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提出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我国正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信息技术课已在小学开展起来。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1 更新教育理念、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机和目的、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计算机课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一次质的飞跃,尽管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还沿用老的称呼,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已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内容的差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除多媒体计算机内容外还包含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以及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其次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第三是目标定位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①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③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原来的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第四是由此产生教材、教法、学法相应的变化。教师须认真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好信息技术课,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2 信息技术课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为主
2.1 以“任务驱动”为动力,处理好教材,上好第一堂课。全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不统一,学生基础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处理。注意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各年级学生按照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先引入游戏“画图”的教学做到灵活运用鼠标,以初步了解应用软件的使用,然后才进行键盘的训练。再进一步讲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这种先鼠标,后键盘的方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兴趣,也分散教学难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让学生懂得信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请高年级计算机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材教法。“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典型示例引导教学的模式。许多教师也称这种教学模式为“以任务带功能”。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目前多数教材都注重“任务驱动”,教师在上课时列出本节课的任务,然后演示一遍,再由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可以按照完成任务的步骤循序渐进,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可以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在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实践证明,这样做更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有益于保护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软件硬件每日更新,导致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更新速度太快,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备课的教案则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积累,教学反思发挥作用。
3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中,会取得好的效果。在学生技能训练中(如键盘的训练),注意选用内容丰富、界面生动,以富游戏娱乐的软件。学生练习时,也适当给予鼓励、并以游戏作为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重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是进行以就业为目的的单纯技术培训。因此,每班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信息小博士,在上课前花五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也很重要。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在教学中,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我十分注意构造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功能、总结经验,进行自学的环境。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给学生自学时间,教会学生使用“帮助”。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借鉴,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我们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小学生的素质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1 更新教育理念、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机和目的、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计算机课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一次质的飞跃,尽管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还沿用老的称呼,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已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内容的差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除多媒体计算机内容外还包含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以及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其次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第三是目标定位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①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③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原来的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第四是由此产生教材、教法、学法相应的变化。教师须认真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上好信息技术课,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2 信息技术课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为主
2.1 以“任务驱动”为动力,处理好教材,上好第一堂课。全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不统一,学生基础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材的处理。注意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各年级学生按照需要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先引入游戏“画图”的教学做到灵活运用鼠标,以初步了解应用软件的使用,然后才进行键盘的训练。再进一步讲解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这种先鼠标,后键盘的方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兴趣,也分散教学难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让学生懂得信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请高年级计算机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材教法。“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典型示例引导教学的模式。许多教师也称这种教学模式为“以任务带功能”。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目前多数教材都注重“任务驱动”,教师在上课时列出本节课的任务,然后演示一遍,再由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与目的;可以按照完成任务的步骤循序渐进,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可以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在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实践证明,这样做更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有益于保护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软件硬件每日更新,导致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更新速度太快,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备课的教案则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积累,教学反思发挥作用。
3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中,会取得好的效果。在学生技能训练中(如键盘的训练),注意选用内容丰富、界面生动,以富游戏娱乐的软件。学生练习时,也适当给予鼓励、并以游戏作为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重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是进行以就业为目的的单纯技术培训。因此,每班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信息小博士,在上课前花五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也很重要。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在教学中,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我十分注意构造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功能、总结经验,进行自学的环境。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给学生自学时间,教会学生使用“帮助”。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借鉴,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我们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小学生的素质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