如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树林中聆听鸟鸣、观察小虫跳舞,到小溪边看鱼儿嬉戏……让孩子们在这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另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内外拉拉家常,说说心理话,学生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向老师倾诉,老师分享着学生的快乐,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聊天和对话激发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了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此时,当教师及时点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后,学生就能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创作的源泉,让他们有感而发。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2 标新立异,扬个性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画家齐白石告诫他的崇拜者以及追随者时说的话。画家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往往戴上他独特的心灵眼镜。艺术创造的规律历来如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个性思维。每一个个体的人的思维,都来自自身的特定的知识经验、智慧品质和创新活力。这种思维,不能注人,不能取代,不可统一。有一次作文活动,我给了学生几个图形,让学生任意想象。有人把○(圆)想像为一个孩子甜甜的笑靥,由此引发小时候甜甜的回忆;有人想像成一滴泪水,由此引发生活的感伤、成功的喜悦;有人想像成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由此想到对环境的关注;有人想像成天上的太阳、水中的月亮、盛开的花朵……可见,从作文的角度来看,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材料,学生的认识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写《运动会》,有的反映运动会上的热闹场面,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某一个运动员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也有的颂扬运动场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感人精神……作文教学要避免“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俗套,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生活,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写人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未必都应以讴歌和以写正面形象为主。美的事物能给人以奋发的信念,丑的事物也给人启迪和反思。写妈妈,可以写勤劳善良,也可以写愚昧到苏醒的转变;反映社会风气,可以写干部清政廉洁,也可写腐败变质,走上绝路令人痛心的教训。要鼓励学生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说别人不敢说却想说的话。
3 语言表达,说真话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苹果爱穿红袄”“小草摆手笑”“太阳和地球好,美丽地球没有光,热心太阳来帮忙!”“老师是一本百科全书,我越读越爱读”……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臆,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但在写作中又强调某一体裁的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4 自评自改,道真情
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文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是的,那么要还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我把作文评改模式改为“自评、小组评、老师评”,这就使学生成为了自我评价、自我修改的主体,使教师成为评改的主导。在自评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为自己作文的某一方面喝彩,讲自己的得意之处,道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写作思考,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小组评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发表欲望”。小学生的“发表欲望”普遍较强,利用孩子的“发表欲望”激发写作热情,表达真情实感,无疑是一项有效措施。教师的点评,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成功经验,是向学生指明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孙绍振先生曾指出: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的确,我们要想让作文焕发生命活力,让作文教学生机勃勃,唯有坚持“本真”二字。要还作文教学的本真,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倾诉真情实感。学生在自作自改中,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使作文教学真正还原到本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