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这一背景下,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结合苏州大学近年来的留学生招生工作改革实践,针对留学生招生和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层次和质量。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招生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27-02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1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万名来华留学人员在620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211”建设的省属高校,近年来也加大了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力度,做了很多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相比,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面对国内外留学生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创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们留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留学生生源分析
(一)从生源国来看
2011—2012年度的留学生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多数来自亚洲,约占70%,特别是印度、韩国和日本,其余30%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
(二)从攻读方向来看
2011—2012年度学校共招收长、短期语言进修生983人,本科生628人,硕士生99人,博士生2人,列江苏省留学生招生规模前三名。我校留学生大多是语言进修生,攻读的本科专业集中在汉语言和西医专业,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5%,集中在汉语言专业。
(三)从学习动机来看
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中希望通过学习取得学习经历和文凭,以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学生和迫于父母的压力来学习的学生比较多。在语言进修生中希望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以融入新的社会环境的留学生相对多一些。
笔者认为,学校留学生生源和攻读专业较单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这对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很不利。
二、留学生招生工作现状
(一)通过中介机构招收留学生
事实证明,具有相对稳定的国外中介机构对拓展留学生招生市场是有利的。这些中介机构对本国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能把握学生的留学动态和趋向。学校通过该方式招收留学生,数量上增长较快,但发展态势不稳定。中介机构为了获取佣金,有时对学生的背景情况不作深入了解,或了解了却不反馈给学校,导致学生到校后产生后遗问题。
(二)通过现有留学生的介绍
这是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成本最低的招生方式。这一策略的实施基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眼见为实”,曾经或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如果认可学校,自然会把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与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分享。这种宣传具有较大的信服力,常能吸引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来校学习。
(三)通过国外大学交换学生或联合培养招收留学生
学校和国外4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由国外交换学校推荐本科在读的学生来中国进行汉语研修,与国外教育机构签订合同,共同培养“2+2”的本科生。学校实施该策略已有好几年,这种策略相对来说生源较稳定,但很难实现人数上的突破。其瓶颈在于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与办学水平。学校纯英语授课的专业很少,留学生又很难进入中文课堂学习,这就造成很多留学生难以顺利选课,选定科目学习后回国又遇到课程名称不匹配难以认证学分等困难。
(四)通过网络宣传
网络宣传是学校近年来采取的新策略,这种策略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又低,可对学校情况做全面详细的介绍,图文并茂。学生通过查看学校网站、浏览网页,就可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并迅速完成网上报名工作。但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更新,这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网站上的信息未能做到及时更新,信息还不够完备,并受到校园局域网限制,链接不够顺畅。
(五)通过教育展宣传学校
近年来,中国来华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和江苏省教育厅积极组织国外教育展,帮助中国高校走出国门,直接到生源国参加招生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参加教育展能有效扩大学校影响,但成本很高。
三、对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建议
(一)发挥地区优势
作为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苏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教育普及程度高,社会环境安全。借助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学生的区域吸引力,使学校成为学生进入江苏高校留学的首选。
(二)开拓新市场,扩展新渠道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留学生教育也有新的要求。我们的发展方向应为:在努力挖掘周边国家生源的基础上,增加东南亚国家攻读学位留学生的比例,同时尽早发掘新的生源国,抢占市场,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俄罗斯及其他前苏联国家,随着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学习汉语已成为就业或从事贸易的一个有效手段。吸引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把目光从北方城市移到江南来,是扩大学校留学生规模的尝试性举措。
(三)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曾提到,目前我国在留学生工作中尚有四大困难,第一就是缺乏针对性较强的留学生学习课程。学校接收留学生人数较多,但生源分布不均衡,专业不平衡,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很不完善。除了医学和中文外,其他专业缺少特色。所以,留学生学习专业的结构必须调整,专业建设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必须优化。为增强其他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学校应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汉语言和西医这两个留学生较集中的专业,要探究适合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并投入一定经费来加强课程建设,包括教材、课件、评价、实验、实习等环节的建设。课程设置不应统一规定,应为留学生个性化自主选课服务。第二,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中,筛选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专业,如纺织、机电、化工、光学等。逐步创造条件,在双语课基础上发展纯英语课程,以满足留学生选课的需求。 (四)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派遣相关教师去国外长期或短期进修,以建立一支适应不同层次留学生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要协调各单位落实专业建设工作,开展留学生教育研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督和保障机制,及时解决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来校留学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时间也不同,学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设时间长短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各类留学生的需要。
(五)优化管理,以管理促招生
结合学校的文化特点,进一步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以管理促招生。留管人员首先应提高管理素养,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职能,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协调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留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留学生规模的扩大重在增加学历生教育,而这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把留学生招生管理工作从留管部门的独立工作发展到从校领导到留管机构再到各个教学单位的一个从上到下、由点到面的组织管理体系。
(六)拓宽奖学金渠道,开拓高层次生源
2009年,学校开始接受国家汉办资助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汉语语言生。2010年,又获得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资格。同年,江苏省政府设置茉莉花奖学金,资助部分申请学历教育的新生。学校还与老挝国家政府合作办学,设置学校奖学金,以减免老挝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各种奖学金的设置吸引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这不仅促进了学校汉语言留学生的增加,而且提高了留学生学历教育的比例。但由于奖学金数额不够稳定,学校、学生和奖学金发放机构的关系还不明确,信息沟通也不及时,导致想申请奖学金的学生不知如何申请,学校在接收奖学金学生时缺少自主权,招生规模和生源层次无法取得大的突破。
(七)广开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制作宣传手册、招生简章。利用学校间互访、来访、团体参观、个人咨询等各种机会,发布招生信息,及时向国外中介机构和友好团体提供更新信息。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留学生教育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应详尽反映在学校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有可能的话,在设置英文网页的基础上,开设日语或韩语网页,方便各国学生获取信息。
[ 参 考 文 献 ]
[1] 凌德祥.外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1):42-43.
[2] 张务一,王相宝.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漫谈[J].教育研究与探索,1996,(4):32.
[3] 张晓郁.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办学层次[J].沈阳大学学报,2005,(6):117-119.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 招生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27-02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1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万名来华留学人员在620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211”建设的省属高校,近年来也加大了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力度,做了很多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相比,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面对国内外留学生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创留学生招生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们留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留学生生源分析
(一)从生源国来看
2011—2012年度的留学生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多数来自亚洲,约占70%,特别是印度、韩国和日本,其余30%来自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
(二)从攻读方向来看
2011—2012年度学校共招收长、短期语言进修生983人,本科生628人,硕士生99人,博士生2人,列江苏省留学生招生规模前三名。我校留学生大多是语言进修生,攻读的本科专业集中在汉语言和西医专业,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5%,集中在汉语言专业。
(三)从学习动机来看
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中希望通过学习取得学习经历和文凭,以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学生和迫于父母的压力来学习的学生比较多。在语言进修生中希望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以融入新的社会环境的留学生相对多一些。
笔者认为,学校留学生生源和攻读专业较单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这对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很不利。
二、留学生招生工作现状
(一)通过中介机构招收留学生
事实证明,具有相对稳定的国外中介机构对拓展留学生招生市场是有利的。这些中介机构对本国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能把握学生的留学动态和趋向。学校通过该方式招收留学生,数量上增长较快,但发展态势不稳定。中介机构为了获取佣金,有时对学生的背景情况不作深入了解,或了解了却不反馈给学校,导致学生到校后产生后遗问题。
(二)通过现有留学生的介绍
这是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成本最低的招生方式。这一策略的实施基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眼见为实”,曾经或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如果认可学校,自然会把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与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分享。这种宣传具有较大的信服力,常能吸引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来校学习。
(三)通过国外大学交换学生或联合培养招收留学生
学校和国外4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由国外交换学校推荐本科在读的学生来中国进行汉语研修,与国外教育机构签订合同,共同培养“2+2”的本科生。学校实施该策略已有好几年,这种策略相对来说生源较稳定,但很难实现人数上的突破。其瓶颈在于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与办学水平。学校纯英语授课的专业很少,留学生又很难进入中文课堂学习,这就造成很多留学生难以顺利选课,选定科目学习后回国又遇到课程名称不匹配难以认证学分等困难。
(四)通过网络宣传
网络宣传是学校近年来采取的新策略,这种策略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成本又低,可对学校情况做全面详细的介绍,图文并茂。学生通过查看学校网站、浏览网页,就可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并迅速完成网上报名工作。但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负责定期维护和更新,这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网站上的信息未能做到及时更新,信息还不够完备,并受到校园局域网限制,链接不够顺畅。
(五)通过教育展宣传学校
近年来,中国来华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和江苏省教育厅积极组织国外教育展,帮助中国高校走出国门,直接到生源国参加招生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参加教育展能有效扩大学校影响,但成本很高。
三、对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建议
(一)发挥地区优势
作为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苏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教育普及程度高,社会环境安全。借助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学生的区域吸引力,使学校成为学生进入江苏高校留学的首选。
(二)开拓新市场,扩展新渠道
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留学生教育也有新的要求。我们的发展方向应为:在努力挖掘周边国家生源的基础上,增加东南亚国家攻读学位留学生的比例,同时尽早发掘新的生源国,抢占市场,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俄罗斯及其他前苏联国家,随着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学习汉语已成为就业或从事贸易的一个有效手段。吸引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把目光从北方城市移到江南来,是扩大学校留学生规模的尝试性举措。
(三)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曾提到,目前我国在留学生工作中尚有四大困难,第一就是缺乏针对性较强的留学生学习课程。学校接收留学生人数较多,但生源分布不均衡,专业不平衡,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很不完善。除了医学和中文外,其他专业缺少特色。所以,留学生学习专业的结构必须调整,专业建设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必须优化。为增强其他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学校应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对汉语言和西医这两个留学生较集中的专业,要探究适合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并投入一定经费来加强课程建设,包括教材、课件、评价、实验、实习等环节的建设。课程设置不应统一规定,应为留学生个性化自主选课服务。第二,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中,筛选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专业,如纺织、机电、化工、光学等。逐步创造条件,在双语课基础上发展纯英语课程,以满足留学生选课的需求。 (四)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派遣相关教师去国外长期或短期进修,以建立一支适应不同层次留学生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要协调各单位落实专业建设工作,开展留学生教育研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督和保障机制,及时解决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来校留学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时间也不同,学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设时间长短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各类留学生的需要。
(五)优化管理,以管理促招生
结合学校的文化特点,进一步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以管理促招生。留管人员首先应提高管理素养,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职能,采用集中式管理和协调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留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留学生规模的扩大重在增加学历生教育,而这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把留学生招生管理工作从留管部门的独立工作发展到从校领导到留管机构再到各个教学单位的一个从上到下、由点到面的组织管理体系。
(六)拓宽奖学金渠道,开拓高层次生源
2009年,学校开始接受国家汉办资助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汉语语言生。2010年,又获得招收国家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资格。同年,江苏省政府设置茉莉花奖学金,资助部分申请学历教育的新生。学校还与老挝国家政府合作办学,设置学校奖学金,以减免老挝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各种奖学金的设置吸引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这不仅促进了学校汉语言留学生的增加,而且提高了留学生学历教育的比例。但由于奖学金数额不够稳定,学校、学生和奖学金发放机构的关系还不明确,信息沟通也不及时,导致想申请奖学金的学生不知如何申请,学校在接收奖学金学生时缺少自主权,招生规模和生源层次无法取得大的突破。
(七)广开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制作宣传手册、招生简章。利用学校间互访、来访、团体参观、个人咨询等各种机会,发布招生信息,及时向国外中介机构和友好团体提供更新信息。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留学生教育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应详尽反映在学校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有可能的话,在设置英文网页的基础上,开设日语或韩语网页,方便各国学生获取信息。
[ 参 考 文 献 ]
[1] 凌德祥.外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1):42-43.
[2] 张务一,王相宝.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漫谈[J].教育研究与探索,1996,(4):32.
[3] 张晓郁.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办学层次[J].沈阳大学学报,2005,(6):117-11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