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是我国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一直被后人广为传送和发扬,韩愈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性三品与教育作用、论人才、论教师三个方面对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行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韩愈;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一、性三品与教育作用
韩愈总结了汉唐以来人性论占主导地位的"性三品",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上品的人是善的,中品的人可异而下,下品的人是恶的。据此,他分别指出了教育对三品之人所起到的作用,"上之性就学而愈明",教育可使上品之人天性中的仁义道德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光大。中品之人可被引导向上,也可被引导下滑,所以教育对中人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中人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下品的性恶之人虽然难以教化,但是"下之性畏威而寡罪",即刑罚的威势镇压了一些犯罪分子,也震慑了更多的性恶之人,使他们中间的多数不敢为恶,这也是一种教育作用。韩愈还提出,由于人天生包含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应把这种道德发扬开了,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教育内容。
韩愈认为人是受命于天的,人性也是秉天命而成,人性中除了性之外,还有情。"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情是人接触到外界事物后产生的内心反应,情与性相对应地也分为上、中、下三品,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具体表现。性与情的关系是,性之于理视其品,情之于性视其品,有什么样的性,就有什么样的情,反之亦然,两者完全是相对应的。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由于人性先天就存在着等级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又是不能改变的,教育只能在这种等级差别之内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教育不可能改变人性,不能使下品转化为中品,中品转化为上品,只能在品之内发生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尽一致的。
韩愈从"性三品"的理论出发,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进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号召大多数的人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是不可变更的,教育只能在品位之内发生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但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做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也为绝大多数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做了理论上的说明。
二、论人才
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韩愈所认为的教育目的也就是他个人的人才观。要研究韩愈的人才观,首先要弄清楚韩愈认为的人才的基本概念。他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人才这个概念在韩愈那里有多方面内容,包括:
(一)政治才能
如韩泰之治漳州与柳宗元之治柳州都受到韩愈的热情称赞,可见政治才能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备受其推崇。
(二)博学能文
韩愈所赞赏的众多人物都是具备渊博知识和文学创作能力的才俊。
(三)德行
韩愈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在其眼中德行才是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综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韩愈对人才的要求概括为:忠君、清政、兼礼法和继传统。为此,韩愈阐发了《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进一步将其培养目标标准化。
韩愈认为人的才具各有不同,因而其用也有差异。同时,其也重视人才的选拔,要求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进学解》中,他以木材和药材为例來说明人才的问题。木材与药材是有不同特点的,因而其用途也是不同的。人才也是如此,因而是不能齐一等同的。这种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看无疑都是正确的。
韩愈深知人才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在《马说》中,他用识马的道理来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他认为天下有贤士,四海之内定有其秀,关键在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由于统治者不识才、不惜才,才致使大量的人才被埋没。这一建议同样也是有建设意义的,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只有优待与善待人才,人才才能够为我所用。
三、论教师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师说》一文被世人公认为是韩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构成了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其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师说》中精湛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此后历代教育工作者。它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非常珍贵的一份教育文献与遗产。
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其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又要求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当今教师正确理解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韩愈. 进学解
【关键词】韩愈;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一、性三品与教育作用
韩愈总结了汉唐以来人性论占主导地位的"性三品",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上品的人是善的,中品的人可异而下,下品的人是恶的。据此,他分别指出了教育对三品之人所起到的作用,"上之性就学而愈明",教育可使上品之人天性中的仁义道德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光大。中品之人可被引导向上,也可被引导下滑,所以教育对中人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中人的数量也是最多的。下品的性恶之人虽然难以教化,但是"下之性畏威而寡罪",即刑罚的威势镇压了一些犯罪分子,也震慑了更多的性恶之人,使他们中间的多数不敢为恶,这也是一种教育作用。韩愈还提出,由于人天生包含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应把这种道德发扬开了,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教育内容。
韩愈认为人是受命于天的,人性也是秉天命而成,人性中除了性之外,还有情。"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情是人接触到外界事物后产生的内心反应,情与性相对应地也分为上、中、下三品,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具体表现。性与情的关系是,性之于理视其品,情之于性视其品,有什么样的性,就有什么样的情,反之亦然,两者完全是相对应的。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由于人性先天就存在着等级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又是不能改变的,教育只能在这种等级差别之内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教育不可能改变人性,不能使下品转化为中品,中品转化为上品,只能在品之内发生作用。因此,对于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尽一致的。
韩愈从"性三品"的理论出发,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进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号召大多数的人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是不可变更的,教育只能在品位之内发生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但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做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也为绝大多数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做了理论上的说明。
二、论人才
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韩愈所认为的教育目的也就是他个人的人才观。要研究韩愈的人才观,首先要弄清楚韩愈认为的人才的基本概念。他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人才这个概念在韩愈那里有多方面内容,包括:
(一)政治才能
如韩泰之治漳州与柳宗元之治柳州都受到韩愈的热情称赞,可见政治才能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备受其推崇。
(二)博学能文
韩愈所赞赏的众多人物都是具备渊博知识和文学创作能力的才俊。
(三)德行
韩愈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在其眼中德行才是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综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把韩愈对人才的要求概括为:忠君、清政、兼礼法和继传统。为此,韩愈阐发了《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进一步将其培养目标标准化。
韩愈认为人的才具各有不同,因而其用也有差异。同时,其也重视人才的选拔,要求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进学解》中,他以木材和药材为例來说明人才的问题。木材与药材是有不同特点的,因而其用途也是不同的。人才也是如此,因而是不能齐一等同的。这种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看无疑都是正确的。
韩愈深知人才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在《马说》中,他用识马的道理来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他认为天下有贤士,四海之内定有其秀,关键在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由于统治者不识才、不惜才,才致使大量的人才被埋没。这一建议同样也是有建设意义的,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只有优待与善待人才,人才才能够为我所用。
三、论教师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师说》一文被世人公认为是韩愈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蕴含的思想构成了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其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师说》中精湛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此后历代教育工作者。它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非常珍贵的一份教育文献与遗产。
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其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又要求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当今教师正确理解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阮彩霞.浅析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韩愈. 进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