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本人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的调查,对流口镇横路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调整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提出一些思考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农民收入;劳动力转移
一、横路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横路村基本情况
横路村位于贵溪南端,离贵溪市25华里处属市郊区,贵塘公路旁,交通方便。全村有12个自然村,24个村小组,农户674户,总人口2748人,劳动力1430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数的40%。耕地3148亩,旱地1000亩,森林面积8700亩,水田870亩。
(二)横路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几年来,横路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措施:
扩大养殖业规模,巩固提高果业、药材和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种植蔬菜、田藕、西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以四友药材开发和浙江果业开发为依托,充分发挥龙头产业的作用,扩大经济林规模,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兴办村级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一个以养殖业、药材、果业种植为主,具有稳定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引入雪梨、早田藕等特色产品,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聘请林业、养殖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为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组织建立村生产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民消除技术、信息、销售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公路建设、维修的投入,改善交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果:
横路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集农业生产和果业药材基地为一体的新型农村。
近五年来,横路村GDP保持了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全村第一、二、三产业纯收入已达1150万元,农村集体收入达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不低于8%的年增长速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二、横路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不高
横路村的招牌农产品——雪梨、早田藕在贵溪本地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早田藕为例,目前平均亩产已达4000斤,农民充分利用“时间差”优势,实现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然而,上述特色产品依然被附加值低、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所困扰。由于缺少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农民只能依靠原始的转卖农产品的模式赚取差价。单纯以个体方式销售,不利于形成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导致了产品在外地市场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产品升级面临技术瓶颈
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探索中,村委会及农户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技术瓶颈已经成为了产品升级的巨大阻碍。
产品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户,以雪梨为例,由于缺少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能采取有效的保鲜措施,实际可出售的雪梨数量大大低于了总产量,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缺少深加工的技术,上述不能直接上市的残缺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深加工的缺失阻碍了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的进程,产品易被模仿,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缺乏技术支持,农民相关知识的匮乏,使得产品预防和抵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能力大大降低。横路村每年因鸟类啄食而造成了雪梨的减产,给农民带了巨大的损失。
(三)农民素质不高,缺乏远见和合作意识
农民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培训,素质普遍不高。在农业生产及销售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只注重个人收入,没有集体观念,这客观上阻碍了产品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及对策
(一)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产品,有针对性的引进具有技术优势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此外,当地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保障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二)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
(四)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利润空间
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武超,黎恒.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
[2]郭英,龙源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07)
[3]何蕾.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管理者,2010,(18)
[4]杨肖雨,张霞.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08)
[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农民收入;劳动力转移
一、横路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横路村基本情况
横路村位于贵溪南端,离贵溪市25华里处属市郊区,贵塘公路旁,交通方便。全村有12个自然村,24个村小组,农户674户,总人口2748人,劳动力1430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总数的40%。耕地3148亩,旱地1000亩,森林面积8700亩,水田870亩。
(二)横路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几年来,横路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措施:
扩大养殖业规模,巩固提高果业、药材和种植业的发展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种植蔬菜、田藕、西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以四友药材开发和浙江果业开发为依托,充分发挥龙头产业的作用,扩大经济林规模,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兴办村级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一个以养殖业、药材、果业种植为主,具有稳定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引入雪梨、早田藕等特色产品,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聘请林业、养殖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为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组织建立村生产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民消除技术、信息、销售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公路建设、维修的投入,改善交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果:
横路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集农业生产和果业药材基地为一体的新型农村。
近五年来,横路村GDP保持了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全村第一、二、三产业纯收入已达1150万元,农村集体收入达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不低于8%的年增长速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基本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二、横路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不高
横路村的招牌农产品——雪梨、早田藕在贵溪本地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早田藕为例,目前平均亩产已达4000斤,农民充分利用“时间差”优势,实现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然而,上述特色产品依然被附加值低、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所困扰。由于缺少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农民只能依靠原始的转卖农产品的模式赚取差价。单纯以个体方式销售,不利于形成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导致了产品在外地市场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不高。
(二)产品升级面临技术瓶颈
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探索中,村委会及农户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技术瓶颈已经成为了产品升级的巨大阻碍。
产品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户,以雪梨为例,由于缺少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能采取有效的保鲜措施,实际可出售的雪梨数量大大低于了总产量,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缺少深加工的技术,上述不能直接上市的残缺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深加工的缺失阻碍了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的进程,产品易被模仿,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缺乏技术支持,农民相关知识的匮乏,使得产品预防和抵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能力大大降低。横路村每年因鸟类啄食而造成了雪梨的减产,给农民带了巨大的损失。
(三)农民素质不高,缺乏远见和合作意识
农民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培训,素质普遍不高。在农业生产及销售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只注重个人收入,没有集体观念,这客观上阻碍了产品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及对策
(一)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产品,有针对性的引进具有技术优势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此外,当地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保障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二)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
(四)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利润空间
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武超,黎恒.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
[2]郭英,龙源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07)
[3]何蕾.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管理者,2010,(18)
[4]杨肖雨,张霞.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