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照本宣科,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探究式”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并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环节;优化取舍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它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但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其一,缺乏问题意识,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教学,范范而谈,针对性不强;其二,有问题意识,但是没有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代以教师的主观意识或是教材中预设的学生问题。因此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经过思考和实践,且行且思,笔者初步摸索出以下围绕着“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善于引领:转化提问方式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究进行学习,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养成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这时教师的引领作用很重要。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明确的问题设置,清晰的思路来引领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善于取舍:优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的素材资源有很多,但是教师在选择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所选的材料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时代性。如在执教《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时,笔者摒弃了教材中的案例——《掏粪工人时传祥》,而好似选择老人贴近学生生活、展现新时代风貌的普通建筑工人。对学生来说,掏粪工已离他们很远了,建筑工人却跟他们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班里有不少民工子弟,他们的亲人或许就是从事这样的工作的,选用这一材料学生更能够深有感触,有话可说。
  其二,所学材料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一致。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三)善于倾听:美化教学方式
  情感的激发是品德课堂追求的目标之一,可是很多教师在追求中往往缺失了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推波助澜的高手,在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找到切入点适时“介入”乘势追击、推波助澜。“探究式”就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把事物联系起来,触类旁通,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品德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又如笔者在教学《小心电老虎》时,先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有哪些不安全用电的行为,你又犯过多少。在上完这堂课后再让孩子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寻找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写在小区里倡议书,规范用电,这样的来自生活的活动既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参与课程、法治社会、懂得道理、付诸行动。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形成高效的课堂,而且更有助于学还是呢个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成长。
  所以品德的教育就像一段旅行,终点的美好和沿途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蓝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明白了教育之旅需要有意识的“停顿”,放慢脚步,回头去咀嚼、消化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让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李克东.改善学习[M].吉林:吉林出版社出版,2010年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曾跟东.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A].2013年5月
  [5]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N].福建师大学报,2014年4月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基本的数学经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生活轨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关系。  【关键词】学校数学;经验数学;数学本质;数学思维  【干扰现象】  一、高低相对,南辕北辙  很多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可能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老师热情洋溢地挥舞着粉笔问道: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适当的留白,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活,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学留白也能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解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留白;高效学习  所谓“留白”,指的是在绘画的时候通过着墨的浓淡留取空白的做法,广阔的留白,欣赏者能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品味画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问题意识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相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前小学数学中老师应当更多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对此本文便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为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质疑;培养  
期刊
【摘 要】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开始全面接触写作。而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文教育中最难的一个内容。基于学生的自身喜好、积累、素养等方面的区别,写作教学的成效一直不容易凸显。本文结合三年级学生生活体验,来开展习作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开展研究:引导学生受自然风光,建素材仓库;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感悟文化底蕴,丰富作文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本文试用叶圣陶教育思想简单阐述其“课文”作品的教学,对于阅读教学进行一点探讨。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教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然指引着语文课堂前进的方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该文语言优美、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下,“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联系,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助推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提升素养  “先教后学再巩固”一直是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媒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利无弊。另外,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提升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实用性;高中信息技术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质就是以教材内容为模板,为学生量身设计任务活动,以此达到活动和教学相结合的目的。我们
期刊
【摘 要】当前,英语作为一门越发重要的学科出现在小学课堂上,但由于生活环境、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像学习母语那样容易投入。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学的规律,采取恰当的措施,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学好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传授知识主要在于课堂教学,而要怎样有效的把握课堂的40分钟,怎样了解学生接受知識和掌握情况?这就依靠学生上课的反应,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学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启蒙教育阶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的可塑性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有效策略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重要,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用一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将“体”的位置排在首位,再次重申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目的是通过这次对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与执行情况的调查,能更加完善幼儿园课程安排。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探索法、经验总结,并在调查中不断改进。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课程;和谐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