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一贯煎加减配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方法 中药组口服一贯煎加减配合阿德福韦酯;西药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联合治疗组ALT降低和Alb升高幅度与阿德福韦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的比较,治疗三个月、半年后西药组和联合组之间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一贯煎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用一贯煎或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贯煎;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肝纤维化是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環节,因此抑制肝纤维化是临床治疗慢性肝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本研究采用中医经方一贯煎加减和阿德福韦酯治疗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组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排除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和精神病患者,以及合并心血管、肾脏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一贯煎加减和阿德福韦酯组(以下简称联合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2)岁;阿德福韦酯组(以下简称西药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6±7.3)岁;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mg/次,1次/d,服用半年;联合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l0mg/次,1次/d,一贯煎处方组成:生地、北沙参、当归、川楝子、麦冬、枸杞、黄芪、党参、山楂、延胡索、天花粉、石斛、黄精、芍药、枳壳、阿胶、女贞、莪术、木香、蒲公英、丹参、枳壳、夏枯草、黄连。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共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l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②病毒学指标:HBV DNA定量(PCR法)。HBV DNA阴性:HBV DNA<1×103copies/ml。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联合治疗组ALT降低和Alb升高幅度与阿德福韦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与治疗前比△P<0.05,与其他两组比#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的比较 治疗三个月、半年后,西药组和联合组之间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报道,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2%[2]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和必经阶段。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两方面[3]。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治疗主要是抗病毒,阿德福韦酯为一种核苷类衍生物,因其耐药变异出现晚、发生率低、长期使用耐受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抗HBV治疗的一线药物。肝炎后肝硬化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分属中医学“臌胀”、“积聚”、“黄疸”、“胁痛”等疾病范畴。临床学者对该阶段中医证型认识不一,多数学者认为瘀血病机贯穿肝纤维化整个病程中,习惯使用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等活血化瘀之类方剂。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功专滋阴疏肝,以阴虚肝郁而致胁肋疼痛为临床证治要点。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滋阴补肝,生地黄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生津液,清虚热;当归功擅养血补肝,属血中气药,养血调血,补肝疏肝;北沙参、麦冬养胃生津,润燥止渴;苦寒,疏肝泻热,行气止痛,为疏肝之要药,与大队甘寒滋阴养血药物配伍,既无过燥伤阴之弊,又可引诸药达于肝经。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而阴血渐复,肝气得疏则诸痛可除,为治疗阴虚血燥、肝郁气滞证的有效方剂。本研究显示单用阿德福韦酯具有一定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功能恢复,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但降低HBVDNA浓度的作用不明显,在与一贯煎加减联合应用后,能显著增强二者单用的护肝效果,而且能明显增强单用阿德福韦酯降低HBVDNA浓度的作用。因此一贯煎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03(1).
[2]王吉耀,刘天舒,蒋炜.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212-1216.
[3]鲍秀兰,郑毅.中药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7(2):114.
关键词:一贯煎;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肝纤维化是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環节,因此抑制肝纤维化是临床治疗慢性肝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本研究采用中医经方一贯煎加减和阿德福韦酯治疗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组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制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排除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和精神病患者,以及合并心血管、肾脏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一贯煎加减和阿德福韦酯组(以下简称联合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2)岁;阿德福韦酯组(以下简称西药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6±7.3)岁;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mg/次,1次/d,服用半年;联合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l0mg/次,1次/d,一贯煎处方组成:生地、北沙参、当归、川楝子、麦冬、枸杞、黄芪、党参、山楂、延胡索、天花粉、石斛、黄精、芍药、枳壳、阿胶、女贞、莪术、木香、蒲公英、丹参、枳壳、夏枯草、黄连。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共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l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②病毒学指标:HBV DNA定量(PCR法)。HBV DNA阴性:HBV DNA<1×103copies/ml。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联合治疗组ALT降低和Alb升高幅度与阿德福韦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与治疗前比△P<0.05,与其他两组比#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的比较 治疗三个月、半年后,西药组和联合组之间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报道,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2%[2]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和必经阶段。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两方面[3]。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治疗主要是抗病毒,阿德福韦酯为一种核苷类衍生物,因其耐药变异出现晚、发生率低、长期使用耐受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抗HBV治疗的一线药物。肝炎后肝硬化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分属中医学“臌胀”、“积聚”、“黄疸”、“胁痛”等疾病范畴。临床学者对该阶段中医证型认识不一,多数学者认为瘀血病机贯穿肝纤维化整个病程中,习惯使用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等活血化瘀之类方剂。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功专滋阴疏肝,以阴虚肝郁而致胁肋疼痛为临床证治要点。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滋阴补肝,生地黄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生津液,清虚热;当归功擅养血补肝,属血中气药,养血调血,补肝疏肝;北沙参、麦冬养胃生津,润燥止渴;苦寒,疏肝泻热,行气止痛,为疏肝之要药,与大队甘寒滋阴养血药物配伍,既无过燥伤阴之弊,又可引诸药达于肝经。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而阴血渐复,肝气得疏则诸痛可除,为治疗阴虚血燥、肝郁气滞证的有效方剂。本研究显示单用阿德福韦酯具有一定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功能恢复,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但降低HBVDNA浓度的作用不明显,在与一贯煎加减联合应用后,能显著增强二者单用的护肝效果,而且能明显增强单用阿德福韦酯降低HBVDNA浓度的作用。因此一贯煎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03(1).
[2]王吉耀,刘天舒,蒋炜.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212-1216.
[3]鲍秀兰,郑毅.中药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7(2):114.