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悖论中掀开人性的暗角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对于人性的深刻揭示,是优秀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小说《仇恨》就是这么一篇深刻揭示了人性丑的佳作,读后先是令人唏嘘不已,转而让人深思良久,继而催人自问:我会不会是他们中的一个。
  小说讲了一个实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两个好人袁五谷和袁丰登,并且还是亲兄弟,做了一辈子的仇敌,至死都不能原谅对方。如果是真的有仇,用一生的對抗作为代价,似乎还能让人理解,中国不是有很多词语来描述这种情况吗?什么“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等等,此等雄心非国破家亡之仇、杀父夺妻之恨而不能生,而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却谁也说不出这仇从何来,“他不是人”是袁五谷对袁丰登的仇恨法理,“记不清了”是袁丰登对兄弟情仇的最后交代。当他们咬牙切齿地恨着对方时,他们早已经忘记了最初引发仇恨的那个根源了。换句话说,仇恨的根源已经在仇恨的不断升级中,不知不觉地撤离到了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去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一种什么力量能让这种非常盲目、毫无目的的仇恨在心底扎根一辈子呢?读到结尾的“记不清了”四个字时,相信每个读者的心里都会生出无比的酸楚。掩卷沉思,不由得让人生出一身冷汗:我们何时何地不生活在仇恨的影子里呢?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让同根相煎,让邻里反目。有些仇恨代代相传,成为一种遗传因子躲藏在我们灵魂的一角,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喷发膨胀,超越了仇恨自身,从而让人丧失理性和判断。日本3·11大地震,我们一些网民的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自信和宽容的缺席,是我们内心积满仇恨的根源。由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篇小说主题的深刻和所揭示的问题的宏大。寻常素材,揭示的却是不同寻常的主题,是这篇小说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其次,这篇小说的讲述方式也很值得称道。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选取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片段,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步步蓄势,曲折有致。小说一上来就直揭袁五谷和袁丰登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决心和勇气,悬念开头让读者疑窦顿生,急于了解两人仇恨的根源。接下来作者宕开笔墨,先是概述两人交恶的种种表现,继而讲述两人互写黑信拆对方台和石拱桥狭路相逢若斗鸡相向的故事。读者的心弦也随着作品的起伏时而松缓,时而紧张,但了解真相的渴望非但不减,反而愈发强烈。至此不能再回避仇恨根源的话题,于是作者开始揭示真相,谁能料想他们二人一个是“我”的二叔,一个是“我”的三叔,亲兄弟却仇深似海,都骂对方不是人却谁也不肯说出真相,他们的家人也说不出两人结仇的缘由,作品再次强化了读者心头的这个疑惑。二叔死前点名见“我”,照常理应该揭示事情的真相了,出人意料的是他给读者只留下“他不是人”的猜想。看来希望只能放在三叔的身上了,三叔临终前的笑容让他如释重负,似乎也让读者心头的困惑如释重负了。结局再次出人意料,三叔同样留下四字遗言“记不清了”。作品自此画上了句号。作品自始至终没有揭示袁五谷、袁丰登兄弟二人之间仇恨的缘由。读者在读完作品之后,也会恍然大悟,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图,仇恨的根源无关紧要,人在仇恨中的生存却是我们思考的重大话题。
  整篇小说构思精妙,小素材揭示的却是宏大的主题;好与坏、善与恶的融合,呈现出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悖论;读者同样也是在一种焦虑中完成审美的体验和人生的思索与自我赎救。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教委]
  [附]
  
  仇 ?摇恨
  安 勇
  袁五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决心和勇气。
  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一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如果走在前面的是袁丰登,袁五谷也照样会连吐带骂的,说袁丰登你真不是个人。
  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也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同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袁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意思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丰登回报了一封举报信。
  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似的,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说话,拿眼睛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睛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俩的影子投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扭过去,冲后面“呸”地吐一声,下桥,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呸”了一声。
  袁五谷和袁丰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清楚,在他们这对亲兄弟之间到底埋藏着什么仇恨?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成为咬牙切齿的仇敌的?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合合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究竟是因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每次问,他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在这个问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袁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付恨不得吞了对方的架式。至于为什么不是人的事,他们都闭口不提。
  在二叔和三叔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原来老家里的好多人,包括二婶和三婶在内,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
  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恨。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三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睛,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一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
  二叔死后,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了。如果三叔也死了,那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他和二叔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
  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像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摇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个字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
  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边的一座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
  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遗言吧!
其他文献
九月叙事曲  卢卫平  九月的第一天,我在哭声里遇见世界  这无法选择的哭声让九月  成了我一生中泪水最多的月份  八月有三十一天,我仍然和八月擦肩而过  八月的最后一天为我的到来作了怎样的挣扎  这漫长的一天没能在命运的暗夜  点亮岁月的灯盏  九月的一个傍晚,我骑在牛背上  在最后一缕夕阳消逝在炊烟的瞬间  我从广播里听见毛主席死了,在课本的第一页  毛主席永远红光满面,对着孩子们微笑  我哭
期刊
小小说《一个少年英雄的诞生》的出彩点在于其对题材处理的巧妙。  巧妙之一在于小说不动声色的讽刺。作者对讽刺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于小说主题本身。火灾中不幸丧命的少年被事发单位打造成一个救火英雄,这一荒诞故事本身即是一场绝妙的讽刺,英雄的诞生如此顺利,英雄的意义被荒诞消解,灾难竟然成了造就英雄的沃土。另一方面,讽刺体现在作者零干预的小说叙事态度。小说中没有出现任何明确表达作者态度的评论话语,正是这种
期刊
据《北欧时报》报道,由于暴风雪影响,中国作家莫言没能按计划在12月5日抵达斯德哥尔摩,而是在6日凌晨及时赶到,所以准时参加了诺贝尔奖周安排的活动。莫言首先出席了12月7日的诺奖发布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2月10日,莫言出席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在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拉开帷幕,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缓缓走入,与其他领奖人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坐。诺
期刊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谈到马尔克斯,大家更容易联想到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马尔克斯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其艺术特色:神话与现实的交织,荒诞与精辟的辉映,象征与写实的结合。在这篇短篇小说中,马尔克斯秉承了这种艺术特色,用简洁的语言营造了一个与现实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荒诞世界,引人入胜,更发人深省。  小
期刊
图文转换,即根据图表中的人物、事物、数据等具体材料,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发掘出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或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等。图文转换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语言准确、简明、得体等考点,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概括能力。  下面, 针对图文转换题的类型,结合实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类型一:画文转换  画文转换,以漫画为试题材料,或要求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或要求概括漫画的寓意。  【典型例题】欣赏
期刊
只要有人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海子;只要有人提及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不能不想到海子。海子,带着对诗歌的热爱,带着破碎的理想,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预示着一只飞往理想主义时代的雄鹰,在物化的现实天空悲剧性地突然坠落。在诗人短暂又辉煌的生命里,他凭着卓越的才华、非凡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先后创作了包括抒情诗在内的近200万字的作品。诗歌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
期刊
今年高考过后,我们发现有三道漫画语用新题非常醒目,也非常有意思,不仅时新、鲜活,而且设计的角度巧妙、灵活,具有较强的检测功效。这启示我们,加强对漫画的欣赏、解读训练,是来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备考的新内容之一。先让我们一睹新题再论。  一、(2012年湖北卷)欣赏下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  【解析】看漫画,写诗歌——这道题出得非常好。
期刊
这是一篇意境高远、感人肺腑的小小说。作品以“白云”为线索,叙述了一位牧羊老人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他终生以牧羊为业,悠闲自适,经验丰富。他每年都养58只羊,不多不少。越冬时,别家的羊都瘦骨嶙峋,他家的羊却滚瓜溜圆,羊贩们都爱收购他的羊。他省吃俭用,默默地资助着58个城市孤儿五六年,却不为人知……文章刻画了一个仙风道骨、不慕名利、具有博大爱心和悲悯情怀的老牧人形象,讴歌了他令人敬仰的高贵品质和纯朴善良
期刊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初读吴万夫先生的作品《端坐在阳光下的女人》,既为作家的精湛笔墨而喝彩,也为女主人公的遭遇而深感同情。  忆莲不动声色地端坐在阳光下。小说在开头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女性,这个与世无争、安然静好的人物形象——忆莲,以在阳光下静静晒暖的方式贯穿全文。这好像只是写作者的轻轻一提似的,但在全文中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乃无韵之笔。  “午后的冬日,仿佛女人的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一个人独自饮泣总有那么一点私底下的感觉,尤其是对一个男人而言,这很可能成为他的一个羞于公布的秘密。  孩时的眼泪是不值得说的,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哭声,哭声里藏足了反抗和祈求,眼泪是不屈斗志的流露,也是缴械投降的诏书。但我的怪异是,母亲说我哭大了就会犯病,手脚抽筋,口吐白沫,跟犯癫痫病似的,叫人害怕。父亲脾气暴躁,经常把我的哥哥、姐姐打得哭声动天。母亲看见了,视而不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