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而且对学生世界观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阅读方法
2015年上半年,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做了一项关于阅读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主要是依靠“认真听课”,接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主要依靠“多做练习”,而认为要依靠“多看课外书”的学生仅占两成多一点。很明显,在读书与做题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做题,因为相对阅读来说,做题确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拿到高分,但他们却不清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才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方式,多读书少做题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校语文老师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宝贵经验。下面将我校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以备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为了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老师应先从自身做起,平时要经常读书,这样努力坚持一段时间,不但能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做好榜样,可以影响学生也坚持阅读。此外,还可开展“师生共阅同一本书”的活动,彼此交流心得。
二、精心选择内容,加强阅读引导
教师应与时俱进,选择符合当代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与心理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显现,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课外阅读最高的境界是能真正爱上经典、名著,汲取书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名著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但初中学生普遍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量少而且阅读面窄。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在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名著等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经典、名著。让经典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温柔微妙的感觉和阅读兴趣。
三、合理划分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课外读物相对较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仅有的阅读量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学校实行课改后,语文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由此,我们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推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改“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必须有一个牵头人——小组长,小组长经自我推荐产生。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一般为4人或6人,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阅读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独立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应要求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每天积累,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读书感悟和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多种层面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努力做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工作,会体会到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读书应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蓝天,还学生一双健全的“翅膀”,相信学生就一定会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傅相超.“我阅读我快乐”——课外阅读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3]孙茂超.浅析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4]张克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课内到课外的有机结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白玉霜.浅谈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2(29).
[7]郑小琴.重视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8]马守营.走出语文课外阅读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2).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阅读方法
2015年上半年,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做了一项关于阅读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主要是依靠“认真听课”,接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主要依靠“多做练习”,而认为要依靠“多看课外书”的学生仅占两成多一点。很明显,在读书与做题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做题,因为相对阅读来说,做题确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拿到高分,但他们却不清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才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方式,多读书少做题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校语文老师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宝贵经验。下面将我校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以备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为了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老师应先从自身做起,平时要经常读书,这样努力坚持一段时间,不但能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做好榜样,可以影响学生也坚持阅读。此外,还可开展“师生共阅同一本书”的活动,彼此交流心得。
二、精心选择内容,加强阅读引导
教师应与时俱进,选择符合当代学生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与心理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显现,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课外阅读最高的境界是能真正爱上经典、名著,汲取书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名著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但初中学生普遍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量少而且阅读面窄。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在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名著等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近经典、名著。让经典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温柔微妙的感觉和阅读兴趣。
三、合理划分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课外读物相对较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仅有的阅读量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学校实行课改后,语文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由此,我们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推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改“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必须有一个牵头人——小组长,小组长经自我推荐产生。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一般为4人或6人,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阅读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独立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应要求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每天积累,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读书感悟和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多种层面的融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努力做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工作,会体会到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读书应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一片广阔的蓝天,还学生一双健全的“翅膀”,相信学生就一定会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傅相超.“我阅读我快乐”——课外阅读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3]孙茂超.浅析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
[4]张克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课内到课外的有机结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白玉霜.浅谈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2(29).
[7]郑小琴.重视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8]马守营.走出语文课外阅读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