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三段四环”的高效课堂模式,其中的“合作群学”这一环节是历史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对于合作探究如何有效的开展,本文进行以下探究。
【关键词】历史课堂 人性化 合作探究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到处取经,请人送宝,尽量吸取各地先进的课改经验。我们巩义市教研室依据山东等地的先进经验,依据我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段四环”的高效课堂模式,其中的“合作群学”这一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对于合作探究如何有效的开展,我们历史组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就这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总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运用教材、环境等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相互切磋、一种合作共建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人性化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高中课改年级进行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所谓“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由学生组成的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的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自感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现将几点主要体会流露笔端,祈望能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一、转换角色,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领导者。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担当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材的执行者,而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转变过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是教师最具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时间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推波助澜者,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将功夫主要花在课外。这样,教师就可以从繁琐的课堂讲授中解放出来,从而侧重于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那么,创设怎样的历史情景才可以起到助学、导学的作用呢?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探索适合“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张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科学本身。正如陶行知所说,课程教程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好的课程教
学应该有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分氛围,应该充满着人文色彩、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历史情境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有目标,有计划的互相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走出僵化、沉闷的求学的苦海。我们在教学中一学生为主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思维方式、学习需求、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男女搭配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择位而坐,4至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前后桌的学生搭配,自然组合。每次活动前,推举一名负责人来主持活动,但主持人要定时定期更换,确保公平和全面。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上课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其心中有数后,再让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实或事例。如此,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提问、举例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障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历史情境或问题,展开讨论、争辩,进而解决问题;对悬而未决
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还让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益处,时间有保障,不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而已。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辩难,多方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不怕讲错,只怕不讲。”尤其那些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更需要多鼓励。这样,教师的教学有针对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学生减负,但因课标和教材偏难、偏深、实际上加重了学习负担。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且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有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演”。“活动建议”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根据“活动建议”的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一些自己的设计,适当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或者片段。编剧是一种探究,演剧和观剧也是一种探究与体验。学生在自编、自演过程中,对历史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加深,情感态度和价值也得到升华。 三、反思实践,课改探索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
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得益伴随着一年多的新课程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也经过了一年多多的摸索。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喜欢历史但讨厌上历史课的现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性,养成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成功的挫折与反思,从而获得人生体验,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能够培育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而,它是能彰人性化教学光芒的一种教学模式。
如果说“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彰显人性化教学光芒的教学模式,那么,在人性化教学方面,充其量,它目前还仅仅是曙光初露,在它的前面尚有层层迷雾。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由于主观、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的局限、困惑与迷惘,有待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与探索中突破。
首先,我们认为,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是多元的,也是开放的,因而,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不是唯一的能适合任何学生、任何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其次,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之初,学生自主学习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至高中,不仅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只是储备不足,文化素养缺乏。另外,教材按专题编写,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严重割裂,难度太大;受篇幅限制,教材的教学内容结论多、概念多、史实少。这些因素往往造成学生讨论、理解很难深入,也严
重制约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
第三,耗时较长,有限的课时很难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开放性、主体性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无疑都是十分理想、十分先进的。但中学的实际是,历史课每周只有2个课时,一个学期下来顶多也只有36个课时,而教材要求的内容无论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每个模块至少都有30课以上,所需的课时至少都要36课时。显然,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已是不易,而能留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也就非常有限。
第四,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与考试尤其是与高考的关系如何处理,我们还处在迷茫中。高考究竟怎么考、命题究竟怎么命等等都制约了我们在实践中的展开力度,可以说这是目前新课标理念难以真正贯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以往高考情报分析,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细、比较精,也比较活。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与考试对路?这不能不让我们为此而左顾右盼。
第五,怎样调控?怎样管理?这也是我们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学生“自组”务必在课前完成,但课间只有10分钟,一旦碰到前节课的老师拖堂,或者学生要解决其他事情等等,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准备工作。
第六,如何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又是把握不好。新课标的很多内容学生很难把握,即使老师创设了许多历史情境,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此时,是以老师讲授引导为主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对我而言,这又是一大挑战。
第七,历史情境和问题设置难易度不好把握。一个班级有优生、差生、中等生之别,一个年级有好班、普通班之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设置历史情境和历史问题时,确实感到压力很大。
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空间期待着大家去探索,有大量的问题期待着大家去解决。在不断完善、优化公众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希望我们队“分组合作自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 人性化 合作探究
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到处取经,请人送宝,尽量吸取各地先进的课改经验。我们巩义市教研室依据山东等地的先进经验,依据我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段四环”的高效课堂模式,其中的“合作群学”这一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对于合作探究如何有效的开展,我们历史组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就这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总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运用教材、环境等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相互切磋、一种合作共建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人性化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高中课改年级进行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所谓“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由学生组成的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的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自感受益匪浅,启迪良多。现将几点主要体会流露笔端,祈望能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一、转换角色,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领导者。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担当教材知识的搬运者,教材的执行者,而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转变过来,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是教师最具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时间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推波助澜者,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将功夫主要花在课外。这样,教师就可以从繁琐的课堂讲授中解放出来,从而侧重于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那么,创设怎样的历史情景才可以起到助学、导学的作用呢?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探索适合“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张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科学本身。正如陶行知所说,课程教程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好的课程教
学应该有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分氛围,应该充满着人文色彩、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历史情境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有目标,有计划的互相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走出僵化、沉闷的求学的苦海。我们在教学中一学生为主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思维方式、学习需求、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男女搭配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择位而坐,4至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前后桌的学生搭配,自然组合。每次活动前,推举一名负责人来主持活动,但主持人要定时定期更换,确保公平和全面。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上课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其心中有数后,再让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或准备一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实或事例。如此,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提问、举例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障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历史情境或问题,展开讨论、争辩,进而解决问题;对悬而未决
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还让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益处,时间有保障,不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而已。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辩难,多方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不怕讲错,只怕不讲。”尤其那些性格内向,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更需要多鼓励。这样,教师的教学有针对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学生减负,但因课标和教材偏难、偏深、实际上加重了学习负担。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且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有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演”。“活动建议”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根据“活动建议”的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一些自己的设计,适当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或者片段。编剧是一种探究,演剧和观剧也是一种探究与体验。学生在自编、自演过程中,对历史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加深,情感态度和价值也得到升华。 三、反思实践,课改探索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
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得益伴随着一年多的新课程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也经过了一年多多的摸索。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喜欢历史但讨厌上历史课的现象;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性,养成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成功的挫折与反思,从而获得人生体验,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能够培育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而,它是能彰人性化教学光芒的一种教学模式。
如果说“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彰显人性化教学光芒的教学模式,那么,在人性化教学方面,充其量,它目前还仅仅是曙光初露,在它的前面尚有层层迷雾。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由于主观、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的局限、困惑与迷惘,有待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与探索中突破。
首先,我们认为,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是多元的,也是开放的,因而,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不是唯一的能适合任何学生、任何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其次,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之初,学生自主学习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至高中,不仅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只是储备不足,文化素养缺乏。另外,教材按专题编写,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严重割裂,难度太大;受篇幅限制,教材的教学内容结论多、概念多、史实少。这些因素往往造成学生讨论、理解很难深入,也严
重制约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
第三,耗时较长,有限的课时很难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开放性、主体性等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无疑都是十分理想、十分先进的。但中学的实际是,历史课每周只有2个课时,一个学期下来顶多也只有36个课时,而教材要求的内容无论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每个模块至少都有30课以上,所需的课时至少都要36课时。显然,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已是不易,而能留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也就非常有限。
第四,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与考试尤其是与高考的关系如何处理,我们还处在迷茫中。高考究竟怎么考、命题究竟怎么命等等都制约了我们在实践中的展开力度,可以说这是目前新课标理念难以真正贯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以往高考情报分析,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细、比较精,也比较活。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与考试对路?这不能不让我们为此而左顾右盼。
第五,怎样调控?怎样管理?这也是我们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学生“自组”务必在课前完成,但课间只有10分钟,一旦碰到前节课的老师拖堂,或者学生要解决其他事情等等,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准备工作。
第六,如何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又是把握不好。新课标的很多内容学生很难把握,即使老师创设了许多历史情境,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此时,是以老师讲授引导为主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对我而言,这又是一大挑战。
第七,历史情境和问题设置难易度不好把握。一个班级有优生、差生、中等生之别,一个年级有好班、普通班之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设置历史情境和历史问题时,确实感到压力很大。
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空间期待着大家去探索,有大量的问题期待着大家去解决。在不断完善、优化公众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希望我们队“分组合作自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