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就以本人所教的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营造数学教学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点燃课堂趣味亮点,切实体现寓教于乐;重视数学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发挥教师教学艺术,营造数学教学情境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的效果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数学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更便捷地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讲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分别过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顶点A作对角线,引导学生探究:可以作出多少条对角线?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以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继续探索:如果从一个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几个三角形?内角和怎样求?如何证明?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得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点燃课堂趣味亮点,切实体现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因素,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变换教学方式,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趣和愉悦之中。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用直观学具摸一摸、摆一摆、移一移,把学生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截一个几何体”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红薯、萝卜、土豆雕成各式各样的几何体,课堂上开展“猜一猜、截一截、摆一摆”活动,使学生人人争相动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通过动手切割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几何体,对学生就很难想象的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也迎刃而解了。
2、开展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结合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设计成有趣的、便于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之前,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佩上一张写有0 ~ 10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卡片。当儿童歌曲《找朋友》的响起时,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学生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歌声停止时,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同学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 学生又开始在欢快的音乐里寻找到自己的朋友。伴随着“找朋友”的游戏,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
3、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如“速算比赛”,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每对选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教师说题,学生就在黑板上写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各队可以根据情况更换选手。下面的同学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录算对的次数。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体育比赛,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四、重视数学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强调 “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整体的思想,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善于组织、提炼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以数学的知识为载体,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让学习的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在教师启发下的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寻求不拘一格的解决问题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和习惯。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首先,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 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 96=276 100-4=372、966-194=966-200 6=772”的简便算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思想与协调发展的观点。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优化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 高俊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第5期
[2]郭彦彬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10期
[3]杨巨梅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0年01期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发挥教师教学艺术,营造数学教学情境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的效果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数学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更便捷地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讲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分别过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顶点A作对角线,引导学生探究:可以作出多少条对角线?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以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继续探索:如果从一个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几个三角形?内角和怎样求?如何证明?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得出求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点燃课堂趣味亮点,切实体现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因素,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变换教学方式,突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趣和愉悦之中。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用直观学具摸一摸、摆一摆、移一移,把学生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截一个几何体”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红薯、萝卜、土豆雕成各式各样的几何体,课堂上开展“猜一猜、截一截、摆一摆”活动,使学生人人争相动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通过动手切割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几何体,对学生就很难想象的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也迎刃而解了。
2、开展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结合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设计成有趣的、便于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之前,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佩上一张写有0 ~ 10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卡片。当儿童歌曲《找朋友》的响起时,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学生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歌声停止时,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同学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 学生又开始在欢快的音乐里寻找到自己的朋友。伴随着“找朋友”的游戏,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
3、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如“速算比赛”,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每对选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教师说题,学生就在黑板上写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各队可以根据情况更换选手。下面的同学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录算对的次数。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体育比赛,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四、重视数学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强调 “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整体的思想,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善于组织、提炼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以数学的知识为载体,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让学习的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在教师启发下的数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寻求不拘一格的解决问题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和习惯。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首先,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运动鞋要96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196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4元;拿作业本时,先拿4捆(200本),再抽回4本。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 96和966-194,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 96=276 100-4=372、966-194=966-200 6=772”的简便算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思想与协调发展的观点。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优化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 高俊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第5期
[2]郭彦彬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年10期
[3]杨巨梅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